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ongyu 发表于 2013-12-28 00:03

NHK战国视频系列: ~同盟破灭长筱之战~改变战国的双雄的决断

本帖最后由 songsongyu 于 2013-12-28 00:36 编辑

转动历史的时刻

信长与家康~同盟破灭长筱之战~改变战国的双雄的决断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3833003/Ob/1/sid/XMTIzNTg1ODQ0/v.swf
      武田胜赖得知德川家康、织田信长的援军到达后,就放弃了对长筱城的包围,而继续向清井田原进发,他的意图是让敌人跟着他移动,这样他可以发挥出他的骑兵的长处。但他忽略了自己的后方。织田信长得知武田胜赖继续进发后命令他的部将夺取鸢巢山砦。这样一来武田胜赖的后路被截断,为了保障他的退路,他不得不回过头来在织田信长的营寨前与织田信长决战。当他发现织田信长的营寨设在一个洼地里时,他决定用骑兵从高处冲下来,试图一举冲破织田信长的阵势。
5月21日早,当武田胜赖的骑兵冲到织田信长的营寨前时就被防马栅挡住了,这时织田信长的火枪手开始放枪,火枪除比弓箭的射程远以外,还使马受惊。在三排枪放过之后,武田胜赖的骑兵或被枪打死,或被马践踏压死,或战马失去控制,一片大乱。武田家世代经营的精锐骑兵——赤备被完全击溃。
以上为普罗大众认知的版本,亦即“武田家全是骑兵”的谬误。
      1575年5月21日武田军从6点开战至下午2点间,综合《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的记载,总共有五波攻势,第1波为山县昌景,第2波为武田信廉,第3 波为小幡信贞,第4波为武田信丰,第5波为马场信房。武田军并非所有部队都是骑马队,战术应用为步兵先前进,待敌阵出现空隙才运用骑兵突击。
武田军第1波攻势被防马栏栏阻下来后就遭受铁炮的洗礼,损伤相当多,然而随时间流逝,铁炮攻击火力不再,因此防马栏间成为白兵战。
武田军第2波攻势没有像第1波那么积极,联军数度主动跳出防马栏与武田军作战,但皆被击退,而信廉追击至第2道防马栏被击退。
武田军攻势逐渐猛烈,投入赤备队,据《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记载,第3波攻击就冲破第3道防马栏,直逼信长本阵,然而指挥第3波的主将--小幡信贞战死(此处为误记,实际上小幡信贞一直活到1592年),《信长公记》写到是由铁炮队乱枪打死。随后武田军派出第4波突击,朝第3波的缝隙进行突破,《信长公记》提到调动信长本阵的步兵防卫,辛苦的激战终于击退第4波。
       第5波马场信房队早在第3波攻击时就迂回绕到联军的左翼去了,而后进入栏内突击佐久间队,羽柴队、泷川队马上调动向马场信房队攻击。武田军终于呈现劣势败退,织田德川联军开始追击。
此战联军斩获武田军的首级高达7000~12000颗不等,而联军伤亡高达6000人,其中第3及第4波攻势还差点突破本阵,联军其实是辛苦的战胜这场战争,假若第5波的马场队还是冲向第4波的点,联军此战就败了。



武田军布阵情况(根据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所编《大日本战史》记载)

阵位
将领
军队规模

右翼队(浅木附近)
穴山信君、马场信房、真田信纲、真田昌辉、土屋昌次、一条信龙
3000以上

中央队(清井田附近)
武田信廉、内藤昌丰、安中景繁、其他西上野众
3000以上

左翼队(清井田南方高地)
武田信丰、山县昌景、小笠原信岭、松冈右京、菅沼定直、小山田信茂、迹部胜资、甘利信康、小幡信贞、小幡信秀
3000以上

总预备队(天王山)
武田胜赖、望月信雄、武田信友、武田信光
3000以上

长篠城留守(鸢巢山砦等地)
武田信实、小山田昌行、高坂昌澄、室贺信俊
约2000人



联军布阵情况
织田信长方(30000人)

极乐寺山(本阵)
织田信长、柴田胜家

天神山
织田信忠、河尻秀隆

御堂山
北畠信雄、稻叶一铁

茶麿山
佐久间信盛、池田信辉、丹羽长秀、泷川一益

极乐寺山以东
水野信元、安藤范俊、蒲生氏乡、森长可、羽柴秀吉、不破光治及其他大和、河内、摄津、若狭兵

德川家康方(8000人)

弹正山
德川家康

松尾山
德川信康

弹正山东
大久保忠世、本多忠胜、榊原康政、石川数正、平岩亲吉、酒井忠次、鸟居元忠、内藤家长






长筱合战是日本历史上火枪第一次在一场战役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枪支。这场战役后织田信长的声势大为兴起。
武田信玄毕生以顽强敢战的家臣团自傲,他曾经说过,坚城并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は城人は石垣 人は堀”(人是城,人是垣。人是护城河)。经过长筱合战,武田氏无数名将战死沙场,信玄亲手组建的家臣团濒临崩溃边缘,存者无不离心背德,甲斐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渐走向灭亡。
①三段射击说长筱合战中,织田军的三千人铁炮队运用名为三段击的战术,将三千人分为三组,每组一千人,战役开始时先用第一队射击,入替子弹时则回到后方,轮到第二组攻击,如此类推。这种战术也类似西方黑骑士的半回旋战法。
三段射击说是江户时代的学者所提出。但有一个漏洞:武田军明知前面是信长布下的枪林弹雨阵,为什么仍会冲上前去送死?因此不禁令人质疑其真实性。
还有另外一种三段射击法之说,是三人一组。一个人是专门的射击手,另外两人负责装填弹药。
②武田骑兵人数后世所渲染的武田骑兵并非很多,最高估计有三千,因为有研究指出日本马不合适于战斗。而且根据武田军编制记录,当时骑兵只占军团一小部分。也有人指出,当时战国时代武田家与北条家比较,“武田骑兵多,北条步兵多”的概念是错的,事实上,北条骑兵比重还高于武田骑兵。简单来说,后世所想“武田骑兵团”是不存在的。
③阵城说土木工程及湿地是此场战争的胜利关键,特别是防马栏的建构及挖壕沟堆土墙的土木工程阻碍了武田军的大攻势,《甲阳军鉴》记录此战就好像攻城般的困难,由遗迹不难得知。联军于5月18日驻进阵地后的施工因连续几天大雨的掩盖,使武田军以为只是做防马栏,然而联军其实是在修筑城寨,也许是织田军对杂贺家时吃尽铁炮的苦头才想用这招对付武田军。
《信长公记》对于防马栏被突破后都是轻描淡写的记录用铁炮击退,但依地形及土木工程的检证实在是不可能组织铁炮队的攻击。武田胜赖的指挥由《信长公记》来看就好像笨蛋叫军队送死,但由《长筱日记》看来其实是差点就获胜。《信长公记》的记录是压倒性的大胜,因此6000人的伤亡从何来就是问题,而由《长筱日记》的解读过程来看比较合情合理。
以记录此战的整体来说,《信长公记》的记录又再次出现了问题,《长筱日记》虽被归类为野史,但此战的记录却比《信长公记》还符合真实。

weibkreuzomi 发表于 2013-12-28 00:43

其实,是兵农分离赢了。
胜赖全军不过1.5W人。
信长全军3W左右。
打到最后,信长援军源源不断的赶来,竟然达到4.5W之众。
冷兵器时代。寡不敌众是个很简单的概念。

★命运¤ 发表于 2013-12-28 01:17

weibkreuzomi 发表于 2013-12-28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是兵农分离赢了。
胜赖全军不过1.5W人。
信长全军3W左右。


至少在公元1575年 织田家并没有完全实施兵农分离。。。1571年织田包围网最艰难的时候 织田都可以发兵5万去伊势长岛打一帮农民军为主的起义军缘何1575年织田的领土和实力逐渐达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居然只能发兵3万?虽然武田军只有1万5 但是 当时的甲州军是冠绝天下的劲旅 非那些暴民可以比拟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长筱合战的爆发时间恰好是春耕梅雨季节。。。不适于大规模征兵作战

★命运¤ 发表于 2013-12-28 01:19

本帖最后由 ★命运¤ 于 2013-12-28 01:41 编辑

weibkreuzomi 发表于 2013-12-28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是兵农分离赢了。
胜赖全军不过1.5W人。
信长全军3W左右。

九龙川之战朝仓宗滴老妖率军1万击破10万一向一揆军
河越之战北条氏康数千击破10万关东联军
严岛合战毛利元就爷爷率军数千击破陶晴贤2万5军队
桶狭间之战织田信长大傻瓜3千击破今川义元2万5
手取川之战上杉谦信大神率军1万5-2万5击破4万织田军队
上田原合战真田昌幸3千击败德川秀忠3万8军队










songsongyu 发表于 2013-12-28 09:54

这么多看的 既然没人顶。。

路痴怎么了 发表于 2013-12-28 11:57

顶了再看{:3_190:}

gbone 发表于 2013-12-28 14:16

顶楼主NHK的视频很好看{:3_121:}

gbone 发表于 2013-12-28 14:30

话说信长如果加入幕府将军的战斗模式就完美了

songsongyu 发表于 2013-12-28 14:55

gbone 发表于 2013-12-28 14: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话说信长如果加入幕府将军的战斗模式就完美了

呵呵 应该说2者结合起来就好了!

permutatio 发表于 2013-12-28 15:51

看的人多,顶的人少。我帮楼主顶一下!

tangqian1216 发表于 2013-12-28 16:13

帮顶一下。{:3_105:}

笑剑寒 发表于 2013-12-28 18:50

{:3_118:}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HK战国视频系列: ~同盟破灭长筱之战~改变战国的双雄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