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玩家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贡献度
- 11
- 金元
- 1066
- 积分
- 151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6-10-19
|
献给对万智牌感兴趣的朋友们。
--------------------
万智牌学派:总体学说
--------------------
万智牌在被广泛推广以来一直是一款成熟的卡牌集换式游戏。作为一个从The Dark就开始研究万智牌,我被迫要思考一些在竞争性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我也足够幸运地认识了很多好的牌手和他们的套牌,并且受到特别的眷顾,能够得到一些不同万智牌理论的精髓。此外,在开始这个专栏以后,我收到了来自这个国家很多最好的牌手的建议及忠告。正如那些牌手,特别是那些想提高到中层水平的牌手所希望的,能够学到我以前从那些极富经验的牌手那里学到的东西。我编辑了这篇文章,将很多我学到的十分重要的原理都编了进去。
很多牌手刚开始打牌的时候都特别喜欢那些大个生物。回想一下最早你看到非瑞克西亚战舰,暗渊之王(4BBB,7/7,召唤 - 恶魔,飛行,踐踏。在你的維持階段,犧牲一隻暗淵之王以外的生物;如果你無法做到,則暗淵之王對你造成7點傷害。)或万物元气兽(2GGGG,8/8,踐踏,在你的維持階段付出 oGoGoGoG,否則萬物元氣獸對你造成8點傷害。)时那种敬畏和兴奋的感觉。一个新手通常都会将所有有用的牌都放到一幅150张牌的套牌中,然后用生物进攻打两个小时的游戏。当他们持续打牌,并且理解到紧凑的60张构筑套牌的强大时,这个新手阶段就会很快结束的。有时候,在经历第一场大赛 -- 或者在和其他能够参赛级别的套牌的对战后 -- 大多数初学者都会进入中等级别,他们开始进入对万智牌复杂的规则和时间问题和其他一些奥义的科目的学习。这些中级牌手开始探索万智牌中不同的策略,尝试纯红,尝试不同形式的手牌破坏,炸地,快攻,小生物等等等等。要从这个阶段毕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这要看牌手对多种规则细微差别的理解,尝试很多不同类型的套牌,和不同卡牌之间配合的效果。在这个级别,大量的理论知识对中级牌手有很大的帮助,还有这篇文章里包含的对万智牌观念的探索都会对那些想超出特定套牌或特定策略范围的玩家有所帮助,让他们见识到更高一级万智牌的策略和理论。
我发现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最强的套牌都不仅仅只是依赖一个主题或策略。弃牌是一个非常强的策略,但是涌进所有可用的卡牌来迫使对手弃牌(靈殺索爾獸 - “1BB,2/2,犧牲靈殺索爾獸:防禦玩家選擇棄掉三張牌。你只能在靈殺索爾獸進行攻擊且未被阻擋時使用此異能”等等)的纯黑弃牌并没有那些既有弃牌又有其他元素混合的套牌来的强大。那些成功综合了不同策略原型将这些策略都汇总在一个计划配置上的套牌才能够主导比赛,在对抗不同的对手时保持一贯的胜率。这些套牌通过游戏的连贯学说来运作的 -- 这个学说引导了游戏的每一个阶段。
我在这里提供一些套牌和他们的理论学说作为今天的“万智牌学派”内容。以武术学习来类推,我想,每次学校都用同样的套牌不是不无道理的,但是着重的确是不同步骤来阐述万智牌。就像武术一样,有些比其他的更容易学,也有些比其他的更加高效。
我这里必须要告诫你。光一幅套牌或对游戏的某一个理解是写不成“学派”的。光有一个高效的策略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套牌的质量到“万智牌学派”这个档次。此外,评价一个“学派”并不光是靠分析套牌的成绩和记录来定的 -- 虽然很明显,这两点都是评价套牌的因素。事实上,“学派”是和游戏每一个阶段的理论学说紧密相连的,从套牌构筑,到一般打法,到特殊打法,和组合技打法。通过对具体概念的发掘,我想对初学者的套牌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也能帮助中级牌手精化自己的策略,帮助高级牌手得到更多的主意,可能对他或她自己的学派有所帮助。有时候就和武术相似。
另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学派是以那些极力拥护并且用具体策略定义并且给与最先解释的人命名的。他们并不一定是先发明具体策略的人(特别是汉德曼(Handelman)学派,这个学派加里.汉德曼(Garry Handelman)一直说这并不是他最先想出来的,但是和他的主意不谋而合)。我对那些被我低估或者高估的人道歉,因为在我不参加任何区预赛和国家赛之后,我和顶级牌手间的练习就很有局限性了。
在这个备忘录中,我会阐释我对这些学派和他们套牌设计和操作哲学的理解。这些都是现行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套牌,但是他们的秘密和哲学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我欢迎任何建议和关于策略,套牌,和概念的补充叙述 -- 特别是那些有一系列高效原理统领的建议。
在最初的万智牌学派中,我一直局限在T1的讨论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个人对T2环境的经验并不是很足,但是在那些对T2经验丰富的牌手的帮助下,再加上我自己参与和观察很多T2大赛,我希望我渐渐能填补我这方面的空白,把这方面补充地和T1方面一样强。我希望在这个版本的万智牌学派中我能给你们带来成熟的T2评论。但是麻烦的是,T1和T2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 在一个环境中由学说带出来的策略可能在另一个环境中并不成功。但是,理论学说仍然在T2中适行而且我希望靠我自己的经验和分析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例子。
就如你就会读到的,以某种学派为基础打T2套牌并不意味着它们只是简单地将T1牌换成了T2牌。举个例子,我帖的T2 Kim套牌,是一幅没有红和蓝的白/绿套牌 -- 但是它的确是用了Kim学派的精髓。T2维斯曼(Weissman)套牌,很多人正在使用的方案,也并不一定要用到海岛避难所来替换护城河。我希望整个方案能够启发其他牌手理解一个特定的学派中的简单套牌例子透露出来的中心原理。
我要感谢那些给我回复并且保持和我长期讨论给我各种不同很好策略,和我一起发掘无止尽的组合技,测试套牌的弹性,速度,和其他一些万智牌中的高级讨论科目1的人,特别是,我十分感谢杰夫.库塔(Jeff Kuta), 沃伦.张(Warren Chang), 艾里克.瑞兹(Eric Reitz), 布赖恩.维斯曼(Brian Weissman), 亚当.梅桑尼特(Adam Maysonet), 迈克尔.尼可洛夫(Michael Nickoloff),和他们那些无价的建议。我还要感谢那些阐释过他们自己成功的万智牌哲学的人,如果我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话,我也会在这里公布。这些牌手和其他此类牌手都十分大公无私地将他们自己的发现和看法与大家分享,这就是为什么万智牌能如此快速且健康地成长。
--------------
定义与总体概念
--------------
写这个部分的目的是把高级万智牌讨论词汇做一个标准化,至少在这篇文章中,用这些标准词汇定义一些比较难的概念。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有意见想法或者希望再加入一些新东西的话,请邮件联系我。
资源:这是你用来打游戏的东西。在万智牌中,资源分为以下几种:生命,手牌,牌库中的牌,坟墓场中的牌,场上的永久物(这又更进一步地分为生物,神器,地,结界)。在大赛中,你必须要把时间也计算成一种资源。在更高一级万智牌比赛中,我发现只有三种资源需要计算 -- 生命,牌,和法术力。大多数高效的套牌策略都是在后面两个领域中的一个上做文章的 -- 金(Kim)学派是一个例外。
速度 -- 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我的套牌速度哲学系列中有详细的开发。他的组成简单的分为资源速度,进攻速度,防御速度,和策略速度。如果需要更多的了解请察看套牌速度哲学系列文章。
进攻 -- 与那些能使套牌获胜的元素有关。
防御 -- 一个比较出人意料而且比较模糊的概念,我把他形容为“干扰”。很明显,无论对手如何努力你都能存活的关键就是干扰他们的比赛。但是像弃牌咒语,杀牌或者第一回合的黑暗老虎钳或者废矿来炸掉他们关键颜色的地都是干扰,也因此都是防御。需要注意的是防御通常要和进攻策略一起使用。
效率:
卡牌 -- 一个卡牌法术力费用与其影响及效用比例的概念。因此,闪电击,比焚化要更高效。
套牌 -- 一幅套牌是否能够在抓到每一张牌时都能很快使用的能力。一幅小生物/烧牌套牌就很高效,因为它能将每一张抓到的牌都能迅速打下来,而蓝反击控制套就很难说拥有如此高的效率了。
策略 -- 套牌主要目的和他要完成这个目的所要花的时间和资源的比较。
适应性:
卡牌 -- 一张牌能在多种情况下使用的能力。据个例子,消除魔障就比揭秘更具适应性,因为他还能消**器。
套牌 -- 一幅套牌能够对付多种套牌的能力。对我来说,我更认为这是防御的概念,可能是受维斯曼(Weissman)学派的影响。问题是,一幅套牌是否能够在防御不同的进攻策略(小生物,烧牌,大生物,进攻性弃牌,等等。)和干扰他们的游戏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进攻策略来对付对手不同类型的防御。
策略 -- 由于套牌的适应性是和对付不同类别对手的概念相关,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将策略适应性的概念和一幅套牌对抗对手的多种手段联系起来。这就是,以防御的术语来说,一幅纯康套牌尝试反击对手下的每一个咒语,可能他的套牌适应性很强,但是在混了白变成蓝/白后,这幅套牌既有了反击又有了消除魔障/神愤来对付已下场的永久物,这样这幅套牌的适应性就更强了。还有,这样还能有更多的进攻手段,不用太依赖关键组合技,等等。
主动性/反作用性 -- 这个概念包括套牌如何运行的理念。主动性的套牌尝试从开始就不受控制,而反作用性的套牌通常都要相应对手的威胁,或者等候适当的时机。
------------
套牌构筑原理
------------
组牌是万智牌最迷人的部分。你的成功不仅仅只是一个胜利,而是对你智慧的结晶,无数小时测试的证明。基础套牌构筑原理在很多万智牌杂志和网站上都有,所以我架设正在读这篇文章你们应该都知道基础的组牌策略。还有,威世智也出了一本引导新手的书。
我在这里要说说我自己的组牌策略。这些经验来自于那些高阶万智牌手,我们在这里不仅仅只是关心如何组牌,而且还包括一些大多数高阶万智牌手都推崇的原理。
要记住,写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教会你如何组一幅能够获胜的套牌,而不是如何组一幅娱乐套牌。如果你更愿意构筑娱乐套牌的话,我建议你多场是一些新牌而不是那些陈旧的老牌,或者尝试一下新的主题套牌:比如老鼠套,猩猩套,等等。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组合技。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组一幅能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的并且能长胜的套牌,那么下面我列出的原理则非常有帮助。
--------------------------------------------------------------------------------
总的来说,任何套牌的构筑,都分为三条原理:
第一条: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每一张牌
你套牌中的每一张牌都应该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就意味着你套牌中的牌不能是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或者是在对付特定的套牌时才有用,而是要在大多数时候对付大多数套牌时都有用。举个例子,粉碎是一个很有用的牌,但是回归自然的适用性更广。心灵羁绊可能在很多时候都有用,但是化剑为梨的适用性更广,就如同時空元素在进攻时不会对你产生伤害。
第二条:开放式的牌组
不要太过依赖卡牌组合。一种卡牌组合的确能帮你赢得比赛,但是他们在套牌中也有弱点,这样对手就很容易利用这些弱点来压制你并导致你全盘皆输。最好的组牌方式就是尽量组出“开放式的牌组”。这就是说,如果你并不过于依赖你的某种卡牌组合,或者用一些只能在这些卡牌组合里才有用的牌。举个例子,Power Surge和米斯拉工厂,实际上这是很好的组合,因为米斯拉工厂和Power Surge就自身单牌而言都很有用,而这个组和又十分开放可以加入其他牌来组合,举个例子,Power Surge/反红保护环的组合技也很强大。
第三条:将你套牌中卡牌的法术力要求减到最小
咒语的法术力费用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即便那些小费咒语的异能并不是那么强。一张草原雄狮要比一张白骑士来的强,因为它只需要一点白就可以释放了,而后者需要两点纯白。虽然事实上它没有先攻和很重要的反黑保护,但是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套牌中,草原雄狮因为他的低法术力费用而更受欢迎。另外,降低你套牌中卡牌的法术力要求也包括降低卡牌的法术力颜色要求。举个例子,在Tor Giant(R3)和Bone Shaman(RR2)之间,假设在我那边的大赛里可以重生的生物不多,我每次都会选择前者,仅仅是因为它比后者的法术力要求更少。实际上,我可能宁愿选一张銅爪半獸人(R2)也不会选择Bone Shaman,虽然銅爪半獸人有缺点,但是和他较低廉的法术力费用比较起来,还是值得的。
--------------------------------------------------------------------------------
要用好这些原理需要一定的个人经验与风格。每副套牌都有自己不同的强项,依赖什么样的组合技和如何将自己的套牌构筑得更加开放是策略和个人风格的问题。虽然如此,以上这些原理是一个不错的总结。
一副套牌不能有超过一个的主色。“主色”在这里的意思是套牌中最需要纯色法术力的颜色。举个例子,如果我用的是一幅红黑套牌,那么我就不会用催眠幽灵(1BB),黑骑士(BB),吮命(B1X,X只能用黑色法术力支付)和西瓦巨龙(4RR),火泉噴發,等等。即使这些牌在比赛中都很有用且强大 -- 但是,他们需要两点纯色才能召唤。即便是有四张硫磺温泉,四张黄铜之都,和四张血斑泥沼,你也可能会碰到卡色的尴尬境地。一、两张时机正好的石雨会让你手上抓了一手好牌却无法使用。如果要改进这一点的话,举个例子,那你就要将比如黑色变为主色,而红色变为副色,只用那些只需要一点纯红的红色咒语,比如用火球代替火泉噴發。
但是上面这个说法,在现在的T2环境中并不适用。现在T2环境有两个发展趋势 -- Thawing Glaciers的进入以及被限(后来被禁)的废矿 -- 这就意味着得到适当颜色的法术力源并不是那么困难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称作“反击锤子(CounterHammer)”套牌的兴起,这副套牌用了反击咒语(UU)和Control Magic(2UU)加上博卡登之锤(1RR)。博卡登之锤需要2RRR才能从坟墓场中拿回手,而且这副套牌中大多数蓝色咒语都需要UU来释放。在没有Thawing Glaciers,或者每副套牌都有四张废矿的情况下,“反击锤子”这种套牌将很难生存下来,因为他们的法术力颜色是在是太封闭了。但是由于环境的现况,这副套牌在T2环境中格外好用。
虽然如此,我们仍旧需要意识到,即便是在今天的T2环境中,选择法术力颜色要求较少并且费用较低的咒语仍旧是有利的选择。除非你有任何其他的理由要使用火泉噴發(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些瞬间的烧牌),不然最好还是使用火球。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冰雪时代退出T2环境,那么所有的烫血地(除非五版重印)都会随之消失。在缺少圈地的情况下,给套牌构筑者带来的颜色限制就更大了。
另外一点套牌构筑原则就是每一副套牌都应该有一个开放的牌组来支持自身的基础策略。举个例子,一幅有很多绿色小生物的快攻套牌。这里的基础策略是用这些生物淹没对手。加入一张Kaysa(绿色传奇,能够让所有绿色生物得+1/+1)就属于一个开放的牌组,因为她自身就很有用,而且斯特精靈作为单张牌来说也很有用,但是这两个生物合到一起,你就有了一张2/2的斯特精靈能造成于之前两倍的伤害。另一个例子是吮命和Lake of the Dead -- 吮命可以自身作为一个直伤和生物移除咒语就很有用,而Lake of the Dead自身也是一个很强的爆费手段。把他们配在一起,能够产出超快超大的吮命 -- 用吮命吸12或13点在现行大赛中并不少见。这些开放式的牌组使得你原本就很强大的基础策略更加有效率。这里的窍门就是如何鉴别什么样的组合是灵活自由的,什么样的组合是有局限性的,根据他们的特性灵活使用,并在套牌中发挥到最大程度的作用。
第一条原则,最大限度地使用每一张牌,最终的推论是这样的:压制任何形式的威胁。任何能够参赛的套牌都必须要有对付四种威胁形式的手段,这些威胁分为:生物,神器,结界,和现在出现的Kjeldoran Outpost之类的地。用速度和力量淹没对手的资源是一种策略,这也是对付这四种威胁的办法: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无论如何,总的来说,任何一副套牌都有压制各个形式的威胁的能力,有的套牌对付其中一些威胁较强,对付其他的则较弱。但是要真正参加大赛的套牌,他们必须要有对付这四种威胁的能力。
另外,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单张牌的时候,最终这种推断的结论是消除魔障要强过聖潔的獻禮,而掠夺要强过粉碎。任何一个能对付更多种类的威胁,都使得第一条原理更加高效。这很明显,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为什么如此明显。
第二条原理,尽量减少对组合技的依赖,最终的推论是这样的:运用多种威胁。这与套牌中的每一张牌自身都应该很有用(见第一条原理)不同。而且实际上,任何一个可以参赛的套牌都应该有多种威胁手段。纯进攻套牌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速度下多种威胁手段是一种威胁。反击魔法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威胁,因为它能防止对手做自己的动作。当这两种威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多种威胁的形势可能就会形成破坏力巨大的牌组,但是即便不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这每一种威胁自身都是十分危险的。
举个例子,Ivory Gargoyle自身可以作为一种进攻威胁手段。大洪水也可以作为一种防御威胁,因为它能移除掉除了结界外的所有永久物。把这两张牌组合到一起,你就有了一个移除两方牌手所有永久物却给你在回合末一张2/2飞兵的组合技。但是这两张牌从自身来说都是独立的威胁。相比较而言,举个例子,扰乱权杖和The Rack。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可以完全锁定比赛并且能够快速获胜,但是单独分开来,他们哪一张都不是很强的威胁。扰乱权杖是一张很强的防御威胁,它能够迫使对手每回合弃掉有用的牌,但是它却无法阻止对手下咒语,或者移除场上的其他威胁。The Rack只能在对手手牌较少且无法补充的时候(比如,你可以用扰乱权杖迫使对手弃牌)才是一张危险的进攻威胁,但是除了这以外,The Rack很少能干扰对手,对付对手的威胁,或者对对手造成太多的伤害。一个更好的组合可以是把扰乱权杖和反击咒语混合起来,因为后者可以对付扰乱权杖没来得及弃掉的牌。
防御也是一种威胁手段。有很多套牌都努力尝试用控场手段锁定对手。扰乱权杖/反击咒语就是一种可以锁定场上局面的组合,用这种控场手段的套牌就是所谓的维斯曼(Weissman)套。冬之球/寒冰操弄器是另一种锁场手段,用这类控场手段的套牌叫做The Prison。这两副套牌的进攻手段都不多 -- 一幅只有两张萨拉天使,另一幅只有一张黑暗老虎钳和一张Feldon's Cane。但是这两副套牌都因为他们的多种防御威胁:反击咒语,像化剑为梨和消除魔障这样高效的移除咒语,像神之愤怒和毁天灭地这样的大范围清场咒语,像扰乱权杖或冬之球这样的干扰手段等等,而显得格外强大。这些威胁都是十分强大且高效的防御手段,将这些手段和在一起,他们迫使现环境中的进攻威胁要更加高效才能够存活。
第三条原理,将你套牌中卡牌的法术力要求减到最小,最终的推论是这样的:完善套牌自身的法术力供给。将你套牌中卡牌的法术力要求减到最小的另一面就是保证你有足够的纯色法术力供给来支持你套牌中的卡牌。一般的规则可以在规则手册上找到,一副套牌应该有1/3是法术力源 -- 在60张牌的套牌中,必须要有20张左右的法术力源。第三条原理的推论说明40-45%是法术力与咒语的最佳比率,这就是说要有大约33-40%的纯色法术力供给,具体要看套牌,还要有5-10%的“有选择性的法术力源”。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纯色法术力供给是一副套牌的血脉。这里说的组牌目标是不管什么时候抓到什么牌,他都不会因为法术力颜色的问题而无法被释放(举个例子,你没有需要的纯色法术力来释放咒语)。在一副只有两个咒语的费用是WW的套牌里(就说是神之愤怒),可能包括了14-16张白色法术力源,基本上都用了双色地(痛地,消耗地,黄铜之都)。如果一副套牌有混入第三或第四色,如果你只有一张该色的牌,那么就应该有3-4个该色法术力源来支持这张牌。按照法术力与咒语的比例来说,“有选择性的法术力源”是一些可能自身不是纯色法术力源,但是可以变为纯色法术力源的牌(比如,戰野之石,Sol Grail,天堂鸟,罗堰妖精,黑暗祭礼,等等)或者是一些可以用来找纯色法术力源的牌(比如,抽地税,Thawing Glaciers),或者是一些可以有特殊用处又可以产无色法术力的牌(米斯拉工厂,废矿,等等。
在一幅六十张牌的套牌中,有十张第一颜色的基本地,四张黄铜之都或者其他多色地,六张第二颜色的基本地,这样就给了你的主色十四点纯色法术力和副色十点纯色法术力。另外,四张米斯拉工厂和四张Thawing Glaciers,共八张“有选择性的法术力源”一起加起来,这副套牌总共有二十八张法术力源,这就占了大约整个套牌的46%。这样对于大多数套牌来说就足够了。另外,套牌中的法术力源最多可以加到三十二张,这就可以包括像戰野之石,各色钻石,地精和天堂鸟。有些套牌为了进攻速度可能只用了十八张法术力源,并且也包括了一些“有选择性的法术力源”。调整法术力比率和其它套牌构筑技巧一样,是最难也是最必要具备的技能。
另外,在今天的T2环境,有些单卡是绝对可以考虑使用的。这些单卡都有扭转乾坤的本领 -- 比如一些大范围清场咒语比如神之愤怒和毁天灭地。有一些牌光靠自身就能赢得一场比赛,或者一些牌的异能极难对付。
在现在T2环境,比较常见的清场牌有毁天灭地,神之愤怒,内维尼亚的碟子,和Seeds of Innocence。但是这些牌都是可以对付的 --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毁天灭地 -- 如何尽量减少他的副作用,举个例子,你可以使用一些非地的法术力资源或者如果用神之愤怒的话可以用一些非生物的进攻手段。
那些可以“制胜”的牌就不同了。这些牌必须在构筑套牌的时候被考虑在内。博卡登之锤,Kjeldoran Outpost,Sacred Mesa,Forsaken Wastes,和其他将来将要出现的牌,都应该被考虑在内。如果你的标准环境构筑套牌对这些“制胜”牌无解的话,那么就得考虑从备牌里寻找帮助了。我们就拿博卡登之锤来做例子。如果你的主牌中没有Dissipate,那么可以考虑把他们放在备牌里,或者在备牌中加入一些可以清掉对手坟墓场对付博卡登之锤的牌(比如Tormod's Crypt或Ebony Charm)。再或者,如果你的套牌策略是能在重复使用的博卡登之锤成为威胁之前解决对手,那么也就可以忽略这张牌了,但是你应该记住你也有可能在重复使用的博卡登之锤成为威胁之后而输去比赛。这样的打法,在我看来,就是赌博。
最后,是一些你在构筑套牌的时候应该问自己的问题:
我如何对付对手的直伤咒语?
如何对付能量泄裂?
如果对手有反色保护环反我的主色该怎么办?
如何对付靜態平衡?
如果对手第一回合下催眠幽灵怎么办?
如果对手用小生物快攻该怎么办?
我如何对付厄罕巨灵或Wildfire Emissary?
认真对待这些原理,并且自己在打牌的时候细心学习,用你的个人风格将他们修改得更适合你,你对万智牌的领悟就会有所提升。领悟提高了,牌技自然也会提高。
----------
备牌的艺术
----------
备牌策略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套牌构筑的艺术来自于经验,洞察力,对现行套牌的知识和对大赛牌池的了解。一个好的套牌构筑者通常知道如何构筑备牌,如何换备牌,什么牌应该被换进,还有最重要的什么牌应该被换出。最为构筑套牌所必须具备技能的一部分,你绝对应该花时间思考一下备牌构筑和其理论依据。在这个部分里,我将会探究一下什么是备牌,他在套牌中的角色,和多种组合备牌的理念。
0. 什么是备牌?
任何一个参加比赛的万智牌手都不应该不知道备牌是什么东西。更有趣的是,备牌已经发展为了一种学说。那些不包括在主牌中,而且也不一定有用或者需要在第一场比赛中被使用,但是却能在第二或第三场比赛中被使用的十五张牌到底有什么用呢?
首先,备牌中的十五张牌都各有其独到的用处。一张反绿保护环可以帮助你对付大多数绿色套牌来防止他们的伤害,但是在对付其他颜色的套牌的时候则完全没有用处。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只在某些特定时候才有用的牌呢?如果你能在备牌中放满十五张绝对有用的牌,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1. 颜色相克的备牌策略:
这个通常是大多数万智牌手最开始使用的策略。基本上说,这个概念就是在你的备牌中放克制某种颜色的牌。举个例子,火烧旷野克白色牌手,业障克黑色牌手,窒息克蓝色牌手,等等。比较经典的备牌策略是我的一个朋友的,在备牌中放入十张反色保护环 -- 每种颜色各两张。
颜色相克的备牌策略必须做到一件事情:完全控制住他针对的那个颜色。这个是必须在选牌的时候就要考虑进去的,如果有很多牌都能克制一种颜色,那么就要具体看他是如何影响那个颜色的。从很多方面说,Freyalise's Charm是一个很弱的颜色相克备牌,因为它不能完全控制住一副纯黑套牌的运作;生命之力要好一点,但是他的“锁定”异能可能会耗尽你所有的绿色法术力。反黑保护环能够差不多锁定所有黑色来源的伤害,但是却不能不让黑色对手下咒语。业障无法“锁定”一个颜色,但是它可以对黑色成分较多的套牌造成重创。这里,通过例子的分析,我们应该知道对手颜色的弱点 -- 然后利用这个弱点攻击他们的软肋。
颜色相克的备牌策略通常都是作为更复杂的备牌策略的一部分,通常在比较好的套牌中不会用来做主要的备牌策略。
2. 战术相克的备牌策略:
这是更高一级的备牌学说。这个学说的概念就是针对某种类型的套牌并对其形成威胁。举个例子,一幅套牌可能放入四张回归自然在备牌里来对付共鸣,或者放神之愤怒来对付生物快攻套牌。
这个策略的复杂性是在如何对付一个复杂的对手。假设一位牌手的备牌策略想针对金(Kim)套牌。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呢?仅仅只是简单地加入反红保护环那么也没什么用,因为对手的四张消除魔障和六张反击咒语和一大堆非红色的伤害源都能轻松搞定反红保护环。一个只用颜色相克策略的备牌在这里就没什么用了。反烧牌的备牌策略里也不太有用,因为金(Kim)套牌的策略就是更多简单直接的伤害。反神器的策略可能有用,但是还是忽略了对手其他的威胁 -- 反击魔法,永久物移除,直伤,等等。
你会怎么做?一个反红保护环可能会因为对手的点杀结界咒语而无法很好地工作;再有,对手还有很多非红色的伤害来源。颜色相克的备牌策略在这里会显得很无力。而仅仅加入反生物牌也可能会变得很无力,这具体要看单牌,因为金(Kim)套牌策略并不仅仅指的是烧牌。
我相信成功的战术相克策略是攻击某个策略的弱点并且通过组建备牌来利用这些弱点。对付一个复杂的多策略套牌,意味着你要选择一个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克制策略,即便你选择的不是影响最大策略的话,也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很明显,洞察对手的弱点并且利用他们是很需要技术的,这项技术能让牌手登峰造极。
举个例子,对抗一幅金(Kim)套牌,他们的弱点是十分需要特定的法术力。蓝色防御牌手总是需要两点纯蓝。米斯拉工厂和Jade Statues都需要法术力来启动,还有神秘巨著,火球,等等。因此,你可以着重于选择的备牌牌可以是:腥红之月,毁天灭地,石雨,废矿,冬之秋,等等。很显然,一些套牌不能使用这些牌来最为备牌,这只是一个例子。
战术相克备牌策略需要牌手十分了解你尝试对付的套牌的策略和他们的弱点。这种策略倾向于防御和反击,但是也并不一定是这样。
3. 转换型备牌策略:(也叫做,“意料之外”套牌策略)
这个学说通常不被重视和使用,但是当成功使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变得非常致命。这个策略的概念是通过备牌将整副套牌完全转型。通过备牌换上的新策略通常能够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最好的例子是我最近打过的一场比赛,对付一套无生物的红/白研磨石轮套,这副套牌运用了闪电击,反红保护环,消除魔障,烈火断层,神之愤怒,等等,拥有大量的永久物移除咒语。在第二场比赛中,我换出了我所有杀生物咒语换上了更多的杀神器咒语和反烧牌咒语。但是当比赛开始的时候,我看到的却是Orders of Leitbur,Uthden Trolls,撒拉天使,西瓦巨龙,等等。没有研磨石轮,也没有任何直伤咒语。我的消除魔障一直到我被两个Orders of Leitbur踩爆的时候还停留在我手上。不用说,这场比赛我输了。
他的备牌里几乎都是生物:四张Orders of Leitbur,四张Uthden Trolls,两张撒拉天使,两张西瓦巨龙,和三张聖潔的獻禮。在换完备牌后,他的套牌策略焕然一新,这副套牌就很容易获胜。
问题是,这类备牌策略风险也很大。很少有套牌能很好地以两种形式运作。即便是一点小小的效率不足也会使得一副套牌输去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战,所以测试一副套牌的所有形式变得十分重要。此外,如果对手自己的套牌没有很好地针对你原来策略的手段在备牌中的话,你也可能就失去了效率。虽然如此,转型备牌策略还是值得你测试的,这主要看你用的主牌是怎么样的。
4. 增强型备牌策略:
这种备牌策略通常和战术相克备牌策略结合在一起使用,但是和颜色相克备牌策略一起用也比较流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很细微,值得研究。这个策略的概念是不去“针对”任何一个颜色或者任何一副套牌但是却将注意力集中在增强自己主牌策略的能力来控制对手。
举个例子,深渊是用来对付小生物套牌的,而神之愤怒能够帮助你增强对付小生物套牌的手段。很显然,虽然这两者很难相提并论,大多数牌手都会在实战中选择深渊。但是,在一些时候,一副套牌可能会在主牌里放深渊而在备牌中放神之愤怒来“增强”生物控制手段。
不同的在于,以前的主流防御性套牌的目标就是能够对付所有其他套牌,举个例子,维斯曼(Weissman)套牌。这样的套牌可以选择战术或颜色相克的备牌策略,但是有的时候这些针对策略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或者大大地降低了套牌的效率。举个例子,维斯曼(Weissman)套牌加入了腥红之月来对付金(Kim)套牌。尽管那样的确克制住了金(Kim)套牌。但是,这张牌却减慢了维斯曼(Weissman)套牌的策略。除了腥红之月以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维斯曼(Weissman)套牌加入了聖潔的獻禮来代替化剑为犁,原因是聖潔的獻禮不仅仅能消灭其他神器而且也能对付化剑无法对付的Jade Statues。这样的备牌策略,就更应该叫做增强型备牌策略,而不仅仅只是“相克型”备牌。
增强型备牌策略似乎在那些有经验却不喜欢换进备牌而改变了主牌特征的牌手那里更加受欢迎。这个备牌策略的概念就是,你原先的套牌策略继续按照原先设计的运作,而且运作得也很不错,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它呢?这种备牌策略仅仅只是增强套牌中某部分策略来更好地克制对手的套牌。我个人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复杂的备牌策略形势,而且我相信这需要牌手具有一定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这种备牌策略。
但是,为了试验一下,我把这种备牌策略试用在了T2中的一些套牌身上。我研究了一下我套牌(蓝白维斯曼/梅森内特克隆套,将会在以后的“学派”部分贴出)如何控制对手。在T1中,有些统治环境的套牌不需要太多备牌策略就能对付大多数套牌 -- 有时候用几张聖潔的獻禮换掉几张化剑为犁仅仅只是为了使套牌更好地控制对手的无生物套牌 -- 但是套牌的基本策略并没有改变(比如Mana Drain -- Amnesia -- 扰乱权杖这样的锁场手段)。但是,在T2中的套牌之间的关系则差不多是一种石头-剪子-布的关系。纯黑死冥权能通常都是完胜能够完全克制住红绿巨灵烧套牌的蓝白防御型套牌,而纯黑死冥权能套牌自身却被红绿巨灵烧套牌完全克制住了。试验结果是,我的备牌完全忽略了红绿巨灵烧套。加入了九张对抗纯黑死冥权能套牌的牌,和四张对付其他蓝白防御型套牌的牌。另外两张则是加强我套牌自身策略的单牌:一张Control Magic,和一张能量消沉(可以说,反击魔法能够“增强”任何防御型套牌策略,因为它既不克制针对东西,却又对任何东西都有解。)
换句话说,我使用了颜色相克备牌策略(业障,白骑士,等等)是为了增强我套牌对抗一种特殊形式套牌:死冥权能套的能力。我尝试“克制”黑色是因为我的套牌再没有其他可以对付他的办法。但是,相比较下,我用来对付其他蓝白套牌的牌 -- 两张聖潔的獻禮,两张扰乱权杖,我想做的仅仅只是用这些牌来代替那些我主牌中在这类对局中丝毫无用的牌(比如神之愤怒) -- 这就属于增强型备牌策略。而不仅仅只是战术相克备牌策略。如果我尝试“克制”蓝白套牌的话,我会用冬之球而不是那些牌。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就会改变我自己套牌的特征,所以我选择了只是加强我套牌对抗蓝白防御型套牌能力的备牌策略而不是选择克制蓝白的备牌策略。再说一次,这里的区别,可能很细微,但是我相信它是的确存在的而且,高手能够很好地使用它而经验不足的牌手应该学会如何去使用它。
注意:以上这些包含了构筑备牌的原理。很明显,他们是绝对存在的,而且你的确也需要从中做出你的选择。但是,决定换进什么牌换出什么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但不幸的是,这个技能,无法在这里概括进来 -- 至少,我无法做到。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