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eboy 发表于 2024-6-5 22:26

科普+视觉小说+游戏化叙事=亲少年互动科普节目

如题 本作是个非常有特点的作品 通过模糊游戏的边界【延续】的方式 起到教育广大青少年的作用如果你硬要把它当作一个'爽游'来撸 那必然是要失望的 它“游戏性”非常差 甚至是没有素质的
但在某些方面 本作比[小岛]的 送外卖 还要抽象 还要直接 但是没有那么作 那么矫情 因此更有力度 更震撼
也正如此 这作必然是小众嗑的药 不是大众点评


精神病 这个群体很特殊 1代的制作组的目的就很明确 期望通过游戏化的表现方式 引起社会【群体】{社团}对精神病的广泛关注
现实中 真正送到“救治机构”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 很大一部分有精神问题的人 或者说 很大比例的正常人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或可能存在潜在精神障碍
“不是精神病 就是在通往精神病的路上” 什么‘玉玉’‘焦虑’‘暴躁’‘被迫害妄想’==
现代社会的普遍高压力也侧面助长了这种倾向 制作组也期望【噱头】通过游戏能够让有类似经历的潜在{患者}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干预

2代的故事是一个线性的荒诞冒险【传奇】 这里其实翻译的不大准确 saga的另一层意思是 持续发生的一系不幸 这里有双关的味道 暗喻“女神经病”的苦难人生
背景团队的功课做的非常充足 演绎得近乎完美 这是我高度认可本作的唯一理由
左右出现的【碎碎念】其实是“女神经病”已经高度分裂的人格 扭曲后又纠缠在一起 “自卑”“愤怒”“懦弱”“狂躁”... ...
这些【噪音】往往会把病患折磨地生不如死 情绪始终无法稳定 也不能跟他人正常交流 制作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 让你体验一个“精神病”的痛苦
旁白更像是老年的“女神经病”{痊愈}之后 对自己过往的回忆【讲故事】


幻视 幻听 是精神病发病的基本表现 这些在1代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表述 2代的手法更老练了 但可能也是经费有限 视觉的震撼并不显著
但音乐 气氛 配合动作捕捉 确实异常的炸裂 首次遭遇战 通过光影+扭曲人格碎碎念+音乐+动作捕捉 尤其是动捕演员十分到位的演技再叠加精神病人特有的歇斯底里的嘶喊
让我这个魂系老油条都出一身汗 那种每次攻击都是拿命在赌的情绪极端迸发 引发强烈的心理不适而引起的震撼瞬间就让我体会到了那位给罗马帝国带来致命一击的史诗级精神病的压迫感了
女巨人砍枷锁那场 简直是直击灵魂 音乐的高音点配合喷发的火山 对心理压抑的情绪涌动的描绘 一针见血


所有的怪物【巨人】都曾经是人类 女巨人是因为丧子之痛 男巨人是因为内疚 也就是在说 某种心理状态的过度挤压导致了怪物化【精神病化】
最终BOSS也是一个迷失在权力和力量贪欲的中‘怪物’ 最终也没有翻转 只是道出了 “外在的黑暗 转变成了内在的心魔 但你永远能选择”这个简明易懂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女神经病”内心纠缠在一起的各种人格 在通关后逐渐统一了言语 也逐渐安静下来了精神病的状态开始好转了 对于“责任”“承诺”的执念开始走向正面了
“跟自己和解”这个治病良方终于被接纳了


最后一个反思 精神病或精神障碍人士实际上遭遇着持续的心理痛苦的折磨 他\她们无法和人正常沟通交流
所以 对于“网喷”“仙女”“选择性失明”等等的特殊群体 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人家有病 需要的是积极治疗 而不是被站在道德高点的人们指指点点 评头论足

幽灵侦察团 发表于 2024-6-7 23:05

作为现代心理学爱好者表示支持,在DSM5诊断标准中,仅ASPD反社会人格障碍平均每25个人就存在一个,这还不包括其他病态人格。先天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占人群百分之五,后天的教育养育不当,以及个人痛苦经历造成大脑功能损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尤其在如今高压的社会环境下,所谓的"正常人"只是极少数。

ancientdoom 发表于 2024-6-16 20:12

其实爱玩游戏的都不是正常人。。。。。233333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视觉小说+游戏化叙事=亲少年互动科普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