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MGAME 3DM首页 新闻中心 前瞻 | 评测 游戏库 热门 | 最新 攻略中心 攻略 | 秘籍 下载中心 游戏 | 汉化 购买正版 论坛

注册 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性能怪兽! Intel 750系列PCI-E、U.2接口 SSD测试转帖

[复制链接]

46

主题

1108

帖子

1031

积分

游戏狂人

Rank: 6Rank: 6

贡献度
21
金元
9471
积分
103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5-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2-4 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zwdjj 于 2016-2-4 17:11 编辑

Intel 750 PCI-E 3.0 1.2TB SSD性能参数
     温彻斯特硬盘就像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当我们早已跨过信息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时,
你看发现工业时代的机械硬盘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还好,SSD固态硬盘的出现,摧枯拉朽般就推翻HDD几十年建立的存储王国。
HDD的失败在于它的性能瓶颈根本无法突破,而SSD的成功却相反,没人知道它的性能极限在哪里?SATA 接口的600MB/s?显然不是……
2015年,Intel 首款消费级NVMe传输规范的PCI-E 3.0 SSD--750系列终于到来,比AHCI更进的NVMe规范,比SATA更快的PCI-E 3.0传输接口
(双向带宽高达8GB/s),再加上1.2TB超大容量,1.25GB不和谐缓存空间,怪兽级性能表现,
堪称当前最强性能的消费级SSD,可以说没有之一。接下来,就带你全面了解它!



Intel 750 PCI-E 3.0 1.2TB SSD参数一览:

Intel 750 PCI-E SSD参数

型号
SSDPEDMW012T4
尺寸
半高半长PCI-E扩展卡
接口类型
PCIe 3.0×4 (支持NVMe接口标准)
容量
1.2TB
主控
Intel CH29AE41AB0
闪存
Intel 20nm 128Gb MLC NAND
缓存
美光4CE72 D9PQL 1.25GB高速缓存
最大持续读写
2400/1200 MB/s
最大4K IOPS
440,000/290,000 IOPS
价格
7899元(电商售价)
  相比于传统的AHCI,NVMe规范拥有更多的优势。早就2013年,三星就推出2.5英寸NVMe固态硬盘XS1715系列
Intel 也在2014年发布了多款NVMe SSD,包括DC P3700、DC P3600、DC P3500。不过,在消费级市场
虽然也看到不少PCI-E接口SSD,但均为AHCI模式,并非NVMe。随着Intel 750 PCI-E 3.0 SSD的推出,才正式宣告NVMe SSD进入消费端市场。



  
Intel 750系列 PCI-E 3.0 SSD拥有两种容量,分别是400G及1.2TB。PCI-E 3.0 NVMe接口传输,完全打破传统SATA3.0 仅600MB/s的传输极限。
从官方给数据来看,性能极为恐怖,400GB的持续读写速度高达2200、900MB/s,4K随机读写性能达到430K/230K IOPS,
而1.2TB的持续读写更是高达2400、1200MB/s,4K随机读写性能高达440K/290K IOPS,目前几乎没有一款SSD能达到这样性能传输上限。
                                                                                                                                                                                                                                                                                                                                                                                 
容量: 1.2T                                                                        缓存容量: 1.25GB                                                                        
闪存类型: MLC                                                                        连续读取最:2400MB/Sec                                                                        
连续写入最:1200MB/Sec                                                                        硬盘尺寸:板卡式固态硬盘                                                                        
                  

全新NVMe规范你了解多少?


在对这款产品进行评测前,我们有了解一下NVMe:  机械硬盘读取延迟比较高,尤其是读取零散存放在硬盘各个位置的小文件,性能尤其令人糟心。
人们想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去优化它,AHCI就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AHCI (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的缩写
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NCQ这样专门缩减寻道时间的优化方式。综合来看
AHCI相比于之前IDE,能够提升硬盘综合性能大约10-30%。
  然而,SSD与机械硬盘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前者采用电信号存储,使用存储介质是硅芯片;后者采用磁信号存储,存储介质是磁盘。
机械硬盘最快传输速度仅仅200MB/s上下,SSD的性能却远超过这一数值。这样一来,专为机械硬盘设计的AHCI优化并不太适合SSD设备上。
2007年,Intel 就召集相关厂商 ,包括三星、美光、戴尔、Marvell 、NetAPP、EMC、IDT等,成立了NVMe小组,准备着手在即将到来SSD时代建立新的存储规范标准。
而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将未来存储产品的性能,从SATA和AHCI之中解放出来。

NVMe是什么?
  2011年时,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即NVMe规范正式出炉,这是专门针对NVND闪存和下一代存储设备所提出的规范。
它基于闪存的特点而研发,其目的是尽可能缩小存储系统和内存带宽之间的差距。企业级SSD上已经很多产品采用NVMe规范,不过消费级产品普及要慢一些,
目前最新标准是NVMe 1.2。
NVMe的优势?
(1)更低的延时:


造成硬盘存储时延迟的三大因素,存储介质本身、控制器以及软件接口标准。由上图可以发现,比起AHCI,NVMe可以大幅度降低控制器和软件接口部分的延迟,原因有以下两个:
  NVMe面向的是PCIe SSD,原生PCIe主控与CPU直接相连,而不是传统方式,通过南桥控制器中转,再连接CPU(当然,如果设备是接入到南桥提供的PCIe接口上,那么这部分的延迟也不会降低多少);
  NVMe精简了调用方式,执行命令时不需要读取寄存器;而AHCI每条命令则需要读取4次寄存器,一共会消耗8000次CPU循环,从而造成2.5μs的延迟。
(2)更高的传输性能

NVMe的另一个重点则是提高SSD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
如果我们有详细了解过SSD的主控参数,应该知道会有队列深度这个参数。理论上,IOPS=队列深度/ IO延迟,故IOPS的性能
与队列深度有较大的关系(但IOPS并不与队列深度成正比,因为实际应用中,随着队列深度的增大,IO延迟也会提高)。
市面上性能不错的SATA接口SSD,在队列深度上都可以达到32,然而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极限。但目前高端的企业级PCIe SSD
其队列深度可能要达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够发挥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标准下,最大的队列深度可达64000。此外,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高了64000。
(3)更低的功耗控制


            更低的能耗管理   NVMe加入了自动功耗状态切换和动态能耗管理功能,如图例所示,设备从能耗状态0闲置50ms后可以迅速切换到能耗状态1
在500ms闲置后又会进入能耗更低的状态2。虽然切换能耗状态会产生短暂延迟,但闲置时这两种状态下的功耗可以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因此在能耗管理上
相比起主流的SATA接口SSD拥有较大优势,这一点对增加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续航尤其有帮助。另外,因为原生PCIe可以与CPU直连,数据传输时没有了中间转接过程所产生的功耗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

Intel 750系列 PCI-E 1.2TB SSD概况介绍
Intel 750系列 PCI-E SSD对软件硬件支持:
  Intel 750是一款采用PCI-E 3.0x4接口的SSD,其双向带宽达到8GB/s,不过目前在售的所有Intel主板的PCH芯片组都只能支持PCI-E 2.0标准,因此它在Z97、Z87、B85等主流主板上必须直连CPU才能发挥出最大性能,这就意味着用户得牺牲部分显卡带宽与性能,来换取存储性能上的提升。即使支持PCI-E3.0标准的Intel 100系列芯片组上市,我们也建议PCI-E SSD与CPU直连,以便降低延迟,提升存储性能。

Z170和H170芯片组的原生PCIe支持有了较大提高  目前,绝大部分的主板只支持IDE
AHCI及RAID三种存储设备的工作模式。想要让主板支持NVMe工作模式,厂商就必须对主板BIOS进行升级。不过Intel 宣称不保证8系列芯片组以及以前产品的兼容性
主要是主板厂商可能不愿意修改老芯片的BIOS,因此想加入NVMe以及引导系统的功能,要留意所有的主板BIOS里有无增加NVMe标准更新。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有支持NVMe的主板,并不会像AHCI那样有一个工作模式,但可以识别出NVMe SSD。
  软件端,目前Windows 8.1及Windows10都已内置了微软的NVMe驱动,在Windows7或更低版本的系统,要手动安装Intel 官方的NVMe驱动才能在系统中识别出Intel 750系列 PCI-E SSD。
我们建议使用时,还是安装Intel 官方驱动,因为SSD使用微软自带的NVMe驱动所发挥出的性能远低于Intel 驱动的状态,连续读取速度甚至不到Intel驱动的一半。

Intel 750系列 PCI-E 1.2TB SSD概况介绍:


外观方面,Intel 750没有过多修饰,采用半高的PCI-E扩展卡规格,形似无风扇的独立显卡。银白色散热铝板上表明了其Intel 750系列的身份。750系列容量方面,仅有400GB和1.2TB可选。

背面直接裸露PCB电路板,没有采取散热措施。由于背面的14颗NAND都是采用单Die 16GB


发热量比起正面的四Die 64GB颗粒要少许多。此外背面还置有两颗美光缓存


侧面产品信息一览无余,1.2TB版本型号为SSDPEDMW012T4,固件版本8EV10135。


为一探Intel 750内部结构,我们对其进行拆解。产品是通过六颗螺丝将散热板与芯片紧密结合一起的,卸下螺丝后,可见18颗四Die封装的颗粒整齐排列开来


主控芯片发热量不小,Intel采用了散热硅脂,加强热量的疏导。而其余18颗闪存芯片与3颗缓存则采用贴片作为导热介质。
Intel 750系列采用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接口标准,即插即用。



  
铝制散热马甲在主控对应位置上设有独立散热空间,保证拥有充足空间来导出热量。


                                           闪存颗粒细节图
闪存颗粒来自Intel与美光共同研发的20nm MLC NAND,在稳定性与耐久度方面要更有保障。正面18颗加上背面14颗,32颗闪存共同组成1.2TB超大容量。


                                     主控芯片  为协调32颗闪存的高效运行,Intel拿出在企业级SSD P3700上采用的CH29AE41AB0主控,
是Intel自家研发的产品,支持18通道,并且频率高达400MHz。


                              缓存芯片细节图  Intel 750 1.2T SSD共拥有5颗美光高速缓存芯片,型号为4CE72 D9PQL,在正面置入三颗,背面两颗,容量达到1.25GB。
     对比1TB 最强SATA 接口SSD:完秒之
评测平台介绍与说明:

硬件平台

CPU
Intel Core i7 4770K
主板
华硕Z97-DELUXE
内存
海盗船 DDR3-1600 8G*2
硬盘
主盘:浦科特M5Pro 512G
测试盘:Intel 750 PCI-E SSD
显卡
NVIDIA GeForce GTX 780
电源
Highpower 1000W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
驱动程序
NVIDIA ForceWare 337.88 WHQL
评测方案

理论测试: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ATTO Disk Benchmark
PCMark7
PCMark8
AS SSD Benchmark
实际应用测试:
Windows7开机
游戏加载
图片加载

  本次测试我们主要测试Intel 750 SSD 1.2TB SSD的理论性能以及实际应用测试,使用前需在官网下载专用驱动并保证SSD 4K对齐。
理论测试软件分别为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 、CrystalDiskInfo以及AS SSD Benchmark等。实际应用测试包括,系统开机、游戏加载以及图片加载测试。
  为更直观凸显AHCI与NVMe规范及SATA与PCI-E 接口之间的性能差别,我们加入了SATA 3.0接口SSD中的性能强者——三星850Pro 1TB 进行对比测试。
●理论空盘性能测试:
项目一:CrystalDiskMark软件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软件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您随时可以测试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
CrystalDiskMark默认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取的是最好成绩。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从CrystalDiskMark软件的跑分数据中看到,Intel 750 SSD的持续读取速度竟高达2989 MB/s!
与SATA SSD对比,犹如SATA SSD与机械硬盘的区别。
项目二:AS SSD Benchmark数据传输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
在测试中,测试文件的大小为1G Byte。通过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一款SSD的性能。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Intel 750 SSD 1.2TB持续读写成绩比官方值都要稍好一些,分别达到2308/1317 MB/sM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小结:由于Intel 750 SSD支持NVMe,在4K随机QD64上的数据得到大幅提升。
Intel 750 SSD 1.2TB随机IOPS写入达到高达285K IOPS,读取速度也达到了376K,完全打破SATA接口限制。
项目三: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
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小结:ATTO测试是取多次测试成绩的最高分值。Intel 750 1.2T SSD的读取速度达到2690 MB/s,写入速度达到1374 MB/s。
项目四:PCMark 7性能测试
  本环节采用PC Mark 7中的Storage存储测项目项单独测试PC的存储子系统性能,并给出得分。PC Mark 7在存储测试环节针对了SSD进行优化,
能很好反应SSD实际性能。测试项目:杀毒软件测试;图片导入;视频编辑;.Windows Media Center;添加音乐;游戏启动程序。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小结:PCMark7测试中,我们一直将5400分作为顶级旗舰级SSD的评判线,而Intel 750 却跑出5942的超高成绩,可见其性能的强悍程度。


Intel 750 SSD 1.2TB SSD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PCMark8能够对多数日常软件进行跑分的综合测试,具有较全面的参考价值。总体评分差距并不明显,在去年的PConline评测室SSD年度年评中
,高端与入门级别SSD产品的差距在40分以内。而这款Intel 750 SSD 1.2TB跑出的5076分,与高端SATA SSD拉开80分差距。只能说与PCIe SSD与SATA SSD不在同个级别。
5实际应用测试:令人比较惊讶
●实际应用测试:
项目一:Windows7开机时间
  平时电脑必须操作的就是开机,开机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下面测试下这款SSD的开机的时间。


Windows7开机时间测试:10秒


测试数据对比
项目二:Photoshop CS6图片加载时间测试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喜爱
测试方法是加载61张高分分辨率的大图,共393 MB,记录所用时间。


Photoshop图片加载测试:17秒


测试数据对比
项目三:游戏加载测试:
  在游戏加载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单机大作《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的游戏场景进行加载测试。


使命召唤11 游戏场景加载测试:9秒


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小结:有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前面测试中,Intel 750 1.2TB理论传输性能远胜过三星850PRO 1TB,但在实际应用中,像游戏加载、开机、
图片加载等,差距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跟4K QD1的性能有很大有关系,大家可以看到,持续读写性能以及高QD下的成绩,两者差距比较大
,但跟日常应用体验息息相关的4K QD1随机读写性能上,两者其实相差并不太大,应用体验上自然感受没那么明显。

6PConline 评测室总结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性能上:空前强悍
  2400/1200 MB/s的持续读写、440,000/290,000 IOPS的随机读写的成绩,足以让Intel 750成为目前消费级SSD的翘楚。而回归Intel 750 SSD本身,
支持18通道CH29AE41AB0主控搭配32颗优质20nm MLC颗粒,以及支持NVMe接口标准的PCIe 3.0×4接口,超强性能的基础正在于此。
有效质保:5年
  Intel 750系列提供长达五年有效,官方数据表明能够终身写入量在128TB左右,相当每天读写70GB,能够连续使用5年。
价格上:价格与爆强性能成正比
  750系列取消SATA接口规格,就注定无缘普通大众。作为新一代的旗舰产品,。Intel 750 PCI-E SSD 1.2TB的售价高达7899元,
相信大众用户也就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毕竟一块SSD的价格都足够组台性能不错的台式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108

帖子

1031

积分

游戏狂人

Rank: 6Rank: 6

贡献度
21
金元
9471
积分
103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5-23
舒服的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zwdjj 于 2016-2-4 17:14 编辑

Intel SSD 750首测 U.2接口的力量!   
2015年11月25日 00:30   出处:泡泡网原创   作者:张孟伟   编辑:张孟伟 分享

还记得前阵子华硕ROG M8I主板上搭载的那个U.2磁盘接口吗?这个别称SFF-8639的接口一在M8I上出现,
就立即引发了网友和媒体内部的热议。那么U.2到底是个什么鬼?750SSD表现到底如何?这个貌似陌生的接口意义何在?
这次笔者对大家比较集中的五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何为U.2接口?



  U.2接口又称SFF-8639接口,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
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所以可以简单认为U.2接口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Express接口,
其理论带宽高达32Gbps与M.2接口无异。
U.2接口长啥样?

  U.2与SAS接口在外观上很像,但取消了中央分隔部分。同时为了防止反接损坏设计,U.2同样拥有不对称的防呆口,
而且非常合理的在防呆位置布置了多个数据触点使空间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数据线端则长上面这个样子,左图连接主板,右图较大的为数据接口,较小的用来从SATA供电头取电。
U.2接口SSD性能如何?

  Intel SSD 750共有PCI-E、U.2两种接口形式,容量有400GB和1.2TB两种。此次笔者收到的400GB U.2接口 SSD750的性能非常强大,
标称持续读写最高可达2.2GB/s、900MB/s,随机读写最高可达430000 IOPS、230000 IOPS。而1.2TB的版本更是可以达到2.4GB/s、1.2GB/s、
440000 IOPS、290000 IOPS!
  实际性能水平笔者在后文中将搭配M8I主板进行详细的测试。
U.2接口意义何在?

一、高速数据接口迫在眉睫
  桌面、工作站、服务器上都需要一个这样的高速接口,SATA3.0的6Gbps带宽瓶颈的制约已经成了目前存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SATA接口600MB/s的速度上限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和企业级用户的使用需求了。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问,我明明有速度也很快的M.2接口了!
为什么我还需要这个超贵的东西?别担心笔者马上解答大家的疑问。
二、U.2接口易用性更佳
  我们其实可以非常简单的对M.2、U.2、PCI-E接口的使用进行划分。M.2适用于便携迷你的小型设备。PCI-E适用于高性能和企业级市场。
而U.2针对的主要是桌面级市场。

M.2固态硬盘虽然轻薄 但需要占用大量主板空间
   对一般的桌面级主板而言,存储接口-数据线-存储设备这样的组合不管是在占用主板空间还是成本方面都比设备、
接口都布置在主板上的M.2固态硬盘更为方便。笔者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在一块全长M.2固态硬盘的面积内布置五到六个U.2接口毫无问题。

    这种占用易用性上的劣势,在寸土寸金的ITX主板上更是会被放大。以目前ITX主板上M.2接口布置的两种解决方案为例,
不管是背面设计和垂直转接卡都会对ITX主板的原有电路和空间设计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ITX板型的主板高速数据接口采用U.2而不是M.2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为2.5寸存储设备而生

  M.2固态硬盘的本体体积优势在带来轻薄的同时,也会成为其发展的桎梏。SSD想要提升性能,一般都是通过多通道多芯片并行的方式解决,
而M.2先天的迷你身材就注定了很难采用这种传统的并行方案提升性能。笔者不排除有实力强大的厂商会另辟蹊径,
但这样一来其高额研发成本带来的超高售价就很难为大家所接受了。而这些问题在U.2身上是不存在的,充裕的空间可也给厂商极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U.2的推广发展,其产品售价很可能也会降低到目前SATA接口SSD类似的水平上。
U.2接口发展前景如何?
  在传统SATA固态硬盘速度渐慢,PCI-E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方便易用性能强力的存储接口成了刚需,
U.2接口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消费级SSD发展带来了一缕希望的曙光。在今明两年完成初步商业化发展后U.2一定会非常迅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大家其实不难发现华硕M8I主板上放弃M.2接口直接采用U.2接口的动机还是非常好的,尽管受到了玩家和媒体的一定质疑,
但华硕仍然坚定的应用先进优质的技术来推动行业发展。要说这次的问题,大概还是发布太过突然,加上市场上相关存储产品种类少价格高给了大家一种买了没办法用的印象。
如果能够在后续的出货中能为用户标配U.2-M.2转接设备,相信一定会受到玩家们的理解和欢迎。
如何才能用上U.2接口SSD?

  购买了自带U.2接口主板的自然不用担心上文笔者已经给出了这块Intel SSD 750的购买链接。除了售价比较高以外相信更多的读者首先还是会担心自己的主板上明明没有U.2接口
,我怎么用?事实上早在今年的四月份华硕就已经发布了名为Hyper Kit的接口转换器,能够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完美的把M.2接口转换成U.2接口。
  接下来进入Intel SSD 750实际测试时间。
Intel SSD 750首测:测试平台及成绩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笔者直接选择了华硕ROG的M8I搭配英特尔酷睿i7-6700K,M8I上搭载了PCIe Gen3x4,32Gb/s传输速度的M.2接口,完全可以发挥出Intel 750的性能。
测试项目及测试成绩: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可以测试出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性能,包括单线程和多线程下的4KB小文件的传输性能等等,
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S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


  AS SSD Benchmark测试下,在读写性能上,读取达到2041MB/S,写入达到了惊人的1036MB/S,表现非常不错,
而在4K小文件读写性能测试中写入达到42.67MB/S,读取为199.17MB/S。
  现在市场上SATA III接口固态硬盘的极限连续读写速度水平约为读取550MB/s,写入530MB/s,如果以此为基准来衡量Intel 750的性能,
那么连续读取速度整整翻了四倍,写入速度也达到了两倍之多!

  在AS SSD Benchmark IOPS测试中,SSD 750 成绩堪称惊人,读取351469iops、写入236602iops的数值绝对是目前消费级SSD中霸主的水平,
比主流高性能SATAIII接口SSD的IOPS性能高出了两倍。
PS:IOPS数值有何实际意义?
  简单来说,在日常操作中相较于单个大体积文件的连续读写,零散而琐碎的小文件读写才是硬盘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升iops即是提升硬盘的随机访问能力。
大家平时感觉老机器系统卡顿升级固态硬盘后立马老树开花就是因为SSD的随机读写能力比HDD要高的多。Intel SSD 750带来的不仅是远超以往的读写速度,
其大幅提升的IOPS更是会使用户会获得比以往更为顺畅的操作体验。

   CrystalDiskMark:这是一款比较主流的硬盘基本性能测试工具,通过五次测试取平均值,因此拥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持续传输率,
这款软件的测试是比较准确的。这里我们采用1000MB数据量的测试。


  CrystalDiskMark测试中,Intel 750 SSD的读写能力与4K读写表现依然出色,读取达到了2378MB/S,写入为1058MB/S。4K方面,写入达到296.9MB/S。

   ATTO Disk Benchmark: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优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
采用分级测试模式,让测试结果更加精准可靠。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下,读取达到2362.8MB/S,写入达到1065.7MB/S。


  收到Intel SSD 750之初笔者就被它厚厚的散热片吓了一跳,其12V 2.45A的电器规格也略为惊人。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测得的表面温度在40-43°C区间范围内并没有高到离谱的程度,在这样的性能下这点发热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测试结论:作为固态硬盘突破SATA带宽瓶颈的又一种全新的方式,Intel SSD 750性能已经完全可以作为主力磁盘应对高阶玩家和专业用户的苛刻需求。
尽管目前售价高达2799元,但笔者相信随着存储行业对U.2接口的大力推广,不管是固态硬盘还是相关主板产品一定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降低到一个较为平价的区间内。
同时U.2和M.2这两种NVMe技术的普及先锋也一定会随着产业的发展在大众消费级市场中得到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万

帖子

5万

积分

游戏圣者

Rank: 12Rank: 12Rank: 12

贡献度
136
金元
521304
积分
5267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2-17

3DMer

硬硬的板凳
发表于 2016-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蛮不错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527

帖子

3890

积分

游戏精英

Rank: 8Rank: 8

贡献度
33
金元
37584
积分
389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11-21
冰凉的地板
发表于 2016-2-4 17:51 | 只看该作者
賣500在考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3DMGAME ( 京ICP备1400695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

GMT+8, 2025-2-3 10:42 , Processed in 0.099168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