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月雷雨 发表于 2013-5-18 17:55

其实历史上司马懿是魏国忠臣 是三国历史上对国家贡献最大的臣子

军事方面
1.大败诸葛瑾斩杀张霸;
2、3.成功抵御蜀汉奇才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最终诸葛亮累死在北伐中;
4.闪电速度奇袭孟达(攻城战);
5.遣牛金大败马岱;
6.遣胡遵打败匈奴;
7.只带四万人百日平定辽东公孙渊(攻城战)、 并在战前做出准确判断定位;
8.六十二岁高龄大败朱然、俘获万人、收缴器械;
9.六十四岁高龄退诸葛恪侵犯;
10.七十二岁高龄带兵数万去寿春平王凌叛乱。
治国方面
1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
2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3帝以灭贼之耍,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
4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5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6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
7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焉。
8是时大修宫室,加之以军旅,百姓饥弊。帝将即戎,乃谏曰:“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9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10关东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谋略方面
曹操、曹丕、曹睿时期就多有贡献〔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不一一列举了。
发掘人才方面
只提一个邓艾就足够了 后期对抗蜀汉北伐以及灭蜀的关键人物。
这些都是司马懿的功绩贡献 可供参考对比

官方的点 发表于 2021-5-23 15:36

alexandphoenix 发表于 2021-6-16 20:29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没得洗的~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Colonel_Zhao_Zi 发表于 2021-8-18 16:54

司马懿放在现在不能简单的按“不篡位的是忠臣”这种逻辑来看,首先得承认的是司马懿无疑是为了魏国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没有完全解除魏国当时最大的问题——世家把持朝政。在曹老板这个政治破格、曹丕这个勉强算个政治合格、曹叡这个死的太早的三个顶头上司之后,后续的魏国接任者都没有足够的政治能力来压制住世家彻彻底底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控者。按照当时还是主流的汉家儒学来看,司马懿以及整个家族都是威胁到皇权的臣子,是不可否认的“权臣”,这样的“权臣”其实不管怎么样,都会被视为是有问题的。
相反,季汉的诸葛丞相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丞相不是依托于他的家族势力,而是依托于从昭烈帝打天下后留下来的文武官系统,某种意义上,诸葛丞相的丞相府就类似于后世的明朝内阁,但是丞相带领下的季汉明显就是“强人政治”,在后续的接任者没有丞相那样的文武双全的政治军事能力,将丞相内阁的权能分散,加上刘禅作为皇帝的政治能力可以算得上是一流,出现了后面说的“宦官专政”的情况,但实际上这只是皇帝用来保证自己皇权的一个手段而已,你可以把刘禅和后世的大明崇祯皇帝进行对比,其实可以发现仅仅坐拥人力稀少(400W,连现在中国一个三线城市都可能勉勉强强)、交通困难的四川,还可以支持十九年的连续战争和不配套的庞大文官系统,只能说明刘禅的政治能力的确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也进一步说明了诸葛丞相的卓越之处和季汉典型的“强人政治”特点。

nao83 发表于 2022-1-12 22:37

又一个虎啸龙吟粉

wanghongbin 发表于 2022-3-14 06:42

谢谢分享

a509657703 发表于 2022-4-10 10:46

司马懿是魏国士族领袖,他始终以家族和士族利益为第一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其实历史上司马懿是魏国忠臣 是三国历史上对国家贡献最大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