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狂人
- 贡献度
- 76
- 金元
- 11471
- 积分
- 1451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9-19
|
本帖最后由 yaoyao_84 于 2015-5-9 08:15 编辑
影响显示器性能好坏最重要的就是面板,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无非是IPS TN等。但是就算了一块IPS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就拿279为例,首先调出工厂模式,最上面的就是面板型号。为LG生产的LM270WQ3。通过型号可以很方便查询到面板的详细信息。(各位亲请注意上面的10BIT是灰阶的位宽,跟色彩的BIT不是一个概念,千万不要混淆。这个稍后再详细说。)我们常说显示器色彩好坏体现在下面几点:1.灰阶BIT不同。2。颜色的BIT不同 。3.LED背光灯的不同 4.面板的物理特性(分单色LED和RGB LED-三色混合成白光)除了这四点外色彩控制芯片和电路这里就不讲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四者对显示器影响有多大?大家还是看图吧:2组图(自己懒得拍,盗用下其他高人的图)上面是普通色域 下面的相对广色域的显示下实际拍摄图,最明显感觉就是下图的色彩饱满和艳丽程度好于前者。这是6BIT颜色和8BIT颜色的差距。第三张是10BIT,请不要怀疑自己眼睛,事实就是这样残酷。但是现在众家面板上虽描述不同,但实际都是8 bit + FRC 。面板业界针对颜色显示目前有以下几种写法,但经确认实际均是8bit + FRC。为什么都是8BIT却能显示10BIT色彩效果来?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其实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抖动技术的黑科技。
]
那到底8bit+FRC与10bit有什么差异呢?8bit+Hi-FRC又是什么样的技术?
1. 8 bit + FRC原理上如何与10 bit效果相同.
原始讯源是10bits色阶,仅仅8bits输出自然会掉色阶,但如果增加FRC功能,即通过时间上的混色效应,就能产生出10bits的效果。下图解释了这一功能原理,在连续4个frame的时间里,调整黑白两色的出现时间比例,观看者可以得到1/4灰、2/4灰及3/4灰这些中间灰阶显示效果。尽管就单一帧而言是8bits数据量,但面板本身就在动态刷新数据(相同或者不同的数据),观看者感知出来的10bits效果才是最真实的显示规格。这种这也就是在8bits时,面板厂为达到10bits显示效果普遍采用的方式。
2. 众家面板规格书上虽描述不同,但实际都是8 bit + FRC 。
面板业界针对颜色显示目前有以下几种写法,但经确认实际均是8bit + FRC。
1) 10bit(D),1.07B
2) 1.07B(8bit+FRC)
3) 1.07B等
3. Hi-FRC才是重点, 光有10 bit 效果不是最好.
Hi-FRC技术,在时序控制器上可以做出4096阶的色阶图像处理,然后由这一颗功能强大之TCON(时序控制器)精选出256色阶再输出.我们可以这么认为, 驱动IC不是重点,而是提供给驱动IC更完美色阶的时序控制器.我们回过头看看大众面板厂采用的8bits+FRC方式,即4帧时间上补差后以8bits驱动晶片输出。当前端 TV SoC给出10bits的细微色阶过渡时, 屏的晶片总得做些真实色彩的计算, 计算过程必须用12bits才能避免计算过程掉了色阶,但以4帧混合方式实现过渡灰阶,也仅仅只能呈现10bits, 而无法完美呈晶片的计算结果, 时不时就会出现掉色现象,因此会有一定概率不能很好地再现原始观感。
采用的8bits+Hi-FRC技术,不但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且呈现出12bits的显示效果。通俗地说,8bits+Hi-FRC技术就是改进的8bits+FRC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补差。下面解释一下如何做到空间补差(Dithering),以相邻4个像素空间为例,调整黑白两色空间位置排布比例,观看者可以得到1/4灰、2/4灰及3/4灰这些中间灰阶显示效果。
8bits+Hi-FRC技术将时间补差(FRC)和空间补差(Dithering)有效得结合在一起,通过16帧时间补差和16像素的空间补差完美混合搭配,再搭载8bits驱动晶片输出,却能实现了12bits的观赏效果。如果仅处理4帧时间补差和4像素空间补差,这样仅能得到10bits效果。下图以如何将40与39灰阶混合成39.75灰阶为例,解释时间补差和空间补差的混合方式。单纯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以3个40灰和1个39灰阶,可以得到4种方式的39.75灰阶,这样造成的些微杂讯感必须再搭配时间补差加以补偿修正。在4种空间补差基础上,随着时间改变4种方式的排列顺序,同时形成时间状态的39.75灰阶。
10bits显示效果,将其扩大到16帧时间补差和16像素空间补差,时间补差改善空间补差解析度下降,空间补差改善时间补差帧色阶丢失,两者完美搭配,功能互补,从而混合出优秀的12bits效果。不但没有丢失掉任何灰阶,而且灰阶过渡自然平滑,达到8bits+FRC技术和单纯10bits所不能企及的极佳显示效果。
简单的讲,8bit+FRC技术理论上可以达到与10bit同样的效果,但还会有时不时掉色的现象,8bit+FRC技术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升级,即8bit-Hi-FRC技术,利用时间补差(FRC)和空间补差(Dithering)的结合,达到8bits+FRC技术和单纯10bits无法企及的效果。
灰阶BIT说明:
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Depth of Color),色彩深度又叫色彩位数。视频画面中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中每种颜色为N位,总的色彩位数则为3N,色彩深度也就是视频设备所能辨析的色彩范围。目前有18bit、24bit、30bit、36bit、42bit和48bit位等多种。24位色被称为真彩色,R、G、B各8bit,常说的8bit,色彩总数为1670万,如诺基亚手机参数,多少万色素就这个概念。
灰阶
什么又是灰阶呢?通常来说,液晶屏幕上人们肉眼所见的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是由红、绿、蓝(RGB)三原色组成的。每一个基色,其背后的光源都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亮度级别。而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把三基色每一个颜色从纯色(如纯红)不断变暗到黑的过程中的变化级别划分成为色彩的灰阶,并用数字表示,就是最常见的色彩存储原理。这中间层级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bit 为例,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
8bit 10bit 12bit 14bit 16bit
在数字信息存贮中,计算设备用2进制数来表示,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 假设1代表黑、0代表白,在黑白双色系统中最少有2bit。单基色为nbit,画面位数就为2 ⁿbit,位数越大,灰度越多,颜色也越多,彩色系统中同理。视频画面10bit含义就是画面能以10为二进制数的数量控制色彩层次(即灰阶)。通常8bit相当于256级灰阶——即常说得24位真彩色;而10bit就相当于1024级灰阶。三基色混合成彩色,增加1 bit就意味色彩数增加8倍。10bit就相当于1024的三次方——1073741824,约为10.7亿色。远大于8bit的1670万色。
16。7万色和10。7亿色就是我说常说的普通色域和广色域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