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视界 发表于 2014-12-12 15:04

【小T观察】电视发展史:量子点电视时代到来!


对于80后甚至90后而言,对于电视机最初的印象应该就是阴极显像管(CRT)电视,球面的屏幕(后期改为纯平面)、厚厚的边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来颇有点“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相对完整的经历了液晶电视近10年来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10年液晶电视发展之路”。http://mmbiz.qpic.cn/mmbiz/yBEU7iaickheck61QlTHGia25ERia3GkHbu7GILJn0Mqlk7OPCQAwKj2ibicg4F7gCF9J6Ktgztft6s8ZUZEgk8DTEmw/0● “又呆又萌”的阴极显像管电视遭遇瓶颈http://img2.teambuy.com.cn/upload/2010/04/16/0531_115652_7fAoul4l.jpg      首先谈谈“又呆又萌”的CRT电视为何会被淘汰,CRT电视在画质表现上优于液晶电视(尤其是初期液晶电视),只所以被淘汰是因为显示面积受限,CRT显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CRT机身庞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惊人,因此CRT电视发展到34英寸时已经力不从心,无论功耗还是体积都成为问题,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迎来了机会。
● 2003-2004:等离子被看好,液晶电视介入http://image.pkprice.com/009002007/0090020070031_max.jpg      2003年,某日本电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MR系列等离子电视,采用贵翔引擎技术,由于等离子自发光的关系,画质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2004年,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正面竞争,等离子电视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劳动节42英寸等离子售价还要30000元,到了国庆节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电视逐步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一举奠定市场基调。
● 2005年:放弃等离子,专攻液晶电视http://img2.imgtn.bdimg.com/it/u=2176354792,925068274&fm=21&gp=0.jpg      2005年,可以称之为液晶电视“元年”,这一年某日本电视企业放弃耕耘多年的等离子电视业务,转而全力支持液晶电视,并推出“Bravia”液晶电视子品牌战略,并持续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过,2005年某日本电视企业又推出了1024×1024分辨率的等离子电视引起了轩然大波,出色的画质表现让人们无法忽视等离子电视的存在,事实上,2005年等离子电视依旧有众多支持者,一些日本电视企业更是无数次表态等离子是更好的电视显示技术。
● 2006年: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齐头并进
      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齐头并进,双双爆发,绝大多数电视配备最新HDMI多媒体接口,52英寸的液晶电视已经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选,这也是当时液晶电视最大的优势(等离子面板很难实现高分辨率)。全高清1080p液晶电视上市价格高达30000余元,而国产电视品牌则迅速将其价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当时看来,47英寸尺寸已经十分惊人,17000元的价格也十分亲民。      2006年下半年,某日本电视企业一口气推出5大系列Bravia电视新品,分别定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门级五大市场,这让等离子电视难以招架。同年,某韩国电视企业发布“XCANVAS”液晶电视子品牌,尽管当时IPS液晶面板人气不如夏普液晶面板,但凭借一步步的努力,如今的IPS液晶面板已经路人皆知,综合评价也非常出色。
● 2007年:液晶电视爆发,等离子最后反击
      2007年可以成为液晶电视最疯狂的年份之一,无数经典的液晶电视都在这一年出现,比如某日本电视企业经典的1080p全高清液晶电视——X200A,更是成为无数顶级玩家的“梦中情人”。而G5全高清电视凭借液晶面板和1bit音频系统,迅速掳掠消费市场的芳心;C3000C全系列采用1080p全高清液晶面板,并且在价格上颇具竞争力,也成为一代经典。      面对液晶电视的集体爆发,等离子电视毫不示弱,展现出了全所未有的强悍实力,推出了1080p全高清等离子电视,这就是经典的PZ700C系列,这让分辨率一直处于劣势的等离子电视扬眉吐气的一回。遗憾的是,其它等离子电视品牌未能跟上脚步,双拳难敌四手,液晶电视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
● 2008年:技术控最后的舞台
      液晶电视确立市场地位之后,电视厂商不再有所顾忌,结合成本(利润)上的优势,液晶电视迎来了第二次爆发,以X3300和ZF500C两大系列为首的高端电视更是内置有地面数字接收器功能,通过天线就可以收看高清电视信号,真正发挥出高清分辨率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两大日本电视企业先后展示了RGB LED背光的电视产品,尽管并未真正上市,但更为惊艳的色彩表现力以及更低的功耗让高端用户喜出望外。遗憾的是,RGB LED背光成本惊人,最后未能普及。
● 2009年:更便宜的WLED背光崭露头角
      RGB LED背光系统高昂的成本不符合市场所需,廉价的WLED(白光LED)背光系统则受到电视厂商的追捧,相比传统CCFL背光系统,WLED背光在相同尺寸下功耗降低足足一半,符合绿色环保时代的需求,因此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不过就画质而言,WLED背光初期的画质表现非常糟糕,远远不如RGB LED以及CCFL背光。      电视厂商喜欢拿LED背光来混淆概念,试图传“达LED背光不仅功耗更低,而且画质更好”的口号,不过当时许多经典的CCFL背光电视还在市场中热卖,加上等离子电视也有不少机型受追捧,LED背光的画质骗局被拆穿,一度不少人最终放弃更省电的LED机型,继续选购CCFL背光电视。
● 2010年:WLED背光逐步完善,市场接受度高
      相比较CCFL背光,WLED背光成本更低,电视厂商通过技术手段完善了WLED背光画质表现,加上国家补贴政策的影响,2010年是WLED背光全面侵占市场的一年。由于成本更低的关系,所有的电视厂商都投入了WLED背光的怀抱。其中,某日本电视企业旗舰级电视依旧坚持采用顶级的RGB LED背光系统,电视售价十分惊人,不过依旧有高端玩家为其买单。
● 2011年:互联网电视机型推出
      液晶电视全面采用WLED背光系统之后,电视厂商需要新的利润点,这个时候互联网电视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TCL推出MiTV概念等等,电视内置Wi-Fi无线模块,内置浏览器,可直接浏览网页等功能得到实现。内置在线视频平台被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功能。
● 2012年:智能电视冲击主流市场http://pic.anhuinews.com/0/03/77/91/3779120_691216.jpg      互联网电视并不是理想形态,其存在的价值是告知世人:电视具有多元化的可能。2012年,智能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可以安装APP应用程序成为可能,通过电视机玩游戏,刷微博,视频聊天等等,不过最终证明,这一切都不如智能手机来的方便。智能电视发展至2014年末,依旧在探索和搭建最理想的生态。      尽管如此,消费市场上的智能电视依旧大红大紫,某韩国电视企创新的用户界面、操控方式、在线视频、语音命令、手势识别等功能也频频出现在电视产品之上,但在这一年,智能电视整体的体验依旧不够理想,消费市场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些半成品。
● 2013年:智能系统完善,OLED电视上市http://i5.hexunimg.cn/2014-09-09/168306420.jpg      等离子电视基本不再有新产品,液晶电视一家独大,电视厂商努力改善智能系统的用户体验,智能电视的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整体的智能体验有了全面的提升,出现了动作识别技术和动感应遥控器。经过电视产业的不断努力,智能体验基本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当然,2013年更重要的事情是OLED电视的上市,2013年9月,两大韩国电视企业先后在中国发布并上市55英寸曲面OLED电视产品,前者售价59999元,后者售价54999元,两款产品均采用1080p分辨率设计,OLED电视的正式商业化让更多高端用户有机会体验次时代显示技术的强大技术。
● 2014年:超高清4K入市,曲面液晶电视上市http://img.ea3w.com/276_500x375/275163.jpg      智能电视的智能体验提升,是一件浩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慢慢改善,为了不在这一问题上“纠结”,电视厂商开始力推超高清4K电视,将市场热点焦距在4K身上,背地里偷偷优化智能电视系统,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意想不到的是,4K电视比预想中的还要火热,随着4K电视价格的步步下探,39英寸就已经有4K超高清电视版本,1080p电视在这一年正式与“高端”二字绝缘,2014年新推出的OLED电视也已经采用4K分辨率设计。      韩国某电视企业推出曲面UHD电视系列,液晶电视也可以曲面显示令不少消费者感到惊愕,此后,各大品牌都有推出曲面液晶电视产品,不过态度比较谨慎,曲面电视的未来目前也难以下定论。
● 2015年:量子点电视延长液晶电视寿命http://img.ea3w.com/290_800x600/289760.jpg      尽管韩国某电视企业搁浅了OLED电视计划,但仍有其他电视企业一直推行OLED战略,一旦 OLED TV战略推行成功,市场引领者的角色就难免尴尬。为此,该韩国电视企业将会在2015年推出量子点电视产品,简单来说,量子点电视屏功耗仅为WLED背光的一半左右,画质表现更为出色,如此一来,OLED与液晶产品之间的成本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这似乎是在出难题。      于此,量子点显示技术在色彩、成本、节能性、寿命等各个维度已全面超越OLED,被视为全球显示技术的制高点,也被视为一次影响全球的显示技术革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T观察】电视发展史:量子点电视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