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可贵, 底蕴不深 -《城市: 天际线》评测
本帖最后由 【SaV】Προμ 于 2015-3-19 17:03 编辑相信一说到模拟建造游戏,大家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EA Maxis工作室的模拟城市(下面简称SC)系列。确实,从1989年到现在,它就是模拟建造类游戏的代言作,而自《模拟城市4》加入了全新的3D效果后更是把该系列推上了巅峰。《特大城市》算是近年来唯一一款能挑战SC地位的模拟建筑游戏,该系列不仅很好地继承了SC的精髓,同时还有着更大的规模更多的细节,但其过于频繁的年货式续作有些让人不快。
今天我们的评测主角既不是历史悠久的霸主《模拟城市》系列,也不是后起之秀《特大城市》,而是由芬兰Colossal Order工作室开发的《城市: 天际线》。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CitiesSkylines-780x353_1-610x297.jpg
第一眼看到《城市: 天际线》和该工作室的名字,相信大家都没有什么头绪,因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作室能做出一个媲美《模拟城市5》的城市模拟建造游戏,你会信吗?
确实,Colossal Order只是一个12人的小工作室,也没什么名气,但他们曾经制作过《都市运输》系列作品,想必也是通过该游戏的制作开发,积累了不少相关的经验。恰好,他们也完全发挥了自身的长处,把城市的交通系统在《城市: 天际线》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这一块。首先,本作的选址系统并不像上面两位“大哥”那么花哨,它既没有什么大地图选址,也没有城市与城市的对接功能,只是提供了简简单单的地形选项,如森林、平原、沙滩、湖滨等。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25-800x450.jpg
进入游戏后,我们发现游戏的建造原理和机制基本和“前辈们”差不多,一开始我们要把道路连通高速公路,然后用道路来划分和布置居民、工业、商业和办公区,每个区块必须放置其他功能性建筑,如消防局、学校和医院等…这里笔者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是SC的老玩家,这些你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你是个新手,那最好先认真地过一遍教程。
这里要提的是,本作的UI和操作方式很有自身特色,而且对划分区域的色彩运用也很大胆,甚至有些卡通风格的即视感。以下图来看,《城市: 天际线》产业的状态栏集中在屏幕左侧,建造栏则是在屏幕下方,简洁明了;二级菜单也很直观,UI的设计可以说是十分友好的,学习成本很低。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39-800x450.jpg
刚开始玩“天际线”时,个人感觉游戏最明显的进步就是供水、电力和污水系统的联网化。本作中,无论是电网还是地下水管,玩家都需要把它们“铺设并连通”,这样整个电力和水利系统才能正常地工作,其概念和玩法更贴合实际。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44-800x450.jpg
进入地图后,并非所有区域都是可以随意使用的,玩家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来一一解锁周边的区域模块。制作组设定这么一个框架的用意,无非是想引导玩家循序渐进地发展,而非漫无目的地瞎建。政策系统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功能之一,我们可以在游戏中选中一块区域,将其设立为“XXX区”,然后颁布相应的政令、税收政策,同时还可以指定该区域发展农业、林业和矿业等。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53-800x450.jpg
交通是整个城市的命脉,小到垃圾收集,大到救人灭火,都得看交通是否给力。 在这里,把交通系统列为游戏的最大亮点一点不为过,严谨的单/双行线的设定,可自定义的环岛、立交桥,以及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的多元素混合,使其可玩性和可操作性十分强。普通难度下,游戏玩到5万人口后基本没有太大挑战了,唯一能让我们继续专研下去的动力就是如何做到不堵车,如何改良交通保证生活质量和人口增长,为此制作组还加入了一项方便更新的“道路升级”功能。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64-800x450.jpg
除了上面谈到的,本作还有一个很实用的“附加技能”:M-O-D!制作组在游戏发售后便放出了Mod编辑工具,Steam的创意工坊短时间内就收录了几百个各具特色的mod。什么昼夜天气系统,什么高大上道路系统,什么“像GTA一样玩模拟游戏”(第一人称视角mod),真是花样百出应有尽有,这些Mod给游戏带来了全新活力和玩法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 天际线》的潜力和可塑造性。
不过游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功能性建筑不够丰富,而且除了居民区和商业区分高/低密度外,其他区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甚至没有农业区的划分),但由于建筑有“自动升级”这项设定,某种程度上算是掩盖了这方面的不足。另外,本作还减弱了居民满意度,以及环境污染的作用和影响。其次,建筑、车辆、人群的模型和样式重复率太高,虽然同样的建筑会在细节上有小小的微差,但放大后一眼扫去,其重复率实在太惊人了,10家店有7家是汉堡店,这绝对是真爱!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75-800x450.jpg
还有时间观念的缺失,建造一个房子只需3天时间;人口观念的缺失,游戏里一个百万级别的城市顶多住2万人,一幢20层的购物中心只需15个员工(受实名系统限制);随机频率不够真实,工业区火灾率高到吓人…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83-800x401.jpg
最后再来看看视听效果,《城市: 天际线》的画面和大多数城市模拟建造游戏一样,属于典型的卫星图既视感,游戏画面放到最大时的细节图内容量很大,市民的活动细节很多,篮球场等建筑都有一段简短的动态脚本,但不知道为什么,屏幕远端的场景看起来特别模糊,很压抑。在音效方面其整体表现也算均衡,地图缩小时我们通常听到的是优雅的BGM旋律,如果把镜头拉近时,声音则会切换成特定情况下的环境音效,这种表现手法也算是该类游戏的标配了。
http://www.myhit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93-800x450.jpg
粗略比较下,虽然这类游戏的玩法和表现力都差不多,但仔细品味后我们会发现《城市: 天际线》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与模拟城市/特大城市系列是完全不同的。模拟城市/特大城市系列的风格更趋向于自由化、复杂化和全局化,而本作的理念却是功能简化、限制自由度和突出特色。简化的人口满意度和污染,分块解锁的地图和建筑,以及重点打造的交通系统,便是这三大理念的最好诠释。“天际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人的初印象很惊艳,游戏的限制和引导功能可以使玩家更好地融入并享受游戏;缺点就是深度不够,一旦玩到某一个阶段后便会觉得无聊,然后只能靠“交通”和Mod来延长游戏寿命了。
结束语:不得不说,《城市: 天际线》算是近年来该类游戏中一匹黑马,它不仅实现了一直以来EA《模拟城市》没能做到的一些功能,而且还树立了自身特有的UI和画面风格。游戏很好地将交通、水利和电力布设还原了真实,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显然光有突破是不行的,在真正需要深厚功力的模型制作、数量种类和功能分类上,《城市: 天际线》还是显得稍欠火候。但目前游戏还在持续的更新改进中,如果你是这类游戏的爱好者,那么绝对值得一试,而且笔者相信其续作会更加充实完善,将会对两位“前辈”造成很大的威胁。
故事背景画面音效游戏性创意特色总分
-7.57898.0
《城市: 天际线》评测8.0值得一试
优点:交通系统 | 电力水利设施架设 | 区域管辖政策 | 多样的Mod选址
缺点:建筑物重复过多 | 时间、人口设定不严谨
希望画质更好。 农业区并非没有 工业区规划特色类型时候有石油矿产农业林业普通类型 针对自然资源因地制宜
另外这个游戏有对市民年龄数据的表现 就像Banished 住宅区一旦成片开发而又不规划新区 之后就会发生市民集中死亡人口波动的事情
由于没有采用SC4那种低中高住宅区密度升级规划 在人口解锁高密度区域后 只要达成足够地价 摩天建筑升级几乎是秒升 同时因为地图的特性 也没有SC4那种城与城互联 卖水买电临城居民前来工作的事情也没有可能
环境污染问题不像SC4在工业达到高科技状态大幅降低污染 同时即使有第一人称视角mod 也难以获得SC4里自己开车做任务的乐趣 但是水体的特性 和大坝带来的海啸 也算是一个特色
期望能继续更新或者DLC加入更多元素 另外游戏优化 小巧的体积 节约系统资源的设定(比如玻璃不是对真实情况的反光而是一张图片) 整体给人感觉还是很好的
标题是一针见血啊 画面可以打8.5了
优化很好 这年头很缺乏用心做事的开发组了
俺入了正表示支持 http://bbs.3dmgam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66869&extra=page%3D1%26filter%3Dauthor%26orderby%3Ddateline%26orderby%3Ddateline EA已废工作室,超大城市自宫,
虽有不足,但也只剩 天际线有发展潜力了 对于你说的其他还赞同,人口问题不要再说了,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