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之轨迹》通关感评
本帖最后由 hiroseaver 于 2011-9-18 23:45 编辑零轨目前二周目到第三章,来写点感评。
先说一句,零轨是lz玩的第一款日式rpg,所以没有办法跟空轨对比,也听到坛子里有很多坛友说不如空轨,这个我没法比较。作为我的第一款日式rpg,零轨给我的感受是各种美好、各种优点。。。。。有些我觉得非常好非常赞的,在日式rpg老玩家看来,或许会觉得理所当然算不得优点,但是我从这次玩零轨真的感受到很多国产游戏值得借鉴和追赶的地方。所以以下夸奖,有觉得夸张的,请海涵。
没有玩过日式rpg以前,我对游戏性的理解是很抽象的,玩过零轨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各种贴心的游戏设计。
1、多重难度级别的设计。作为剧情党,第一遍但求快速过剧情,我玩过的古剑仙剑都没有难度设计,所以一直习惯了第一遍修改器通关。问题在于不用修改器太难,打击游戏兴趣,修改以后级别物品都太高了,搜刮物品的乐趣和升级的乐趣也没有了,真是很两难。但是玩零轨就发现完全没有用修改器的必要,超级简单模式,来钱来七曜石哗哗的,升级哗哗的,不打击游戏积极性,也不会丧失搜刮和升级的乐趣。目前二周目还是简单模式,等神马时候想自虐的时候去打噩梦模式~~~~
2、丰富的战斗系统。普攻,法术,技能,物品,这些是国产rpg都有的,但是它的技能又分好几种,很丰富,效果也很赞。各种法术技能的效果也很丰富。攻击范围有小圆大圆辐射,不同的攻击范围再配上不同的攻击强度,就有好几种组合,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效果,比如暗物质的吸拉效果(我特别喜欢用暗物质虐魔兽,密密麻麻的聚成一堆再放大招好爽),效果很丰富。还有结晶回路的镶嵌和法术,也很好玩,我的一大乐趣就是拆装回路,研究能出最多最高级魔法的镶嵌方式,还做了excel表格计算各种回路的加成数,目前还在研究中。。。。。虽然很普遍的观点是回合制终究要过时,但是零轨丰富的战斗系统让我觉得回合制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尤其像我这种手残党,特别喜欢逍遥自在就能虐到小怪的人来说,尤其喜爱这种战斗设计。。。。。
另外有多名外援入队战斗,也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在利用完外援以后洗他们身上的装备和回路也成了我的恶趣味之一。
另外,喂猫系统和地藏王菩萨,虽然是很小的设计,但是很温馨,而且奖励也很大方,觉得物超所值的说~
3、多周目继承内容按照成就点数自行选择。这个设计也很赞,每个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想继承的东西,而且游戏成就越多可以继承的东西就越多。虽然是个很小的设计但是很有心。4、剧情:巧妙的布局。在最终章之前,我都没有觉得前面几章的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有什么区别,就觉得都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任务,任务的类型很丰富,有打怪,有贴车条,有找失物,有寻人。。。。各种各样打杂事件。。。。。每个任务都有独特的趣味性,像一个个独立的小品,玩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游戏全是小任务啊,任务类型又多,挺休闲的。。。。。但是等到玩到终章的时候才发现,零轨原来是一张拼图,前面几章那些主线任务,就像一个个小卡片,独立看的时候是一副一副互不关联的小画,拼到一起以后才发现原来凑成了一张新的完整的大画,这种看似松散实则缜密的故事结构,实在是要有相当的功力才能设计的这么好啊!不管是独立的看一个一个小任务,还是看整个达大故事,零轨都很能吸引人。我刚拿到游戏的时候,发现是Q版。。。。。刚玩过真人比例的我有种“我竟然花了50元玩这种解放前的游戏”的赶脚。。。。。但是玩了一会,很快就感受到剧情的趣味性和战斗系统丰富的游戏性,于是很快的就把Q版的纠结丢到爪哇国去了,当然如果是真人比例那就更完美,但是lz忽然觉得,其实一个rpg,只要某一两个方面做的特别出色,也就足够当得上是好游戏了。有这样的剧情和战斗系统,Q版神马的,完全不是问题啊!
另外lz个人偏好,很喜欢那种“正因为现实黑暗,所以才要继续努力”的热血日漫精神。包括对“正义”存在的价值的解释,角度都很新颖,当时的感觉是“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啊,说的还挺有道理的”这种感觉。部分情节也有太理想化的部分,比如说闹了这么大的危机,装甲车重型机枪大炮都上来了,结果除了幕后黑手以外,所有的人一个都没有翘掉。。。。。。。好吧我是被国产游戏虐惯了大概。。。。其实看到达德利和科长都没有shi还是蛮欣慰的。
5、主角群,单个的主角没有特别惊艳和有爱的,但是整个群合在一起,很讨喜,我很难评论每个角色特别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但是就是对这个主角群很萌,主角们的互动很有爱,四个人在一起构成1+1大于2的效果。如果说一定挑一个的话,我比较喜欢目前还有点神秘的兰迪~~~
对零轨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小怪太丑了。。。。。。这个真是被古剑养大了胃口了。。。。。。。。。古剑比起国际主流游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美工人设真心没话说。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后面想到别的再说。总之对零轨很喜欢,看到碧轨的预告,还是这个主角群,下定决心买碧轨了,如果没有汉化版的话,最多把谷歌翻译开着旁边放一本日文平假名片假名的书{:3_15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