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瘟疫2》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千年一“疫”
我想这个世界其实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世界,更真实的,是心理世界。当今的科研已经有了一点突破,那就是意识比物质真实。既然有人想象得出这样一个“玛库拉”来,不就证明这玩意儿真的存在?心情好,“玛库拉”就藏起来,胆小怕事(鼠);心情不好,“玛库拉”就出来吓人,老鼠满街跑。《寂静岭》的阿雷莎不就是这样被用心险恶之人催生出来的吗?表里世界间歇性发作,一会儿是“雪柔”,一会儿变成“贞子”,“寂静岭”里的人都生活在某位“织梦者”的怨念中。什么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说这全是“雨果”在做梦!没有因果,只有“雨果”,我们都生活在他的梦中!小孩做梦不都是随心所欲么?他刮风下雨、天打雷劈还要跟你商量、讲理不?所以“阿妹”每次摔倒都会说:“Oh,Lord......”意思就是“天公不作美”。我倒认为“瘟疫传说”讲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危机感,除了表现人间冷暖之外,也表明病毒像鬼一样无处不在。特别是无形的毒素:没有病毒,只有恶毒(心毒);没有疾病,只有心病(精神病)。家(佳)境的保护也是欲盖弥彰(腐败的温床),人内心深处的罪性吹弹可破,还怎能被“层层关卡”保护起来?难道是要把雨果这样的人都变成巨婴(植物人)才能维持和谐稳定吗?难道雨果是通过无线网络和“三大妈”跟我们这些“鼠辈玩家”交流的吗?“千年摇篮”不就是禁闭后的恶果吗,如今还重蹈覆辙闹了个满城风雨(盛霾)?那“千年鼠王”连梵蒂冈的教皇都搞不定,你区区一个“驱魔人”(奥丁学士)就能搞定?不如未雨绸缪吧。
当《星战前线2》发售的前一年,我就已经在梦中看见热火朝天的游戏场景,这就是“纸包不住火”。话说那辆灭鼠火车还真让我以为自己在玩《战地前线》,这叫“前车之鉴”。时间和空间本为一体,就像很多RPG游戏场景一样是无缝连接的,也就是物理老师说的“万有引力”——万事万物相辅相成,不受时空限制。从查士丁尼大瘟疫到文艺复兴,将近一千年。从“黎明前的黑暗”(中世纪)到如今,也差不多一千了。整个人类历史看上去就像一部《瘟疫传说》,一气呵成,每个章节都承上启下、息息相关。所谓的童话小说,很可能就是实话实说;所谓的寓言也是预言,启迪着现在,也预示了将来。如上所说:“太平与乱世”间歇性发作(潮起潮落),安息之处只能是“太平间”(心灵归宿)了。
还有就是游戏里的一句座右铭:“Protect One,Protect all.(保护一人就是保护众人)”有人将“One”解读为“个体”:虽是“一叶知秋”没错,整体也由个体组成;问题是,这人是否为我们心目中的“The One”(救世主)?感觉此话还是有点反讽,事实上,“The One”无须任何保护,因他是“时空的原点”(本来就如此):无所谓生死、有无;唯有一死,才能挽回全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梦醒之后就是梦想成真。所以有了“弃旧迎新”这个词(“老的不去新的不来”):直到第15章(15世纪末),我们才看到他们终于从偶像崇拜的黑暗世纪里走出来;这是历史的潮流,是大局(天命),不是伯爵夫妇一厢情愿的“创意”(权谋)。
无论怎讲,这游戏都堪称神作,特别是最后那句“姐姐来看你了”的暖心话,作为《安魂曲》的“休止符”果真名不虚传。唯一的遗憾是......那些被利欲熏心的野心家收买的士兵没有变成像《寂静岭》和《生化危机》一样恐怖的怪物和丧尸(只是个人观点,有点脱离现实)。然而,如今的我们,又作何谈呢?除了《瘟疫传说》之外还有谁能搞出更好的玩意来呢?坦白说,我是不能的。所谓的创新,也大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是空想、空谈,缺乏真情实感,比三岁小孩的“抽象画”还虚妄。所以我想,还是不要天马行空、轻举妄动了,至少,我们还有“三大妈”和其他未被“鼠疫”染指的“牧场”。所以,我们就别想太多了,先就这样玩着吧......
(《寂静岭》的感觉有没有......)
帮顶~~~~~~~~ 写得很好。 典型的唯心主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