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教爪牙乙 发表于 2009-8-26 10:11

东吴女子

吴越出美女,自古皆然。西施的美貌,倾覆了一个国家。吴地还出奇女子。三国的孙夫人就是一位。

  孙夫人,即孙权之妹,刘备的第三位夫人。孙坚共有四子一女,子策、权、翊、匡,女仁。人们多半不知道“孙仁”这个大号,只知她叫孙尚香,其实这是戏曲艺人给她安上的。京剧《甘露寺》刘皇叔招亲,龙凤呈祥,喜不自禁。起初的原委是周瑜向孙权献上的美人计,史书有载:“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把潜在的敌人刘备羁縻在东吴,让他玩物丧志,乐不思归。刘备这人,虽有皇族身份,却打从娘肚子出来就没过过一天上流社会生活。一个“贩履织席”的小手工业匠人,对物质生活是很容易满足的。事实上,史书倒不像演义那样处处维护他的高大形象,对他的业余爱好,《三国志·先主传》也漏过一句,“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故而他在东吴,每日声色犬马,言笑晏晏,这日子实在很对他的路,一住他就住了一年,什么匡复汉室、成就霸业,早就丢到九霄云外,连诸葛亮也担心起来。

  后世的人们总爱说,老夫少妻,便宜了刘备。这个问题要认真论起来,却也未必尽然。那年刘备四十九岁,作为新郎,老是老了一点。但孙小姐也将满二十。从今天的角度看,刚到法定结婚年龄,但在古时,“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李白《长干行》)、“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女孩子长到二十岁仍然待字闺中,那也很成问题了的。不过一看孙小姐的性格,也就释然了。她不光是吴国第一小姐,而且是个尚武之人,《三国志·法正传》说,“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刘备确是娶了个“妻管严”,孙夫人“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诸葛亮也说他是“三面受敌”,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后来刘备进军益州,留赵云在荆州管理内务,赵云使出铁腕,才把这个铁娘子及其恶婢们给治住。后头发生的“截江夺斗”大戏,实际上是一场以女强人为主角的劫持人质的事件。阿斗又不是你的儿子,你回你的娘家,凭什么要将别人的儿子带走?这娘们也真算是敢作敢为不顾一切了。此事连诸葛亮都紧张,派赵云、张飞两员大将出马,费了老大的劲,才夺回了阿斗,又没伤着夫人的贵体,更重要的是没有使孙刘联盟就此破裂。

  这样的女人,有点可怕。从此以后,刘皇叔也彻底同她“拜拜”了。就人性而言,她本人也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毫无幸福可言。后来传说她得知刘备驾崩的噩耗,投江殉情,江东还有“孙夫人滩”之类纪念性地名。从逻辑上看,完全是扯淡。

  孙家人大概都喜欢刚猛,后来孙权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大虎,小女儿名小虎,十足一对虎妞,也不知什么样的夫君才能降得住她们。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一回,气氛热烈,实际上是一场人鬼魔幻大会。为什么这样说?首先,结婚地点甘露寺是孙权的孙子孙皓甘露元年才建造的,刘备大喜之时,连地基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吴国太出场欢叫“真吾婿也”那也是活见鬼,她老人家早在七年前就已驾鹤西去。场上的喜剧人物乔国老即桥玄,此公更是二十多年前就已作古。他的名气挺大的,当初曹操刚出道时,就靠了他老人家的隆重推出。小说家也不管他们是人是鬼,反正请出他们来至少可以营造气氛活跃场面。

  倒是桥玄膝下两个出色的女儿——大桥和小桥——人们常常将她们当作虚构人物,其实于史有载。《三国志·周瑜传》云:“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他们的夫妻生活应该是很美满的。只可惜两位夫君寿缘都不长。这真是,人在世上,上天不可能把什么好处全给了你。

  演义中,“桥”成了“乔”,小说家的权利,无可厚非。只是诸葛亮不知从哪里弄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扯进《铜雀台赋》中,还把周瑜气得七窍生烟。世界史上,为了美人而发动战争的事也有,那场打了十年的特洛伊大战就以争夺美女海伦为起因。事实上,赤壁开战时,“二桥”均已三十大几,所谓徐娘半老,曹操他还会动那么大的心思并会为此而发动一场战争吗?再说,那时铜雀台根本就还没建,哪来的《铜雀台赋》?后世诗人也不加推敲,胡乱吟咏,尤以唐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甚。罗贯中写演义时,把这诗还有其他人写的诗文一一当作了重要依据,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实,读小说就是读小说,读者从来都是宽宏大量兼天真无邪的,同时又是万般无奈的。小说家们一旦胡扯到了天花乱坠的地步,读者只要获得了巨大的阅读快感也便足矣,没有闲空也没有义务去推敲什么史实真伪。对此,历史学家以及一些专业人士,大可不必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骂人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吴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