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依 发表于 2009-8-23 18:14

一个待业DIYer的硬件“哥德巴赫猜想”

待业在家,整天对着电脑。就像一直看A片会兴奋,一直看电脑也会有些想法(或者说是白日梦……好吧,我坦白,是YY)。闲来无事,特此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以下内容,有些是很早就在网上出现,有些是笔者和朋友聊天时的想法,有些是笔者发春或蹲马桶时的大脑短路,呵呵,特此申明。
第1页:主板接机箱的控制针脚去死吧!
主板接机箱的控制针脚去死吧!
   这是自主板出现以来,就始终没有进步过的一个东西!这是一个令所有DIYer和想成为DIYer的人深恶痛绝的东西!这是一个阻挡时代进步的东西!这就是主板上连接机箱的控制针脚!!!
   从来都没有进步过,那一根根戳在主板边缘的小针脚真是讨厌的要死!而且,每个厂商的布局还不一样!你碰到一块不熟悉的主板,如果看不清针脚边上那小得跟米粒一样的字,就得老老实实的和菜鸟一样去翻说明书!有时候还会碰到明明是“2PIN”的针脚,机箱给出的却是“3PIN”的,你还要拿刀片把它一份为二!而且,笔者恨死了每次清理机箱,都要把这些线插拔一次!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43f22563-ffa4-477e-a05e-af29307fc55f.jpg      真是岂有此理!!(请原谅笔者在上文用了那么多的感叹号,因为实在是太太太太气愤了!)
   难道所有的厂商在这个地方都无能为力吗?不!这是明显的懒惰。在这里特别提一下,一些主板大厂,比如华硕,已经提供了Q-Connector这样的简化设计,但也只是用在部分产品上,并且只能用在其自身的主板上。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e25457ae-f7d8-4121-8798-cf5408f74765.jpg   其实只要一个很简单的小小的配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把机箱上的所有连线,包括前置USB、ESATA、前置音频、按钮、LED等等的连线都先插到A部件上,再把B部件接到主板上的相应接口上,最后,只要把A和B一插就行了。”只要连一次,以后插拔就非常方便,只要断开或者连上A、B两个部件就可以了。另外提一句,华硕的Q-Connector就是一个标准的A部件。
   这其实是相当简单的接口集合优化设计,成本也很低廉。主板厂商、机箱厂商都能做,但为什么不做呢?
   最理想的,就是所有的主板厂商和机箱厂商统一标准,让这些接口像电源接主板那样简单,插一个就好。退一步,就是机箱厂商把A部件直接做在机箱上,然后在提供B部件。再退一步,就是由第三方做出A、B部件。
   笔者本来想申请专利,做这个第三方的,可惜,笔者很懒,只会刷刷嘴皮子,动动笔杆子。囧。
                第2页:硬盘为啥不能两块一起卖?
                                 现在SSD离笔者们还有一段距离,可机械硬盘似乎已经缴械投降了,除了不断的扩大容量,加大缓存,就没招了。对于笔者们DIY用户来说,想提高硬盘性能,解决系统瓶颈,除了花费巨资购买SSD就是同样昂贵的万转硬盘,难道就没辙了?呵呵,大家都知道,组个RAID 0不就完了嘛。
   可是很奇怪,采用RAID技术来提升性能的DIY用户还是很少,普及率远远不及使用双通道内存的朋友。这明显是宣传力度不够,RAID的知识和优点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更奇怪的是,厂商居然也没有大力的引导。在铺天盖地的双通道甚至三通道内存套装的产品挤爆眼球的同时,硬盘厂商们还在一块一块地卖硬盘……难道推出一个“RAID”硬盘套装很难吗?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899e1c2e-f7c6-42ab-a8a0-573c724e23b4.png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708d7eaa-d933-492c-b6fc-f029ae3b306d.jpg
双通道内存早已得到广泛宣传   很多的朋友情愿在32bit的操作系统下弄个“浪费”的2*2G双通道。其实他们未必了解双通道究竟好在哪里,快在哪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有“双通道比单通道快”这个想法,并在自己装机时实施这个想法。因为内存双通道的宣传力度非常大、几乎所有的内存厂商都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双通道套装”,快速的推动了DIY使用双通道内存。也上内存双通道深入人心,再加上近些年双通道内存套装的出现,更是如此。
      其实RAID普及的所有条件都早已成熟了:
   1、硬盘早就成为整个系统数据传输的瓶颈;
   2、主流机械硬盘的价格已经非常廉价了;
   3、RAID功能在几乎所有的主板上都有集成;
      4、相比于老主板上最多4个IDE设备,现在的主板大多能支持6-8个SATA设备;
   所以,强烈建议DIY们成对的购买硬盘。也强烈建议硬盘厂商们,不要放过这么好的商机。推出你们的RAID硬盘套装吧!这根本不算是个技术活!
                第3页:硬盘为啥不能实现超频/双核?
                               硬盘为啥不能超频?或者说超速
   近一两年,有一种转速位于5400rpm和7200rpm之间的硬盘出现在市场上,主打技能环保概念,美其名曰“绿色硬盘”。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1acf441b-0ef6-4caf-acb7-6de72e09442f.jpg    偶就在想,原来硬盘的转速能定的这么灵活啊?那既然厂商能把转速随意定,那么为啥就不能把这种乐趣让我们DIYer也享受一把呢?如果硬盘的转速能够手动调节,那么,把硬盘从7200rpm超到8500rpm一定很有乐趣,哈哈。说不定,能自己超出一块“万转猛禽”来。
      给那些没事总想“超”一把的玩家们提供一个新的玩具吧!说不定就有类似“黑盒5000+”或者“赛扬300A”这样的传奇产品出现哦。

      一块硬盘为啥不能双核?
      凭啥CPU可以2核3核4核6核、内存可以单面贴颗粒双面贴颗粒、显卡可以来个4870X2……硬盘凭啥就不能双核?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18690cbd-6722-4e0e-98dc-7e73f4be60a0.jpg    如果能在一个硬盘里面,放上2组分别独立工作的磁头和盘片,那就爽了。哈,你问这有什么意义?这就和在一块PCB上作2个显卡核心一样!如果能解决2个小硬盘的内部传输问题,成为一个“内部的小型RAID0”系统,那么这样的“双核硬盘”的性能笔者觉得很好,而把这样的2块“双核硬盘”再组成“RAID 0”呢?性能就相当于现在的4块硬盘了。
   或者微型硬盘的容量如果能大幅提高的话,把2个1.8寸的硬盘放入一个3.5寸的壳子里,不算难吧。
                第4页:显卡为什么不成对卖!
                                 这又是一个商业化的想法。CF和SLI这么热,成对的卖套装啊!当年XFX曾经推出过8800Ultra的双卡套装,还赠送750W的电源,套装价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这算是套装显卡的一次尝试,不过可惜就是简单的把2块显卡放在一起卖,没有什么其他特殊的设计。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1115fbad-5e93-4c70-85c8-28c7ef72e258.jpg       到了现在,什么“4870X2 CF黄金套装”、“GTX285 3WAYSLI白金套装”,怎么一个都没见到卖了?可以再设计一个双卡或者三卡的一体式超酷散热系统,一体化的散热效果可比三个各自为战的散热系统强得多了去了!再让玩家自行安装散热器,这成就感,甭提了!肯定火。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79ce7596-229b-49f8-962d-fa5f10e07160.jpg       广告词笔者都想好了:
      要买就买套装的显卡!一定得选卖得最火的型号,雇笔者做设计师。
   用就得用最长的PCB板,两块卡都是,板长最小也得280毫米。什么12层板呀,2倍铜呀,黑色染料呀,能用的全都给他用上。板上全是固态电容,边上一水的数字供电。
      弄一个黑色手提箱做包装,带密码,附送手铐的那种。用户只要瞟上一眼,甭管有钱儿没钱儿,都看见“春哥曾哥在手,纯爷们儿显卡我有!”一行大大的宣传语,倍儿有面子!
      手提箱里给个超炫的一体化散热器,材料用纯铜镀金的,当废铜烂铁买都能几十块!还有散热风扇,二十四个猫头鹰,就是一个字儿--贵!散热器和风扇还都让用户自行安装的那种。
       附送的游戏不是热卖大作就是经典大作,你要是送几个DEMO,你都不好意思送得出手。
      你觉得这样的产品,怎么得也得比同类的贵20%吧。20%?拿是起码的!40%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用户的心理,愿意淘几千RMB组多显卡的用户,根本不在乎贵40%。什么叫发烧玩家,你知道吗?发烧玩家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性价比最好的。所以笔者们卖显卡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第5页:显卡散热器能换个方向不?
                                 现在的显卡都是把输入输出接口做在PCB板正面的左侧。这样在显卡装入机箱后,芯片是朝下,那么,散热系统也是向下的。这样沉重的散热器会拉拽PCB板导致PCB弯曲,并且机箱下部一般没有出风口,而向上升腾的热空气,也会应为被显卡本身阻挡,导致散热不及时。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b0d30225-134b-4f73-8999-d233dafadc18.jpg       那么能不能把方向换一下呢?使得显卡在装机后,朝上散热。而这个方向上,正好和机箱背部通常安装的出风风扇配合,较好的散热。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c5df04df-265f-4ef0-af1e-0a794f9a4e19.jpg       这里又要提到华硕了,华硕在2005年推出过一款芯片位于背部的显卡,该显卡使用了被动折叠式散热片,利用CPU风扇的下吹风散热。但可惜的是,华硕在将芯片后置的方式申请了专利后,就浅尝即止,并没有更多的去深入研究,实在是可惜啊,太浪费了。
                第6页:卖软件让光盘退役吧!
                                  闹不明白了?为啥现在卖软件还在用光盘?光盘那么脆弱,很容易就划花了,用几次就毛掉了,存放久一点就读不出了……笔者的仙剑奇侠传都是正版的,前些日子,想装个怀旧下。结果,就有一张盘读不出了。太郁闷了。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9d158352-7195-4144-86f0-b1c768142e84.jpg   从CD到DVD到BLUE-DVD,光盘似乎是生命力旺盛。但是,为啥那些卖软件和影像制品的出版商们,还死抱着光盘不放呢?U盘早就开始流行起来了。
      和光盘相比,以U盘作为发行介质的唯一劣势,就是价格。但是软件和影像制品的主要成本并不是实体的,而是知识产权!以你一个游戏68元,一个WINDOWS最少400元最多2000元的价格来看,用U盘作为存储介质来发行,又能增加多少成本?
      况且,用U盘作为软件的发行介质的好处非常多:
    1. 没有光盘那么脆弱,基本不会损坏。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f2d2bb92-6bd3-4a42-82a4-6602fda4ba82.jpg   2.能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比只能换换封面的光盘可包装型强多了,收藏性也更强。
http://img.inpai.com.cn/article/2009/8/21/148acb51-e99b-42c0-a938-92213606282d.jpg   3.能做成只读模式,或者数字证书加密,USB-key激活,防盗版性更强。
      特别提醒,第三点非常NB。
   光盘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特点是容量大、价格低,但是可靠性真的不是很高,在存储颗粒越来越便宜的今天,还在使用这种低可靠性的东西作为发行介质,真的非常落后。况且,U盘的加密方式比光盘来的更好,笔者认为这将是一种趋势。

   结论: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清晰的证明,咱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待业)青年。特在本文结尾,放出求职意向:希望在一家生产经营计算机硬/软件的大公司,谋得一份高待遇的清闲的脑力工作。请有意者通过INPAI网联系,谢谢。
   另,以上想法创意,如有厂商愿意化想法为现实,本人非常高兴。如能再给笔者些“创意成本费”,就更高兴了。哈哈。


我只想把现在用的这个不但会随机自动双击还会随机狂飙的鼠标双飞燕换了.....偏偏雷柏的那个无线鼠标昨天就罢工

yqz330 发表于 2009-8-23 18:23

部分同意很部分飘过

R艾德 发表于 2009-8-23 18:27

回答:不是不能,如果按你说的做了,赚的钱岂不是要少。一切向钱看,是所有JS的共同点……

txziggoz 发表于 2009-8-23 19:37

YY无罪,酱油万岁~

tuzixia18 发表于 2009-8-23 19:55

以上说的基本都不对
谁说硬盘没有双核?人家硬盘内部组RAID0是你没见过,不要说没有
另外硬盘的转速不是单单有马达决定的磁头读写,磁头臂,寻道都要考虑进去
显卡散热器当然能换个方向,TT就有
光盘基本已经退役了,我家都没有光驱,现在和恩多软件都是在线购买的
显卡成对卖?你完全可以买两块甚至更多相同的卡组SLI或者CF
现在很多主板都带独立的开关,重启和清除CMOS按键

经过反复考证和严谨的分析
得出结论

楼主是上个世纪下岗,至今没能找到工作的"火星海龟"

black-moon 发表于 2009-8-23 20:01

1.主板上的针脚问题
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过并不统一。
2.硬盘Raid问题
Linux用户的Raid使用率其实是很高的,不过在Raid上安装windows是个麻烦事,特别是vista之前的windows。
3.硬盘“超频”和“多核”问题
第一个问题,因为提高硬盘转速会有很多麻烦,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万转硬盘在性能上也没有绝对优势。
第二个问题,现在的硬盘就是“多核”的,多数硬盘硬盘都是双碟、三碟甚至更多。
4.显卡问题
因为组多显卡系统的用户并不多,而且新机组多卡并不合算。
5.显卡散热器方向问题
因为PCB上包括GPU在内的所有主要原件都在下方。不只是显卡,所有pci接口的板卡都是这么设计的,而这么做的原因是灰尘。
6.光盘问题
用光盘作载体,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成本,二是防考,三是习惯。其实正如你所说的软件卖的是版权,而非载体。所以软件销售发展的方向是网上销售,完全的摈弃载体。

black-moon 发表于 2009-8-23 20:05

回复 5# tuzixia18 的帖子

单硬盘组Raid1的我是见过,组Raid0?要组是很容易,不过这么做的肯定是脑子有毛病。

pool 发表于 2009-8-23 20:40

显卡的散热,我很同意
我曾经就盯着那散热器想半天,为什么那群人不把风扇朝上?

kamihito 发表于 2009-8-23 21:15

这和“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联系?
根据文意,标题中有效的字符只有“想”一个字,连“猜”字也用得很勉强~
就算用引号来表示引用转义,也没有逻辑根据~
所以,最后的判定是:这个标题纯属广告语,就好像洗衣粉广告说加入什么正负离子,大众不认识的概念就乱用,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形象,给消费者建立暗示~
四个字:哗众取宠~

本腐是说标题啊~不要对号入座~

weiteng 发表于 2009-8-23 22:26

硬件商是不会以普通diyer的思想为转移的,js不是白叫的

tuzixia18 发表于 2009-8-30 16:45

回复 7# black-moon 的帖子

家用机组RAID1?吃多了?
你先去看看RAID1和RAID0的用处好不好?
RAID 1:镜像保护
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
我看是你把RAID0和RAID1的功能搞错了吧

天晓得 发表于 2009-9-1 00:56

RAID0?。。我最怕的就是数据丢失。。。。。要么组RAID5。。。。成本。。。。

black-moon 发表于 2009-9-1 08:05

回复 11# tuzixia18 的帖子

没有任何问题,是你说的“盘内”。我要是连Raid0和Raid1这么基本的问题都不清楚,还出来混什么的。

Raid0的优势是性能,但在同一个硬盘上分出两个卷组Raid0是得不到任何性能提升的,同时会带来兼容问题和提高CPU占用,盘内组Raid0的绝对是神经病。而在同个硬盘上分出两个卷组Raid1的,代价是性能和容量减半,但可以完全获得Raid1的容错支持。

另外,我也没说是家用机,虽然这么做的确实都是家用机。

taizer 发表于 2009-9-1 09:56

除了第一个其他的不同意。

kulanyee 发表于 2009-9-1 12:27

第六页:


硬派网的编辑是否蛋疼?

pskook 发表于 2009-9-1 13:08

可以看出,LZ YY电脑已经多年了,对于楼主提出的猜想,一部分赞同,一部分反对。

waltwangs 发表于 2009-9-1 13:34

还是别捣鼓机械硬盘了 啥时候SSD能成主流就一切OK了

tuzixia18 发表于 2009-9-1 19:09

回复 13# black-moon 的帖子

请参考
http://group.zol.com.cn/1/626_20.html

black-moon 发表于 2009-9-1 19:32

回复 18# tuzixia18 的帖子

这种完全不可见的Raid能叫Raid么 那压根就是两个硬盘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待业DIYer的硬件“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