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维尔 发表于 2024-7-19 17:55

论《三国志系列》为何我们不能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三国世界?

本帖最后由 雷维尔 于 2024-7-22 00:05 编辑

论《三国志系列》为何我们不能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三国世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勇交锋而著称,它不仅是权谋与武力的较量场,更是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交织的璀璨画卷。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三国志》系列游戏的世界中时,却常常感到这份绚烂似乎被一层薄雾所笼罩,未能完全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相比之下,《太阁立志传》以其细腻的职业系统、丰富的社会互动和深刻的个人成长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日本战国时代。那么,为何《三国志》系列不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呢?
我个人觉得吧,三国志系列做一部类似《太阁立志传》模式的作品还是很期待的,因为整个三国时代,不仅仅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英雄豪杰,名臣猛将的时代,也更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商贾巨绅,义军豪强们的时代。三国志系列在8代,10代,13代都做了一些探索和模仿,但并不彻底。非常惋惜。就算拿最相似的13代系列对比我们发现:
1. 大名职业=君主
2. 武将职业=将军军师武官小吏
3. 忍者职业=游侠
4.商人职业=商人
5.浪人=在野
缺失了以下职业:
1.茶人(茶具制作)职业;
2.武道宗师职业;
3.工匠(武器防具)职业;
4.山贼水贼职业;
5.医师(药剂制作)职业;
缺失以下系统要素:
1.名胜古迹探索(13做了,没做完,只有光秃秃带名字的山)
2.粮草和军马购买和交易,兼代的养马劳动打工和学习系统。
3.战场兵器交易,弓弩(铁炮)购买和交易,兼代的帮工劳动打工和学习系统。
4.宗教信仰(太阁里是基督教和佛教,我们汉朝有道教和佛教),兼代的义工劳动,获取善恶值评价系统。
5.书法画师职业(制作名画),这个职业完全可以和驴友探寻名胜古迹合并成立出来。算是太阁立志传5里没有做完的部分吧。
6.未知道具物品买卖(神秘游商),以及随机寻访探索获取未鉴定道具。。。。。。的鉴定和评价系统
7.家臣派别系统被三国志升级为交友关系网这个算是一种进步吧。
以上是我做的大致统计。

首先,让我们深入那些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职业领域。想象一下,作为一名茶人,你将在幽静的茶室里,与各路豪杰品茗论道,以茶会友,每一泡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际交往的智慧。而武道宗师,则能在山林间闭关修炼,或是在比武场上与各路高手一较高下,他们的每一次挥剑、每一次跳跃,都是对武学真谛的极致追求。工匠们则夜以继日地锤炼金属,雕刻木材,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战场上的利器,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山贼水贼们则在山川江河湖海上自由驰骋,他们的生涯充满了刺激与危险,但也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医师们则以其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他们的存在让乱世中的生命得以延续,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此外,系统的深度挖掘也是《三国志》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名胜古迹不应只是简单的地图标记,它们应该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和可探索的秘境。玩家可以亲自踏足这些圣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同时,粮草、军马、兵器的交易系统也应该更加复杂和真实,让玩家在经营中体验到市场的波动、供需的变化以及策略的重要性。而那神秘莫测的道具与鉴定系统,则应该成为玩家探索未知、追求宝藏的重要动力。当然,信仰与道德的抉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三国时期,道教、佛教等宗教思想广泛传播,它们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信仰体系,也深刻地塑造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玩家在游戏中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和道德标准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声誉、命运和人际关系。善恶值系统的引入,更是让玩家在每一次决策中都能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然而,最为关键的或许还是“意愿系统”的缺失。在《太阁立志传》中,NPC们有着自己的性格、梦想和追求,他们不会盲目地服从玩家的意愿,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来行动。这种设计让游戏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和生动,也让玩家感受到了每一个角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三国志》系列中,我们同样渴望看到这样的改变。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真实的三国世界,一个让玩家能够真正融入其中、与角色共同成长的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努力。我很期待《三国志》系列能够倾听玩家的声音、关注玩家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属于我们普通人,绚烂多彩、引人入胜的三国世界。


雷维尔 发表于 2024-7-21 23:51

大家看的多,回的少,是喜欢世界围绕着你转的传统三国更多,还是喜欢你围绕着世界转的个人扮演更多呢?欢迎留言讨论。

雷维尔 发表于 2024-8-11 15:24

最近看书,查到了一些有趣的历史记载。可以佐证三国这个丰富的历史时期,丰富更多三国普通人的世界观。例如:
“见刀认帮”之樟刀,樟树帮。这个就是典型的行医问药的医者职业,以及帮派文化,樟树市郊有闻名于世的道教名山阁皂山,山名始见于东汉,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阁皂山风景独特、药材丰富,吸引了许多有名的道学家、丹术家来这里采药炼丹。汉代道教始祖张道陵在西坑挂壁峰设坛; 三国时,吴国葛玄在东峰采药炼丹; 晋代,丁令威在丁仙峰修炼。此后,大批道学家、丹术家接踵而来,包括孙智谅、曾昭荣、谢仲初、葛洪、葛长根、杨介如、杜行正等。至唐仪凤年间( 公元676 ~ 679 年) 道士孙道冲请于朝,中宗诏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代皇帝笃信道教,阁皂山的宫观盛极一时,“今学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 宋杨申的《阁皂山景德观记》) ,蔚为壮观。
在道与药融合方面,最著名的人物应为既是道教大家、又是医药学家的葛玄。葛玄,字孝先,祖籍山东瑯玡。早年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影响,年十八、九便渐得道教精髓,被道家尊称为“太极仙翁”。一生遁迹山岩,周游列国,曾在括巷、南岳、罗浮诸山炼丹,均未成功。汉献帝建安七年( 公元202 年) ,葛玄来到阁皂山,从北麓策杖而上,在东峰找到一处岩洞,以为“真神仙之宅”,于是选定这里修炼金丹。他谢绝人事,闭门读书,刻苦著述,撰成《祭炼大法》,《天生宝箓》和《箓符秘诀》等道家秘箓。
三国时期,阁皂山山民渐渐积累和丰富了识药、采药、行医看病的知识。当山下赣江、袁河两岸水患频发、瘟疫流行之时,一些懂医识药的人便到淦阳( 樟树的古称) 摆摊卖药,悬壶施诊,形成了“药摊”文化。

grf123 发表于 2024-8-11 19:35

自己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三国志系列》为何我们不能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三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