3DMGAME 3DM首页 新闻中心 前瞻 | 评测 游戏库 热门 | 最新 攻略中心 攻略 | 秘籍 下载中心 游戏 | 汉化 购买正版 论坛

注册 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可以有却真没有!细数DIY硬件十大遗憾……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457

帖子

8349

积分

游戏精英

Rank: 8Rank: 8

贡献度
1316
金元
30849
积分
834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09-3-25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以有却真没有!细数DIY硬件十大遗憾……
    赵本山:一斤多的有、有吗
    小沈阳:这个是有,还是没有啊
    赵本山:这个,我跟你说,这你开的店,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哇?这不差钱
    小沈阳:啊!那没有
    ……
    赵本山:来民间的,孩子,来个小野鸡炖蘑菇
    小沈阳:没有
    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
    赵本山:好了小伙子,咋们不是一个没点,我点完之后,鲍鱼、龙虾,你都没有
    小沈阳:有没有,你心还没数吗
    赵本山:我有啥数,你不说没有吗
    小沈阳:别说话了,一会万一要有咋整啊
    赵本山:不是,到底有还是没有,我这差钱还咋的
    小沈阳:我知道大爷不差钱……




    09年春晚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非《不差钱》莫属,赵本山那句“不差钱”,让观众很受用,它已经成为2009年的流行语,为正努力度过金融危机的中国人添一把振奋。
    《不差钱》中最经典、同时也是让人笑声最响亮一段台词,显然就是“这个可以有”与“这个真没有”,在各大论坛和博客中,这段名言已经被恶搞成为无数个版本,网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它来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与遗憾。

    作为一名经常与IT硬件打交道的评测编辑,笔者对各类产品也有自己的见解,也深知电脑玩家对硬件发展的追求与期待。不管是差钱还是不差钱的玩家,都想要购买一款称心如意、高性价比的产品,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技术、市场、成本、实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没有什么产品是十全十美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遗憾。
    现在笔者就斗胆罗列一些
电脑硬件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分享给各位网友,不知大家是否会有同感,文中如有曲解或遗漏,也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GPU物理加速——A卡可以有
   
显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针对3D游戏性能了,高清视频解码、编码、各种通用计算应用,让游戏更加逼真精彩的GPU物理加速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雪域危机》、《镜之边缘》等大作的发布让具备PhysX物理引擎的N卡锦上添花,在N/A显卡游戏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优先选择功能更多的显卡



Havok、Ageia相继被IntelNVIDIA收购
    AMD当然有自己的苦衷,业界两大物理引擎提供商已被财大气粗的IntelNVIDIA瓜分,对于AMD来说处境极为被动:
  • Intel自家独立显卡尚在襁褓之中,自然专注于推行CPU物理加速技术,对于GPU物理加速避而不谈;
  • NVIDIA只有GPU产品,收购Ageia后则依靠CUDA架构捆绑PhysX引擎,并联合游戏开发商大力推广GPU物理加速技术;
  • AMD同时拥有CPU和GPU产品线,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了与Intel旗下Havok合作,寄人篱下再加上没有核心技术,并没有多少实际成果。
    不过在即将召开的GDC 2009大会上,AMD催化剂产品经理Terry Makedon声称,AMD即将公开自己的“ATI GPU物理技术”,并可能“在GDC上展示一个DEMO”,而且他又补充说:“Havok确实是我们的特别合作伙伴。”


ATI示的GPU物理加速Demo,可以看到背景有Havok Logo
    AMD会在26日的GDC上举行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其中就会探讨“基于OpenCL、ATI Stream技术的开放式、标准化物理游戏计算”。AMD流计算主管Patti Harrell解释说:“这些业界标准API一旦公开,我们就能看到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Havok物理技术,而这正是Havok的美妙之处,所以我们一直在与Havok公司合作,事实上我们的消费事业部里就有一个团队,每天都会和他们在一起工作。”
    Havok董事总经理David O' Meara称,“顶尖游戏开发商一直认为,核心的游戏可玩性模拟应该在
处理器核心上执行”,不过GPU物理加速应该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大规模并行产品(GPU)的能力为计算特定类型的模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我们也期待与AMD合作挖掘这种可能”。
    综上,
ATI对于GPU物理加速,当然是“可以有”,但何时才能有,不得而知,至少目前是“真没有”。而NVIDIA的PhysX引擎则是遍地开花,PC游戏支持数量越来越多,近期也拿下了PS3与Wii两大游戏主机平台,前景一片光明!

DX10.1——N卡真没有
   
ATI显卡的一大卖点就是能够支持微软最新的DX10.1标准,不过DX10.1虽然已经出现一年多之久,但一直在玩家眼中并未有多大作为,支持的游戏也屈指可数,数量上根本无法与PhysX游戏相提并论,游戏质量和速度的提升也不太容易看出来。


AMD官方展示DX10.1与DX10的全局光照区别
    DX10.1是对DX10的一系列完善、补充、拓展和延伸,并增加5个新的API、支持最新硬件、强制要求FP32纹理过滤和4x MSAA多重采样反锯齿。DX10.1主要更新内容有:
    1. 支持Shader Mode 4.1
    2. 新的着色指令支持立方体纹理贴图阵列
    3. 应用程序可以控制多重采样和超级采样的使用,并选择在特定场景出现的采样模板
    4. 可以直接对压缩的纹理材质进行渲染
    5. 更具弹性的资源复制和利用
    6. 包括多个渲染目标的总体混合模式,以及更新的浮点混合功能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DX10.1的消息似乎多了起来,暴雪、世嘉、EA、Valve和AMD达成合作关系,对于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7操作系统,微软官方也已经确认了Windows 7将支持DirectX 10.1显卡技术标准。而一些支持DX10.1的游戏新作也将出现。
   
AMD认为,NVIDIA是故意不支持DX10.1标准,或者说是懒得对GPU芯片做改动以便支持DX10.1,实际上支持DX10.1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而NVIDIA则认为DX10.1完全没有必要,既然通过改动软件(驱动+游戏+显卡名称)就能够支持所有的技术和特效,何必要大动干戈对硬件做改动呢?
    总之,
NVIDIA显卡对于DX10.1是“真没有”,也不打算有,准备跳过DX10.1直接进入DX11。目前来看,N卡虽然没有DX10.1,但用户损失也不大,《FarCry2》和《刺客信条》等DX10.1大作N卡的性能也很好,画面并不输给A卡。

GPU并行计算——A卡可以有
   
ATI(AMD)与NVIDIA之间GPU之战,远比AMDIntel之间的CPU之战有意思,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悬殊。竞争是激烈的,也是好看的,近年来A/N之间的龙争虎斗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性能更强、价格更实惠的产品:如果没有HD4850/HD4870,9800GTX/GTX260就会永远高高在上,没有HD4870X2NVIDIA也就不会急于发布55nm的GTX285/GTX295。同理,如果没有NVIDIA的辛勤努力及孜孜不倦的推广,GPU并行计算也就不会这么快的深入人心,AMD也可能会将ATI之前在GPGPU方面的努力束之高阁。

    2006年,当ATI率先提出GPU通用计算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偿所愿。如今,只花了两年时间,GPU就已经在科学研究和超级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民用市场也开始遍地开花。现在,玩家们因一两款特别喜爱的游戏而升级显卡;将来,或许很多不玩游戏的人,也会冲着一两款支持GPU加速的软件去购买中高端显卡
   
NVIDIA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Badaboom软件版本更新非常频繁,视频兼容性大大提高,编码效率也逐步提升,相比之下Avivo则令人比较失望,虽然转换速度极快,但GPU基本空闲全靠CPU硬抗,没有充分利用GPU并行计算性能。

    蛋白质分布式计算(Folding @ home),A卡最先支持,但据测试N卡的效率显然要更高一筹,看来架构上还是N卡更适合做并行计算。

    TMPGEnc 4.0率先支持NVIDIA CUDA加速,让视频编辑输出性能得到提升,该软件为N卡独占并不支持A卡。

    CyberLink PowerDirector Ultra 7(威力导演)率先支持CUDA加速,09年3月份加入对Stream的支持,ATI晚了半年。

    ArcSoft TotalMedia Extreme率先支持CUDA进行实时倍线处理,即将加入对Stream的支持,ATI又晚了半年。
    不难看出,虽然
NVIDIA CUDA所能提供的软件,大部分ATI也能提供支持,但是无论进度还是效果方面,都是相差甚远!比如PowerDirector和TotalMedia Thertre,N卡用户几个月前已经能够使用GPU加速了,而ATI只能在明年一季度才提供支持;PhysX游戏已经为数不少了,而Havok游戏(GPU加速)一款还没有;Badaboom虽然是收费软件,但国内并不缺乏盗版,而完全免费的Avivo尚无法令人满意。
   
AMD也坦诚,虽然GPU通用计算的概念最早由ATI提出并率先应用,但NVIDIA已经后来者居上,在很多方面都比ATI做得好。不过AMD近年来所做出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GPU功能的开发也是紧追不舍,并没有落后NVIDIA太多。
    您或许感慨NVIDIA在并行计算方面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或许为ATIAMD收购而错过近两年的发展而惋惜。然后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对于领先者还是追赶者玩家们都应该给予同样的掌声。
DX10——WinXP真没有
    2007年初微软发布的
vista系统在推出之前曾经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期待,其华丽的外观效果以及DX10的加入都让人充满了希望,然而在上市将近2年的时间内,vista系统却遭到了很多用户的批评甚至摒弃,不少用户在换装了vista系统一段时间之后就重返XP怀抱。微软也承认了vista系统的失败,并且已经着手挽救,除了延长XP的服役时间之外,vista的继任者Win7的推出也提上了日程。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自然是资源开销越少的系统越好,体积臃肿和效率低下的
vista显然不是最佳选择,然而微软通过限制DX10 Only For vista这一条就彻底毙掉了XP,为了体验最新的DX10游戏,玩家必须使用vista系统。
    为了实现XP支持DX10游戏的目的,近两年来游戏玩家及黑客们都是乐此不疲的为保护光驱而努力,而且还小有成就,类似“XP成功安装DX10”,“XP实现Crysis VeryHigh特效”等报道屡见不鲜。

    想要让XP支持DX10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vista除了独占DX10 API之外,而且还更改了显示设备驱动模型(WDDM),这与XP驱动架构截然不同,因此仅从从vista当中提取DX10 API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XP实现/模拟WDDM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没有公布源代码的微软系统来说。


XP下实现Crysis DX10特效,实际上还是DX9C模式
    之前所谓的XP保护光驱支持DX10都是通过欺骗系统和欺骗游戏的方式,只能让部分DX10游戏在XP系统下打开部分特效,既便如此已经让游戏画面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近期,Windows 7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vista的亡羊补牢之作,测试版Win7已经让很多人欣喜不已,资源开销和运行效率相比比vista有了明显改善,Win7 Beta1版最然还有不少的Bug,但已经能够完全取代vista了,相信正式版发布后我们就可以完全抛弃XP与vista,也不用再想着如何保护光驱支持DX10了,因为DX11时代也即将来临了。

4GB以上内存——32Bit系统可以有
    现在
内存真的是白菜价,1GB*2早已成为过去式,新装机标配2GB*2,升级用户则达到了1GB*2+2GB*2=6GB容量!现在问题就来了,不管您使用的是XP还是vista系统,只要是32Bit就不能支持4GB(含4GB)以上内存,虽然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但实际运行效率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内存只能使用3GB-3.5GB容量,多余的全部空闲白白浪费!即便最新的vista SP1 32Bit能识别4GB甚至6GB以上内存,实际可用空间还是3.5GB。


    为了充分利用内存容量,并不至于造成性能损失,用户必须重新安装64Bit系统,64Bit系统虽然性能更强(仅限于原生64Bit软件),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却没啥用处,最重要的是和不少软件(尤其是国产软件)和游戏(尤其是日产游戏)有兼容性问题,一旦您常用的软件不支持64Bit系统,那么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难道32Bit系统真不能支持4GB以上
内存吗?当然不是!虽然民用版最高级的XP Professional 32Bit及vista Ultimate 32Bit不支持大于4GB的内存,但实际上采用相同内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却能支持,比如Sever 2008 32Bit就能够支持并完全使用最多16GB内存容量,这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现在的CPU即便运行在32Bit下也是具有4GB以上大内存的使用能力,所采用的就是Memory Remaping(内存重映射)技术,我们只要提取Server 2008 32Bit系统当中的部分文件就能让vista 32Bit恢复最多16GB内存的使用权,方法如下:

    1.BIOS中开启Memory Remap Feature选项,如果有的话;
    2.下载Sever 2008 32Bit版的
tokens.dat,这是个软件许可文件,位于系统C:WindowsServiceProfilesNetworkServiceApPDAtaRoamingMicrosftSoftwareLicensing目录中。
    3.在
vista 32Bit系统安全模式下停止Software Licensing服务,然后替换tokens.dat,注意是个隐藏系统文件,替换后恢复服务并重启系统;
    4.重启系统后会提示当前序列号不可用,需要重新输入Sever 2008标准版的序列号,再次重启即可激活;
    5.由于Sever 2008的许可禁用了
vista Aero服务,所以你还得重新开启Aero服务,现在一切恢复正常了,最多可以支持16GB内存,没必要装兼容性不好的64Bit系统了。
    由于使用了
内存重映射技术,虽然增加了内存可用空间,但是效率会有一定的损失,因此如果您使用的软件和64Bit系统没有兼容性问题的话,建议4GB以上内存用户最好还是安装64Bit系统,这样性能才是最佳的。

3D游戏和高清视频解码——上网本可以有
    Atom
处理器可真是个好东西,TDP才4W,主频达1.6GHz以上,性能尚可,能满足用户基本的上网与文字处理要求,更是凭借Intel的巨大影响力,让NetBook(上网本)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为用户创造了新的需求,Intel对于“第二台或者第三台”电脑的定位的确非常精准。


945GZ即便是搭配双核Atom也无济于事,游戏高清样样不行
    但是,上网本最大的败笔就在配套芯片组身上,945GZ这种老掉牙的芯片组Intel也好意思拿出来,不支持双通道不支持高清游戏性也极差,功耗还不低,最可恶的是945GZ与Atom捆绑出售,也难怪业界认为Atom的任务就是清空芯片组库存……
    作为超低功耗的顺序
处理器,Atom处理器的软肋就是多任务性能极差,即便支持超线程也无济于事,而且视频软解码能力有限,仅能勉强胜任低分辨率RMVB的要求,难道上网本就只能上网吗?游戏视频都不行?


离子平台看上去就比945强N倍
    NVIDIA拿出了更强更完美的解决方案——Ion离子平台,单芯片设计让这套平台的体积可以做到非常小,搭配笔记本DDR3内存条和笔记本硬盘,整机仅有仅有一块台式硬盘那么大,看上去就非常可爱,都是单通道内存的话,高频DDR3能够让整机性能得到提升,整合的GF9400显卡则能大幅提升游戏和高清播放性能,从而弥补上网本最大的不足!


   

GF9400硬解三大编码,CPU占用率仅30%
    GF9400本身游戏性能接近于低端独立显卡,比Intel的垃圾显卡强N倍,还能对H.264、VC-1、MPEG2三大高清编码提供完美硬解支持,所以ION平台玩简单游戏、看高清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它还能支持PhysX物理加速技术以及CUDA并行计算技术,视频转码能力也堪比桌面双核处理器
    体积小、性能强、功能全,所以离子平台一出,各大板卡和
笔记本厂商都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只要Intel开放平台限制,离子平台将会大有可为,高清、游戏、转码,Atom上网本都可以有!

诱人的超线程——酷睿2真没有
    Core i7原生四核还能支持超线程技术,虚拟八核让多任务效能大幅提升,任务管理器看着那么多核心都非常爽,其实不少人都是冲着诱人的HT技术而购买i7的,实际上i7并没有比Core 2 Quad强多少,只是一大堆先进技术让i7身价倍增而已!


HT让四核变八核,别管用得着用不着,看着爽就很够用了
    回想起来,在Intel近年来的处理器中,唯独如日中天的Core 2 Duo和Core 2 Quad系列不支持HT技术,就连高频低能的奔腾4都支持HT,多任务性能极差的顺序处理器Atom都支持HT,胶水双核奔腾D(仅限至尊版)和双核Atom都支持HT,凭什么酷睿2就不支持呢?


胶水双核Atom都能支持HT
    老谋深算的Intel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一下子推出太好、太完美的产品的话,老产品还怎么卖呢?诱人的技术自然要在关键时刻拿出来诱人,平时还是深藏不漏的好:
  • 想当年P4的架构那么差,被Althon XP苦苦相逼,无奈之下P4C和P4E依靠HT技术杀出一片血路,虚拟双核的确让用户很受用,虽然性能没多少提升甚至还会下降;

  • P4E支持HT,那么胶水双核PD自然也应该可以支持,不过当时系统和软件对多核支持不力,胶水双核的性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虚拟四核就更派不上用场了,因此Intel对PD没有开放HT,不过服务器版本HT还是开放的,到最后推出的至尊版PDEE 955也支持HT,由此可见胶水双核也是能支持HT的;

  • 酷睿2时代,原生四核再加上全新高效的核心,让A64 X2暗淡无光,自家的PD更是被批斗的体无完肤,酷睿2已经相当完美了,HT技术自然被雪藏起来,以备后用;

  • Atom是颗顺序处理器,单任务性能尚可,多任务性能极差,为了缓解不足HT技术重现江湖,只是以Atom那点可怜的性能,还有富裕的处理能力供HT技术使用么?当然Atom诞生时双核CPU已经普及,单核关注度极低,至少HT能够让Atom非常好看,我也是(虚拟)双核的……

  • 由于Core2的架构太过优秀,i7虽然是原生四核、有L3、高速QPI、整合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撑腰,可实际性能提升还是相当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i7的吸引力,Intel故技重施,HT一出四核瞬间变八核,i7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除了价格外已近乎完美……
    酷睿2不支持HT,原来是市场需求所致,既缓解了PD的库存压力,又让i7更具吸引力,的确很高明!

三核心处理器——AMDIntel真没有
    Intel有胶水双核、胶水四核、虚拟双核、虚拟四核、虚拟八核,这些AMD都没有;不过AMD有三核处理器Intel真没有,至少目前没有也不打算有。

    三核其实是AMD原生四核的附属品,AMD将其中一颗有瑕疵的核心屏蔽掉,从而诞生了较为低阶的版本,很好的填补了双核与四核之间的巨大断层,既丰富了产品线又挽回了损失。
    之前Intel的Core 2 Quad四核处理器实际上由两颗Core 2 Duo组成的胶水四核,因此不会有三核这样的奇怪产品,Intel划分产品线的主要手段就是阉割二级缓存,双核系列有512K 1M 2M 3M 4M 6M六个版本,四核系列有4M 6M 8M 12M四个版本。
    AMD的Phenom一代处理器由于二级缓存较小(512K)并各自独立,共享式L3容量也不大(2M),不适合做屏蔽处理,只好通过屏蔽核心的手段诞生了三核与Althon 7750这样的双核。现在Phenom二代发布之后,三级缓存增加至6M,如此一来AMD除了可以屏蔽核心外,还能屏蔽三级缓存,一时间AMD产品线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说,不管屏蔽核心还是屏蔽缓存,都是芯片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瑕疵导致的结果,当然也有丰富产品线的需要,将原本完好的芯片屏蔽成较低规格的销售,这样玩家就有机会保护光驱核心或缓存享用更强的性能,前一段炒的热火的三核改四核、L3 4M改6M就是很好的例子。
    现在Intel的Core i7已经是原生四核,L3容量高达8M,Intel完全可以将瑕疵i7核心屏蔽为三核卖,或者将L3阉割从而产生低规格的型号。但为了维护i7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相信短期内不会有阉割产品出现,更何况目前Intel的产品已经很完整,上代的酷睿2系列足以对抗AMD的全线产品,根本没必要拿i7开刀。
缓存——山寨SSD可以有
   2008年SSD的价格直线下滑,知名品牌30GB版本跌破500元,无牌山寨版价格更低,接近心理价位,于是一些并不怎么差钱的玩家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固态
硬盘所带来的速度快感。但长期使用中很多人不约而同的发现,SSD的传输速度虽然比普通机械硬盘快很多,寻道时间也超低,跑测试分数非常好看,但时不时会出现卡机假死等莫名其妙的现象,有时候性能还不如普通硬盘,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还是出在SSD的主控芯片上,低价SSD千篇一律的使用了台系JMF602芯片,该芯片虽然同时支持
SATA2.0和USB2.0输出,但内部却不支持缓存芯片,而MLC颗粒低下的写入性能急需大容量高速缓存来弥补,无缓存版SSD性能暴跌的罪魁祸首就是主控芯片。


   

Kingston SSD采用Intel解决方案有缓存

   

Corsair采用SAMSUNG解决方案有缓存

   

小品牌或山寨SSD采用JMicron解决方案没有缓存
    通过之前“山寨SSD差在哪?探究固态硬盘主控性能”一文的测试来看,带缓存的大品牌SSD显然要比不带缓存的强很多,而且长期使用也没有卡机现象,但可惜的是无论金士顿还是海盗船的SSD都是天价,即便不差钱的玩家也很难接受。
    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期待带缓存版廉价SSD的上市,现在很多山寨厂商已经在紧张测试当中,据了解虽然SSD的总容量不大,但自带缓存容量已经远超普通机械
硬盘,32MB/64MB/128MB缓存版SSD相信很快就能大量上市,这也就意味着SSD开始走向成熟。
    山寨SSD缓存可以有,只是需要耐心等等。

供电——ESATA没有USB有
    在高清视频横行、
硬盘容量倍增的情况下,伴随我们多年风雨的USB接口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速度要求了。USB2.0最大速度仅为30MB/s多一点,远远不能达到它的理论值480Mbps(60MB/s),于是我们需要新的高速接口来代替。USB3.0遥遥无期,ESATA挺身而出。


接口
标准
(Mbps)
理论带宽
(MB/s)
实际速率
(MB/s)
USB 1.1
12
1.5
1+
USB 2.0
480
60
30+
1394a
400
50
35+
1394b
800
100
70+
eSATA I
-
150
150
eSATA II
-
300
300
    ESATA其实与普通SATA没有本质区别,数据线没有任何转接因此传输率也不会有损失,只是接口形式有所改变。但ESATA也像SATA一样不带供电,连接移动硬盘时必须有额外的供电设计才能支正常使用,比如用专门的电源适配器或者从机箱引出一条D型或SATA供电接口,显然无论哪种方案都不方便。
    于是,更好用的解决方案出来了:

   
    上面这个移动硬盘盒既支持ESATA也支持USB2.0,还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供电接口,我可以用ESATA传输数据,而通过附带的USB线连接DC 5V为硬盘供电,由此巧妙的解决了ESATA的供电难题,让移动硬盘不再有任何瓶颈。
    不过,ESATA+USB供电需要使用两条线,使用起来还是有点麻烦,于是更绝的解决方案出来了:


    这个接口被称为USB Plus,实际上是一个USB2.0和ESATA的合体,设计者将ESATA信号线设计在了USB的反面,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这种设计在轻薄笔记本上很常见,某些知名品牌笔记本为了节约空间将ESATA“寄生”在一个USB上面,由于USB和ESATA的数据线相对而立,因此互不影响。

-----泡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560

帖子

4343

积分

游戏精英

爱硬件,爱生活。

Rank: 8Rank: 8

贡献度
709
金元
14873
积分
4343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2-26
舒服的沙发
发表于 2009-3-25 11:10 | 只看该作者
做个沙发。泡泡网确实比较专业啊。
我到觉得硬件界的遗憾到是AMD和NV这2个家伙的暧昧关系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6

帖子

350

积分

高级玩家

Rank: 4

贡献度
26
金元
2456
积分
35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2-17
硬硬的板凳
发表于 2009-3-25 11:17 | 只看该作者
精辟!(哈哈,没别的意思)
确实是这样,不过A卡可以搭配一块低端的N卡来实现物理加速。我在电脑报看过。
ESATA不供电真是,不知道设计者怎么想的,不过听说下一代要加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1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玩家

Rank: 3Rank: 3

贡献度
22
金元
1413
积分
22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12-5
冰凉的地板
发表于 2009-3-25 11: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那个32Bit系统使用4GB以上内存有点见意:通过PAE利用大内存32位服务器早做到了.可是桌面系统有很多32位驱动和软件是不支持4G以后的寻址的,出现问题会比64位几个软件不能用要大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ms要禁用PAE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资深玩家

Rank: 9Rank: 9Rank: 9

贡献度
2837
金元
60425
积分
17401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8-10-22
5#
发表于 2009-3-25 12: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更冤的呢。
AMD的SOI技术Intel没有;
Intel的High-K技术AMD没有。

如果互相融合一下,那CPU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又是一次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83

帖子

1万

积分

云游仙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贡献度
3741
金元
45192
积分
19493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8-6-15
QQ
6#
发表于 2009-3-25 2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chenhehehehe 的帖子

chenhe所言甚是[em25] [e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23

帖子

1304

积分

游戏狂人

Rank: 6Rank: 6

贡献度
153
金元
6915
积分
130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5-19
QQ
7#
发表于 2009-3-26 00:16 | 只看该作者
见识了~~~~~
[em05] 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9208

帖子

1万

积分

资深玩家

测试

Rank: 9Rank: 9Rank: 9

贡献度
3809
金元
26959
积分
17952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9-1-20
QQ
8#
发表于 2009-3-26 00: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9

帖子

108

积分

中级玩家

Rank: 3Rank: 3

贡献度
16
金元
1038
积分
108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9
9#
发表于 2009-3-26 06: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范 于 2009-3-25 11:44:00 发表
关于那个32Bit系统使用4GB以上内存有点见意:通过PAE利用大内存32位服务器早做到了.可是桌面系统有很多32位驱动和软件是不支持4G以后的寻址的,出现问题会比64位几个软件不能用要大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ms要禁用PAE了.
在X86的系统上使用pae的话除了少出ms自家服务器上需要的软件,其他软件还是只能寻址到2g的,x64下就没这个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3345

帖子

2686

积分

版主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贡献度
138
金元
9343
积分
268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16

智力-1[永久版]

10#
发表于 2009-3-26 08:51 | 只看该作者
强帖,学到不少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3

帖子

624

积分

超级玩家

Rank: 5Rank: 5

贡献度
95
金元
3036
积分
62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22
11#
发表于 2009-3-26 09: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专业的讲解,....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玩家

Rank: 4

贡献度
73
金元
2420
积分
53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8
12#
发表于 2009-3-26 16:43 | 只看该作者
[em04]  好文..遗憾的DIY都说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3DMGAME ( 京ICP备1400695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

GMT+8, 2025-2-24 08:54 , Processed in 0.151058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