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方法开启SATA2硬盘NCQ功能
注意:已经购买了SATA硬盘的玩家,可以用EVEREST或HDTune来查看你的硬盘是否具备NCQ功能。另外,启用NCQ功能之前最好确保自己硬盘分区格式为NTFS,因为在FAT32格式下启用NCQ将会导致系统缓慢,特别要注意的是,该功能需要主板支持,这也是选购主板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大家注意!
SATA2硬盘如今已经十分普及,但是您真的用好SATA2硬盘了么?相比SATA硬盘而言多出来一个2又代表什么呢?怎样才能发会它的优势呢?本文,将详细向您介绍SATA2硬盘的优势以及如何才能让您的SATA2硬盘发挥应有的性能。
如今在选购电脑硬盘时,相信绝大部分朋友都会将最终的选择落到采用SATA接口的产品上。的确,近年来无论是从硬盘还是从主板的发展来看,SATA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IDE接口。相比传统的IDE接口,SATA接口不仅体积更小,而且速度更快。是我们现在购买配件时的好选择。但是你对SATA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
了解SATA2和NCQ
SATA接口从上市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次更新,目前最新的规范当属SATARev.2.5也就是俗称的SATA 2。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采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产品了,卖家在对其宣传时大多会将重点宣传在高达300MB/s的接口速率。如此速率相比老一代SATA接口而言足足提高了一倍,但请大家注意:实际上新接口产品在性能提升上并没有达到翻倍的效果。硬盘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传输机制的提升,目前硬盘内部传输速率还达不到与接口速率等同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尽管SATA2硬盘的性能有所提升,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优越。
除了在接口速度上的提高外,SATA2还引入了一项提高硬盘性能的技术——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在高负荷下,NCQ技术可以保证硬盘的性能和稳定性。当用户的应用程序发送多条指令到用户的硬盘时,NCQ硬盘可以优化完成这些指令的顺序,从而降低机械负荷,最终达到提升性能、延长硬盘寿命的目的。
正如上面所说,NCQ技术更像是超线程技术,它在单任务中表现不怎么样,但是在多任务环境下可以明显体会到对性能的提升作用,当需要处理的任务比较繁重时,如在高性能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多媒体服务器等工作环境中,NCQ才会真正发挥其作用。当然,在日常的应用中,比如系统启动到文件拷贝,NCQ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SATA2硬盘已经很容易买到,它们也全部采用了NCQ技术。而在主板上,绝大部分的新款主板也同样可以支持NCQ技术。不过,要看主板具体是否支持NCQ,还需要用户进入到BIOS中查看在SATA模式下,主板是否支持AHCI规格,或者是否支持SATA的Native规格。只有主板能够支持AHCI规格或Native规格时,我们才能说主机从硬件角度正式支持NCQ技术,此时SATA硬盘将采用原生方式工作以支持NCQ.
图1是在bios里查看是否支持ncq.(有achi,raid)
如果我们预先在BIOS中将SATA模式设置为IDE来安装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在后期切换到AHCI后将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出现蓝屏.因为系统无法正确识别硬盘。反过来,在AHCI模式下安装操作系统,却可以在BIOS中自由切换AHCI于IDE两种模式,以开启或关闭NCQ功能。
目前几乎所有主板的SATA模式在缺省设置下都是IDE,所以很多玩家都已经在该模式下安装了WINDOWS?XP。此时,你不能直接将IDE改成AHCI,否则会在WINDOWS?XP启动时出现蓝屏。
如果我们采购的硬盘支持NCQ,我们又应该如何安装好SATA2硬盘,进而感受到SATA2给我们带来的性能提升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几种情况来说一下。
1、 安装WINDOWS XP时直接安装
在多种修改办法中,这种方法最直接也最简单。不过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采用这种方法开启NCQ时,用户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而且主机还要具备软驱。此类用户在用WINDOWS XP时,要在安装界面刚刚出现时按F6键。在随后弹出的磁盘控制器驱动选择界面里,用户将支持NCQ技术的南桥驱动软盘放入软驱中并按S键进行选择。经过这一步骤后,WINDOWS XP便可自动安装好NCQ的驱动程序。
2、在已经安装好WINDOWS XP的情况下安装NCQ(只适用于intel(ICH8R、ICH8DH、ICH7MR、ICH7M、ICH7R、ICH7DH、ICH6R、ICH6M)
此类用户数量群庞大,由于在安装WINDOWS XP之初并没有想到安装NCQ,或因为没有软驱而没有加载相关的驱动。不过这也不要紧,只要用户通过以下的步骤,就可以在不重新安装系统的前提下将NCQ技术开启。
首先,用户需要去官方网站上下载驱动器控制器对应的驱动程序(如果主板自带了这一功能的话,应该会随机附带一张驱动软盘)。
接下来打开我上传的文件包
打开PREPARE目录下的IMSM_PRE.INF文件,将ICH7M的AHCI设备编号“27C5”替换成自己主板的AHCI设备编号后保存关闭(注意有多处地方,一定都要给替换掉),最后双击执行文件INSTALL.CMD重启计算机。
AHCI设备编号
ICH7R:27C1、
ICH6R:2652、
ICH7R/DH:27C1、
ICH7M:27C5、
ICH8:2824
ICH8R/DH:2821
次启动系统之前,用户需要进入BIOS将里面IDE改成AHCI。这次进入WINDOWS XP,便不会再出现之前的蓝屏状况。启动后,系统会提示找到新硬件并且要求用户安装驱动程序。这时,用户只要将驱动指向到之前我给的包里位置后,系统便会开始自动安装驱动。装好以后,系统将再次提示用户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进入系统,我们通过系统设备管理器就可以看到这里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安装驱动之后,我们就可以安装Intel的IMSM(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IMSN(Intel矩阵储存技术),此项技术的最大特色在于提供了“性能、安全和经济”合一的RAID模式,并能够有效提升硬盘系统的性能。此驱动能够支持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即我们经常提起的NCQ技术、热插拔技术、电源管理功能等等。此款驱动具体支持芯片型号如下:ICH8R、ICH8DH、ICH7MR、ICH7M、ICH7R、ICH7DH、ICH6R、ICH6M。
装完在系统里可看到类似图3.
至此,我们便已经成功地在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前提下开启了NCQ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专业的硬盘测试软件对开启NCQ情况下的磁盘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开启NCQ后硬盘在存储时间以及持续传输速率上要有明显的提高,这对于经常进行硬盘读写工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3、采用VISTA系统的用户
如果您安装了VISTA,那就不用考虑准备软驱或者手动更改驱动的问题了。
总结
作为SATA2硬盘的重要特性之一,NCQ的出现对于系统的多进程操作会带来很大帮助。如果您已经具备了使用SATA2和NCQ的相关条件,那就赶快行动起来,不要让这本属于你的性能提升白白流失。
-------分界线------------------------------------------------------------------------------------------------------------------------------------------------------------
我想很多人还没搞清楚NCQ到底是什么?NCQ提升的不是硬盘的性能,那个突发数据传输率对实际读取写入的速度并没有多大影响,他提升的是磁头读盘的效率,而不是速率!假如一个文件被分到了1-3-2-4-6-5扇区,没有NCQ技术的磁头就要按1-3-2-4-6-5这个顺序跳着读,而有NCQ技术的磁头则按1-2-3-4-5-6的自然顺序读,后者磁头的动作比前者要小,寿命要长!
SATA规范支持许多新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全速命令排队)技术。它是一种使硬盘内部优化工作负荷执行顺序,通过对内部队列中的命令进行重新排序实现智能数据管理,改善硬盘因机械部件而受到的各种性能制约。NCQ技术是SATAⅡ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SATAⅡ规范唯一与硬盘性能相关的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硬盘是怎样读写信息的。硬盘通过将信息写入磁盘磁道上的特定位置进行信息存储,硬盘访问磁盘上信息的过程如下:
● 寻找存储数据的目标磁碟(platter),访问该磁碟。
● 寻找磁碟上存储数据的目标磁道(track),访问磁道。
● 寻找磁道上存储数据的目标簇(cluster),访问簇。
● 寻找簇上存书数据的目标扇区(sector),访问扇区。
● 寻找目标数据,读取数据。
通过上面的步骤,硬盘即可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硬盘写入数据的步骤也是如此,区别仅仅在于读操作变为写操作。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存入硬盘并非是顺序存入,而是随机存入,甚至有可能一个文件被分配在不同盘片上。对于不支持NCQ的硬盘来说,大量的数据读写需要反复重复上面的步骤,而对于不同位置的数据存取,磁头需要更多的操作,降低了存取效率。支持NCQ技术的硬盘对接收到的指令按照他们访问的地址的距离进行了重排列,这样对硬盘机械动作的执行过程实施智能化的内部管理,大大地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即取出队列中的命令,然后重新排序,以便有效地获取和发送主机请求的数据,在硬盘执行某一命令的同时,队列中可以加入新的命令并排在等待执行的作业中。显然,指令排列后减少了磁头臂来回移动的时间,使数据读取更有效。
如图4所示,如果新的命令恰好是处理起来机械效率最高的,那么它就是队列中要处理的下一个命令。举个例子:比如向硬盘下达一组数据传送指令,由于数据在磁盘上分布位不同,磁头可能会先读取260扇区,再读取7660扇区,然后又读取261扇区……如果我们对指令进行优化排列,可以先读260扇区,接着依次读261扇区,最后读取7660扇区……显然,指令排列后减少了磁头臂来回移动的时间,使数据读取更有效。并且有效的排序算法除了考虑目标数据的线性位置,也会考虑其角度位置,并且还要对线性位置和角度位置进行优化,以使总线的服务时间最小,这个过程也称做“基于寻道和旋转优化的命令重新排序”。
----分界-------------------------------------------------------------------------------------------------------------------------------------------------------------
RAID 0
RAID 0又称为Stripe(条带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图5:系统向三个磁盘组成的逻辑硬盘(RADI 0 磁盘组)发出的I/O数据请求被转化为3项操作,其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对应于一块物理硬盘。我们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建立RAID 0,原先顺序的数据请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块硬盘中同时执行。从理论上讲,三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于总线带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提升速率肯定会低于理论值,但是,大量数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比较,提速效果显著显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点是不提供数据冗余,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
RAID 0具有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数据安全不太在乎的领域,如图形工作站等。对于个人用户,RAID 0也是提高硬盘存储性能的绝佳选择。
组Raid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用ghost备份的,即使用ghost作的恢复后也是没法使用的, raid的出现就是为服务器的数据安全考虑的. 单块硬盘是可以作的,但当两块硬盘做成raid0时 ghost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关于raid的物理组成读写方式你可以参考相关文章)raid0用行话说,就是玩心跳,如果一块盘坏了 那整个raid就坏掉了无法重建.如果你特别重视数据安全 可以使用raid1或者raid5,如果你又想拥有良好的磁盘速度,又想有数据安全建议安装raid0+1!这样我们的成本又上去了,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需要这么多成本,搞这么复杂么?)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