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2342 发表于 2013-3-28 14:38

以强对弱

  四国军棋对弈就是敌我双方实力的较量。强胜弱败,这是古今四国军棋对弈的一条通则。但是,在四国军棋对弈史上弱军最终打败强军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由于总体实力强而取得了战略优势的强军,并不必然在每一局部战役战斗中都会处于优势,而由于总体实力弱而处于战略劣势的弱军,也并不必然在每一局部战役战斗都会处于劣势。弱军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先在一个个局部转弱为强,取得一个个局部战役战斗的胜利。弱军在局部的胜利积累多了,就会逐渐扭转四国军棋对弈双方的力量对比,即弱军逐步脱出劣势转变为优势,强军逐步脱出优势转变为劣势。弱军最终打败强军,是以弱军最终脱
  出了战略劣势而取得战略的绝对优势为前提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弱军来讲,争取局部的优势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局部战役战斗的胜利是关键。也就是说,弱军最终打败强军并没有违反强胜弱败这一通则,它所表明的只是强与弱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局部的强弱转化会带来全局的强弱转化。
  无所不备,是兵家之大忌,因为无所不备,必然是无所不寡。也正因为如此,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无所不备,往往可以带来歼敌的良机。那么,如何创造这样的良机呢?《孙子》兵法曾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孙子·虚实篇))其意是说,由于我善于隐蔽真实意图和兵力部署,使敌人不了解我情,不知道我将从哪里发起攻击,因而不得不处处防备,结果是造成兵力的分散;而我则由于了解了敌情,因此可以针对敌人的部署有计划地集结兵力,在主要作战方向形成以十对一、以众击寡的局面。注《孙子》的十一家之一张预曾解释说:“敌形即见,我乃合众以临之;我形不彰,彼必分势以防备。”这一解释抓住了《孙子》这一段话的要旨:使敌分散而我集中,以我之集中打敌之分散。

crazyfordjq 发表于 2013-4-23 20:16

谢谢分享.......


crazyfordjq 发表于 2013-4-23 20:16

谢谢分享.......


:o: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强对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