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极限之地决赛:中国队5:0碾压日本 把把天命圈?
作为唯一一个《绝地求生》官方授权的团体赛,第五届极限之地PUBG中日对抗赛在4月27日下午三点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最终中国战队以5:0的赛果碾压了日本战队,恭喜中国战队。同时在五届极限之地中日对抗赛后,中日大比分3:2,再次恭喜中国战队。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044848.png 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11818750.png 极限之地赛事组织首创40vs40的《绝地求生》团战模式(为了能够时刻掌握发生在各个位置的战斗情况),中日两大阵营分别身穿红白队服,各自5队,每队8人;连续进行5轮比赛(3局海岛地图+2局沙漠地图)。在此次比赛中,中国总战队分别是由5支职业选手队(SSS,CL,AMY,1246和LYG)与5支民间战队(全国300支队伍历经1个月时间层层选拔出:广东深圳星美电竞GR战队、蒙古呼和浩特七舰队电竞BDK战队、浙江义乌龙树KX战队、陕西西安尚龙电竞2004COM战队、B5电竞馆xsheng战队)组成。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24676971.png 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32342265.png 日本战队分别是由5支高知名度职业选手队(CAG、ARG、HANAGUMI、Arcana、Zoo gaming)和5支民间战队(MUN、Clever、1st Square、Want to go siege、PNG esports +α)组成。下面让我们看看当日4月27日决赛赛局:第一局(中日比分1:0):日本队员有“内鬼”,错杀队友;SSS成员一直充当哨兵为中国队提供更准准确的讯息;日本队员玩开心了,弹幕评论“磕头”最后刷圈全部在中国方,被“质疑”刷圈作弊。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40741929.png 第二局(中日比分2:0):第一局二哥因为看不到衣服颜色几次不能开枪,第二局果断换上大红棉袄。日方学习能力超强,意识到第一局没有载具的问题,这把疯狂抢车,日方队员相互嫌弃,出现有些车爆满,有些车没人坐的情况。1246indiGO一人被一群人伏击,无奈送出一血。CL-WISiH,400M以上击倒对面,成功骚扰日本方,让日方慌乱;日方选手朝天连射几发,被吐槽“气急败坏无能狂怒”。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48302423.png 第三局(中日比分3:0):1246_indiGO拿到一血的画面,上一把比赛同样的时间下,1246_indiGO被日方多名选手围攻,送出一血。时间一转,到了后面中日分山头对决的画面,在此期间,日方惊现“车祸”,还有在轰炸区连人带车被“天雷”击杀,中国选手在间埋伏对手,反被击杀,紧接着日方选手却队友用手雷补掉。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55353222.png 第四局(中日比分4:0):即使在圈刷在日本方的时候,中国队也能占圈;CL-WISiH超远距离的爆头。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62541001.png 第五局(中日比分5:0):一开始大家都开始硬刚,双方减员都很迅速;1246QAQ单人开车进日方阵营,撞倒日方两名队员;日方剩最后一名选手的时候,现场开始喊起了用平底锅拍死他的声音;最后一名日本选手也有着电竞永不放弃的精神,击杀三名中国选手后被击倒。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73396092.png http://www.qeeyou.cn/static/ue_upload/image/image1556422481518805.png 本次绝地求生极限之地就完美落幕了,在下一届的极限之地PUBG对抗赛中将会迎来韩国战队,中日韩有点莫名让人期待。PS:有同学一直在“质疑”本届比赛的刷圈机制,其实这和中国队伍赛前制定的计划有一定关系,中国队伍会有专人做探点运营的操作,且多次驻扎中心点。而日本队第一局选择了徒步前进。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部分队伍跳皮卡多,从皮卡多以少打多走出来,也证明了中国队伍的实力。——中国战队,运气是一部分,实力也是一部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