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男生不想看人脸色 整日宅家打网游
宁波市总工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失业人员占总数的18.49%孩子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子”。可这些年,“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毕业生却多了起来。昨天,记者从宁波市工总会了解到,总工会近期做了一项关于宁波就业形势的调研:到2013年末,宁波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92万人,同比减少15.65%。大专及以上学历失业人员占总数的18.49%,比上年同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故事:每月赚2000块 还不够买化妆品的钱跑了8年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新闻,记者每年都要看很多“新人”带着冲劲和些许生涩在招聘会上兜兜转转,期待而又有些迷茫地迎来第一份工作。这些年,也认识了不少毕业后“宅”在家里啃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宁波本地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小美是记者在一次采访中认识的“白富美”,1988年出生,宁波人,家境优越。小美高考成绩不理想,于是,在国内上了一年的国际班,后来转到瑞士读工商管理,留学花费100多万元。2011年回国后,小美也花几个月时间找过工作,可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她根本看不上,“还不够化妆品的钱啊!留学的投资回报比太低了,不如在家里。”http://y2.ifengimg.com/aa916366ca7d2294/2014/0331/rdn_5338c4c6a856f.jpg父母也不愿意宝贝女儿受委屈,让她随着性子来好了,工作可以慢慢找。后来,小美就一边在家看股票,一边准备考公务员。一年左右,也放弃了,股市不赚钱,考公务员太难。这两年,她几乎“专职”忙相亲。父母也仍旧尊重她的选择——“找个好婆家,比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来得重要。”小美说,因为不工作,还是有些无聊的。“在家里经常没事干,韩剧也有看完的时候。可是,在家里呆着时间长了,宅着宅着也就懒了。平时都是睡到自然醒,想着上班要早起,不自由。再说,要到陌生环境里和人打交道,总是有些累的。”现在,小美的计划是,赶紧找个意中人,结婚、生孩子。上班看人脸色 不如回家看老妈脸色和小美的优渥家境不同,家住月湖旁的小丁出生在普通工薪家庭,毕业后,他也在家宅了两年多。记者是在今年年初的毕业生洽谈会上碰到他的,当时,他被妈妈“押”来找工作,转了一上午,他总觉得“不理想”。小丁学的是计算机,人有些腼腆,平时最大爱好就是打网络游戏。2010年大学毕业,小丁前后做过3份工作,最长的一份只做了5天。“不想看人脸色。”这是小丁辞职的原因。他想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家看父母脸色”。没想到,父母非但“没有给脸色”,反而对儿子的遭遇很同情,一个劲地劝他别急,慢慢找工作。于是,小丁也安心地在家里“宅”了起来。一开始,还上网浏览工作信息,慢慢地就索性成天打网络游戏。宅着宅着,他越来越心安了:“我在家里,也没什么消费,就吃点饭,用点电。出去上班,也赚不了多少钱。”在家里宅了两年,小丁越来越沉默,不爱和人打交道,经常十多天都不出家门一步,人也比过去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人都要废了!”直到今年春节后,小丁的母亲实在忍无可忍,一定要“押”着儿子来参加招聘会。本报也曾报道过,在天封社区,有个男孩,家境贫寒,父亲每月退休金不到2000元,母亲做些零散的清洁活。可是,这些并没有成为他工作的动力。毕业后,每天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在电脑前一坐就到半夜。天封社区有2000户家庭,这样一毕业就宅家啃老的高校毕业生有18位。原因:家长的默许容忍 孩子越“宅”越懒毕业却不就业,啃老族队伍越来越大,原因有很多。比如,总体的就业形势,高校的专业设置,社会的舆论引导等等。可归根结底,毕业生和父母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和这些毕业生接触时,能感受到一个主要原因是——“宅着宅着,就习惯了,就懒了,就怕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初,只是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时受不了委屈等原因,想着把“回家”作为一个暂时的“退路”,以后再慢慢找工作。没想到,“退回来后,却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找出路。”比如,小美就曾感慨:“都已经闲了这么多年,不想再去适应了,反正赚的钱也不多。如果一开始就和同学一样去工作,可能也就习惯了,不会现在这样怕东怕西的。”家长们对“啃老”的赞同、默许或者容忍,显然是“啃老族”得以存在的沃土。大多数家长的观点是:虽然大学毕业了,也还是个孩子。反正也养了这么多年,也不差再多养段时间。工作慢慢找吧,也不差每月那两三千块钱。疑问:一毕业就失业 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吗?为什么年轻化高学历失业人员比重会上升,真的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吗?宁波市人才开发中心主任钱义林告诉记者:“和往年比,宁波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不错,比较平稳,略有严峻。”以宁波市2013届高校毕业生为例,截至今年6月17日,全市高校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已有31600余人,就业率达78.94%。本科类院校平均就业率高出全国同期的两倍多。从供需关系的总量来看,高校毕业生的供应还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013年,全市各级人才市场面向毕业生推出的招聘岗位需求累计7万人(次)左右,扣除重复推出的部分,招聘岗位仍远远大于毕业生供应。钱义林认为:“目前,宁波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都不算少,只要毕业生有就业意愿,应该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不过,从供求结构看,的确存在就业难。他分析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期待过高,希望找到轻松、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这些工作数量少,对求职者的要求高,能如愿的毕业生少,因此才觉得就业难。”提醒: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 比什么都重要“不差这一两千块钱”、“家里养得起”、“舍不得孩子受委屈”……这是很多家长“默许”孩子宅家“啃老”的原因。对此,钱义林提醒毕业生和家长,孩子毕业了去上班,不仅仅代表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就算家庭有条件一辈子养着孩子,让他啃老,但也不能剥夺孩子出去工作的意愿。长期不出去工作,生活的幸福感会越来越低。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比什么都重要。“虽然平时也有听说毕业后就宅家里啃老的,但没想到比例这么大。”宁波泛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看来: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有义务和责任“把孩子赶出家门去工作”,帮助孩子调整好就业心态。只有走向社会,甚至承受一定的委屈,孩子才能真正地独立和成长。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也建议毕业生能够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理性面对第一份工作,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先就业、后择业,远比以“鸵鸟心态”当“啃老族”来得理性与理智。败类! 这种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所谓专家。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就业困难自古就有。又不是第一天了。问题是就业环境的问题。当你出去就业发现到处都是各种潜规则后。谁还有兴趣真的努力做点什么。要么混日子要么捣浆糊基本潜规则。整个社会的文化大环境都礼崩乐坏了。。。自然其他什么都好不了。
总不见的好比说一个人心脏完蛋了。或者某个器官完蛋了。其他器官却完全可以不受影响的正常运作?
本身没经验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很难。何况中国环境又劣等与世界环境。其他国家好歹还有努力的机会。因为总在某些领域是领先世界的。能获得一种努力后成就感。而中国呢?根本没有。
XX第一,别人是做到之后用来自傲的豪言壮语。而中国XX第一是什么都没做就用来装逼的屁话。
比方说,警察不好好抓贼。美国电影里。警察看到警车巡逻。看到违章或者危险驾驶的车辆就上去“找麻烦”反正通过各种合法手段让违法的人觉得违法不值得。被警察找一次麻烦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还不如乖乖守法。
中国的问题就是在于,就因为在就业在工作的人混的太厉害了。让新踏入社会的人。。。感觉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别太大。不想和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宅。
我自己找到一份合适自己试验自己想法和赚点零花钱的工作也花了不少年。 中间宅家里超过1年的记录多着呢。
重点不是宅多久。而是一直有去尝试。其他们还有沉迷的东西。我连可以沉迷的东西都没。无聊的要命。需求那么低的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么就说明中国问题很严重了。
有欲望的人最好满足啊。喜欢钱给钱,喜欢美女给美女就行。差不多的道理。
还有的确是收入低工作累。。。8小时工作制到了中国变成8.5~9小时。美其名曰中午吃饭是自己的时间。MLGBD。不是因为工作我需要这样的午餐吗?而劳动法在这方面就和放屁一样。因为那里都是这样。反而一些国营企业到不错。真的是8小时,我在国企做的时候。上头有人,先进去的时候比较辛苦和其他人一样。混了半年后直接安排7~15点30的工作。包含吃饭休息一共才8个半时而且工作也轻松,工资虽然基本不多。但是各种理由加工资。之后觉得国企无论就去民企玩玩。也是8个半。。最近到了日企业居然午饭算1小时等于工作9小时。
在日剧里面看到的,5点一到立刻走人的桥段。。。在中国拥有享受不到。好一点的企业午餐之算你半小时,那么5点半下班也还行。不好的就算你1小时。剥削啊。毕竟谁会管你午饭吃多久啊。
好吧我也有我的办法,午饭之后午睡1小时。晚下班一点就晚下班。午睡睡睡好。混谁不会啊?
结果就是这样。想认真想创造什么也要有这个土壤的啊。。。各种盘剥。。。导致最终只能混。原本在国企就觉得混不好(真的没什么事,每个月等工资而已。上班玩游戏都没人管。带PSP的。)跑到民企外资企业。。。结果表明是不混。但是工作方式和待遇上面导致认真工作的人并没有获得更多回报结果只有混。
那么你说,整个就业环境怎么会好。
话说我之前做个一个小微企业,就是正宗9~5点的。到了5点直接打卡下班。因为老板认为每天工作完成就行了。没必要晚上死拖时间。偶尔真的忙正常加班就是了。一般情况工作都是下午3~4点以前就结束了。回到公司只是处理一些文书工作之后等下班而已。顺便学习一些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
这样的企业文化很好啊。问题是中国的大环境导致小微企业很难崛起。
到哪里都是潜规则靠关系。这种文化导致的结果就是逆淘汰。结果钱是有了。。。但是搞了几十年改革开放。。。技术和市场资本半点没累计出来。有的只是少数国家背景企业比较牛逼,那种从全国人民手上盘剥的钱四处散财而已。有些企业最近有点新闻的,当初差不多破产两次了。都是政府出钱填补的。问题是都是老百姓的钱啊。又不是美国的通用福特之类的货真价实的企业。去救的只是一些N道贩子的企业。
结果花全国民众的钱贴补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卖到国内的产品永远是最次的。这样还谈什么爱国情怀。众人翁精神!
大环境坏了。居然说是父母导致啃老的温床?这些专家怎么不起死啊。自己家人对自己好难道还错啦?还温床?强迫陌生人交钱给陌生人花才是犯罪呢。
Be coming who we are 挺好的 当年毕业我也宅在家里半年多点。人的意志也没有了,变得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最后鼓起勇气面试成功才逃离那宅的世界,其实宅在家里自己和家人都很痛苦。 为什么不自己去学点什么东西呢? 做尼特还有那么多理由。。。 只能说她环境太好 她留学花的钱很多人一辈子都很难挣到
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3_103:}这是中国现在的局势老的养小的 搞的好像以前就没有人不工作一样……
只不过现在这些人有游戏玩,以前呢?在街上游荡吧?
我还说现在这样社会治安反而好了呢……? biochc 发表于 2014-3-31 14: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所谓专家。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就业困难自古就有。又不是第一天了。问题是就业环境的问 ...
有同感,我支持你。
我是宅男!! biochc 发表于 2014-3-31 14: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所谓专家。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就业困难自古就有。又不是第一天了。问题是就业环境的问 ...
我们这就是喜欢做表面功夫,永远不愿意去直面问题的根源。哪有人愿意整天呆在家里让人养,读到大学的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尊严,怎么会愿意当废人呢!{:3_96:}
如果我们继续以这种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话,这个国家最终只会病入膏肓的~~~~~{:3_109:}
现在啃老族很多 y j f jfuy jyfj 怎么说呢?怕不怕受委屈,最后都受委屈了。八旗子弟吃皇粮的哪朝哪代都有,条件好的提笼架鸟酒馆茶社歌厅ji院,条件不好的在家打游戏吃自己,也就这样了。说多了那帮犊子又要借机会找麻烦了,爱受不受,各人各命。谋自己的生路去了,你们随意懒得管。 刷个任务- = 本帖最后由 alecone 于 2014-4-1 02:23 编辑
所以上大学到底意义在哪儿?一年5位数人民币的成本,毕业后月薪税前2000过1点,人民币.税后可能才1000多.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过日子都困难.如果是做办公室的,还得学着溜须拍马,玩假招子,混日子.
和年轻人想实现理想,学点真东西,以及为社会基础建设贡献真实力量,完全违背.所以他们心里就很抵触.心理落差也很大.
如果是办公室伪白领,混日子,或者像做快递那种,还有摆地摊,卖早点.有的也比一月2000软妹币的工作挣的多啊.那何必还要上大学?但他们已经被大学上了.那么多万人民币已经砸进去了.
而且往往因为父母的原因,他们也不可能随便到中国北部西部或者大西南地区去闯去~父母都要求他们离开东部沿海的城市发达地区不要太远...所以造成有些事也很没意思.这是现实世界.
上大学是我特后悔的一件事.浪费父母那么多万的钱.这笔钱如果不花,让他们哪怕以高价收几条黄金扔家里也好啊.经过几年后,也能升值不少.我最需要的知识,都是自己后来自己找资料,甚至花钱学的.未来,我要学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大学也根本不讲.还要我自己去求师.大学这4年,感觉,非常亏.我没学到什么让我感到价值能抵上这几万人民币的东西.包括那种学术逻辑思维,还有人际关系的拓展,还有学识水平的增长.都没觉得有多少飞跃性提升.也可能我没遇到真正人才级别的教授/导师之类的.我上的渣学校.一提我那学校的名,人都觉得是成年人本科/大专货色.其实是国家承认的4年制,拿学士学位.不过有什么用啊...现在看来根本没用.
无奇不有 神马情况捏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动不动问工作经验,我刚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
最起码也得挣扎一下吧,不想看人脸色这理由也太草率了吧!
{:3_172:}谢谢分享
家境好的才能找接盘侠,家境差的只好去东莞卖肉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