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838515 发表于 2011-4-3 17:23

PC和游戏机软硬件50年的历程

[经典和回忆]
你玩游戏吗?我指的是PC游戏或者TV游戏。当然,你一定玩游戏,就算现在不常玩了偶尔也是会玩的,就算现在不玩了过去也一定玩过。
从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到现在已经接近50年了,我们接触的游戏当然没有那么古老,不过至少已经有两代人的童年是游戏机陪伴的,看到几个古老的游戏机或者看到几个亲切的游戏画面就想起往事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从《坦克大战》到《大航海时代》,从《仙剑奇侠传》到《星际争霸》,每个游戏都带给了我们快乐,也留给了我们一个个记忆的碎片。
每次看到那些古老的游戏画面都倍感亲切,总想去温习一遍,然后再夸赞一下那些古老的游戏何其经典,多么多么吸引人。其实那些粗糙的画面和原始的设计如今谈何吸引人?我们只是在寻找自己的记忆碎片罢了,我们真正怀念的是过去的回忆,而不是什么经典游戏。就像看老照片一样,不是因为那些老照片的色彩多鲜艳,只是因为那里面有自己的影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今的新游戏做的都很不错,只是自己已不再是当年,既没有那么多游戏的热情,也没有多少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了,也只有那点玩“经典”的兴趣。
《三国志》已经到第11部了,《极品飞车》也到了第10部了,所有的游戏都在新技术和新创意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画面越来越艳丽,场面越来越火爆,剧情越来越丰富,设定越来越有趣,游戏越做越精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玩家乐在其中,一批又一批的玩家在里面留下了自己的记忆碎片,10年后《三国志11》和《极品飞车10》等游戏就会成为这些玩家时常怀念的“经典之作”。
也不是每个人都对游戏有这么多的想法,更不是每个人都热衷于这些游戏,但无论如何,游戏早已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
[两大分支]
PC游戏和TV游戏是电子游戏的两大分支,其中TV游戏机是从街机演化而来,而便携的掌机又是从TV游戏机演化而来,这三种游戏专用机本身都属于游戏专用机的范畴,各自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虽然同属电子游戏,但PC游戏和TV游戏的差别不仅仅是平台,它们发展的路程和结构也完全不同。
PC从国家级计算工具演化而来,之后是企业级计算工具,最后到个人计算工具,其本质是计算工具,游戏只是其中的一个附属功能。虽然这个附属功能近年来越来越惹人注目,但PC的最基本价值永远是通用型工具。因为PC的通用性特点,PC游戏的发展基本上不会考虑到“平台”的问题,把游戏软件从一台PC考到另一台PC不需要“移植”,这点让TV游戏开发商极为羡慕。PC游戏的开发重点不是平台的占有率,而是开发出的游戏能否得到认可,是否受欢迎,因此PC游戏开发商可以无所顾忌的把绝大多数资源放在游戏的开发上。
而TV游戏则在平台的分化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绝大多数TV游戏都只是出现在一个平台上。TV游戏的平台限制始于家用游戏主机的竞争,家用游戏主机的竞争让TV游戏开发商无法置身其外,TV游戏开发商除了游戏开发以外,还要在平台的选择上付出很大的资源,选择了一个平台就意味着无法在其他的平台上出现同款游戏,因此TV游戏开发商除了承担游戏的制作风险外还要额外承担家用游戏主机平台的市场风险。“移植”潮流的兴起则是1994年之后的事了,在那之前,TV游戏开发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游戏界的影响力较小,直到SONY进入游戏界后才有所改观。
除了平台的差别外,PC游戏和TV游戏各自针对的玩家群体也有很大的不同。PC游戏的最早玩家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工作者和开拓者,想吸引这群玩家的参与仅仅用通俗性游戏显然是不够的,早期PC玩家更热衷于较为复杂的、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方式,因此可以把早期的PC玩家称为“精英玩家”。而TV游戏的初衷就是走入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因此TV游戏都是从通俗型游戏起步,TV游戏的早期玩家可以称为“大众玩家”。
近年来随着PC的普及,PC玩家正在迅速的向着通俗性方向发展,而TV游戏在发展到更丰富、更复杂的阶段后已经培养起了一批“非大众玩家”。结果是PC游戏和TV游戏从两个起点出发,逐渐向同一个类似的方向发展。
[从鸦片到艺术]
无论是PC游戏还是TV游戏都曾经被视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当时的主流媒体把相当一部分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推给了游戏,貌似没有游戏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宣传使得整整一代人都对游戏投以盲目的敌视态度,好在如今抱持这种论调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游戏,才会有更多的人以理性的态度来享受游戏。
不知道是不是和游戏市场的巨额利润有关,中国主流媒体已经不再充当卫道士了,国家体育总局不但成立了电子竞技部,而且政府还把游戏当作经济项目之一,大力鼓励发展国产游戏业,至此游戏在中国才算被平反,游戏玩家们也乐观起来,甚至开始称电子游戏是“第九艺术”。从“精神鸦片”到“第九艺术”,中国的游戏产业也算是迎来了一个契机,国产游戏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精神鸦片”也好,“第九艺术”也罢,这些诋毁或者吹捧都放到一边,对我们大家来说,游戏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供我们娱乐消遣的工具而已。绝大多数电脑用户都有这种认知,坐在电脑前玩会游戏是件很惬意的事,打开电脑进入游戏是很多人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老朋友相聚踢场实况足球或者推几把星际争霸已是很多人的惯例了,我们都知道,游戏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问题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的出来,游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游戏是什么样子的?仅过了怎样的发展才到今天的样子?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回顾过去,放眼当今,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背后的故事。
[启蒙时代——电脑篇1,起源]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522_44509.jpg
60年前的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全称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ENIAC可以在1秒钟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也可以在1秒钟内完成500次的乘法运算。ENIAC由18800个真空管组成,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30吨,耗资48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多万美元。功耗是140kW,非常惊人,据说每次启动,整个费城西区的供电系统都会受到影响。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而制造出来的,当时应该没人想到今后会有人把“电脑”买回家玩游戏。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559_22168.jpg
这台30吨重的庞然大物运作了9年,之后就进入了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虽然当初的这台大家伙和我们今天用的电脑相去甚远,不过其工作原理和当今的计算机是一样的,1946年的情人节从此被记入了史册: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问世。
[启蒙时代——电脑篇2,演化]
ENIAC的问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过一直都作为政府专用的试验用设备存于办公室,真正被世人认知的是UNIVAC。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648_22893.jpg
ENIAC的主要设计者Mauchiy和Eckert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公司EMCC,并且在ENIAC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部民用级计算机——UNIVAC,这台UNIVAC于1951年6月14日正式交付给了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
1952年下半年,美国朝野都忙于为翌年大选做准备。连任两届的杜鲁门不再参选,共和党推举出总统候选人是62岁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二战里曾指挥盟军诺曼底登陆,立下赫赫战功,但退役后能否担当总统重任,谁也拿不定把握。当时,新闻传媒普遍看好民主党的竞选人——演说家阿德莱•史蒂文森,而舆论则普遍认为二人旗鼓相当。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来预测大选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以438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由于UNIVAC的依据是5%的选票,因此很多人都对预测结果表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因此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拒绝报导预测结果。
当选举结果正式公布的时候,其结果和UNIVAC的预测完全吻合,误差率不到1%,从此整个世界都对计算机有了全新的认识。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计算机,而标志着计算机从试验室走向社会的标志就是UNIVAC。国际舆论通常认为: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因为电脑最终走出了科学家的实验室,直接为千百万人民大众事业服务。
UNIVAC在计算机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不过Mauchiy和Eckert当时并没有从UNIVAC上挣到任何钱,实际上他们二人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了至少18万美元,这也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公司EMCC的破产。EMCC从始至终只有Mauchiy和Eckert两个人,二人都不擅长经营,不过二人的努力对计算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启蒙时代——电脑篇3,IBM 701]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730_90300.jpg
PC时代的缔造者IBM公司成立的也非常早,于1911年6月15日在纽约成立,注册名是CTR公司,当时的CTR公司是由Computing Scale Company计算测量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制表机器公司和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mpany国际时间记录公司三家公司合并而成,CTR公司成立之后负责的业务相当广,财务处理机、制表机、穿孔机等。CTR公司于1924年正式更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简称IBM。
IBM公司和Mauchiy、Eckert的EMCC公司是截然相反的公司,IBM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活力,并且一直定位于提供商业用办公机器,直到今日,IBM依然是世界顶尖的一流公司。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753_18537.jpg
在ENIAC的启迪下,IBM决定开发计算机市场,1951年,IBM公司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它叫IBM 701,这台存储程序计算机和ENIAC一样也是为美国军方制造的。
[启蒙时代——电脑篇4,摩尔定律和Intel]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831_57345.gif
1965年4月19日,戈登-摩尔在一次演讲中公开提出了一个推断:芯片容量每12个月增长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的“原型”。
这个“原型”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摩尔定律不太一样,那是因为戈登-摩尔在1975年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一次修改,芯片容量从每年翻一番改成了每两年翻一番。“摩尔定律”这个名字也不是戈登-摩尔的主意,是他的一个朋友替他起的这个名字。
戈登-摩尔并不是发现了一条真理,也不是想“创造”一条真理,他只是希望通过说明这种现象能够让大家对芯片的发展趋势投入更大的关注,着重强调了技术革新的速度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行业。
一般情况下,这种按照过去的成就来推断未来的成就的纯经验性预测都是以失败收场的,但这次不同,半导体业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突飞猛进的态势,不但达到了每两年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近两年甚至超过了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
有很多人都断定摩尔定律这种无根据的经验性预测很快就会被打破,不过摩尔定律一次又一次的保持了正确性,使得摩尔定律被奉到了真理的高度,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这从侧面体现了美国硅谷对技术所抱持的乐观态度,摩尔定律伴随着这种乐观态度对技术本身又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855_93990.jpg
摩尔定律发表3年后,1968年7月18日,摩尔、葛洛夫和诺宜斯共同创立了intel公司,公司地址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Intel公司主要的业务是随机存储器,从这项业务上Intel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为Intel研发微处理器奠定了经济基础。
[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1,Tennis for Two]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3951_23315.jpg
1958年,计算机依然是一个高级计算工具,和游戏没有任何关系。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负责计算机工程的物理学家Willy Higinbotham博士为了让来参观的游客能够在实验室中对各种科研成果产生更多的兴趣,决定做一个有交互作用的东西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能够让游客在实验室中待的更久一些。
一个不经意的小创意,游戏这个“第九艺术”从此跨上历史舞台。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4103_31637.gif
在同事的帮助下,Willy Higinbotham博士总共花了两周就完成了这个创意,一个模拟计算机和一个示波器,一张简单的“网”和一个闪烁的“网球”,速度、引力、弹力都会影响“网球”的运动,参观的游客通过两个控制箱进行控制,这个装置获得了预想的效果,完全吸引住了游客的注意力,甚至让游客把所有的参观时间都花在了这里。这个吸引游客的东西叫《Tennis for Two》,《Tennis for Two》在1959年的传统参观日后就拆除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游戏的全部内容。
Willy Higinbotham博士只是一名科研人员,不是一个商人,不会想到这个不经意的小创意会发展成一个每年几百亿美元的产业。Willy Higinbotham博士把这个游戏拆除以后就继续投入了工作,而1958年的参观者则成为了首批游戏玩家。
[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2,Space War]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4206_19563.jpg
无独有偶,196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Steve Russell和他的几位同学一起设计出了一款双人射击游戏——《Space War》。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4235_22172.jpg
《Space War》游戏画面
《Space War》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它通过新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来显示画面,在上面2个玩家可以互相用激光击毁对方的太空船。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4343_58772.jpg
游戏的玩家使用一对专用的控制器进行操作
《Space War》在PDP-1小型机上运行,PDP-1小型机在当时还是一款革命性的小型计算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只需一个人操作、不需要空调等。PDP-1小型机非常昂贵,只有政府、学校或者企业才会购买,当时能够玩上《Space War》的人非常少。
《Tennis for Two》是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Space War》则是为了一个小圈子里的人自娱自乐,这些不经意的小创意就是整个游戏产业的鼻祖,这两款游戏都不是商业化游戏。
[启蒙时代——游戏机篇1,Computer Space]
《Tennis for Two》和《Space War》都是在商用计算机上制作的小游戏,真正推向市场的专用电子游戏机则是在1971年诞生的。
第一款专用电子游戏机的诞生和《Space War》有很大的关系,当时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Nolan Bushnell从《Space War》上得到了启发,决定把这个吸引人的东西推向市场。

http://hardware.mydrivers.com/pages/images/20070212164437_36991.jpg
世界上第一台街机的名字叫《Computer Space》(简称CS),《Computer Space》的游戏内容和《Space War》如出一辙,两个玩家各自控制自己的太空飞船用导弹攻击对方的太空飞船,除了对方射过来的导弹外,玩家还要注意星球的引力,未能摆脱引力的结果和被导弹击中的结果是一样的。《Computer Space》的显示方式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在设置方面也考虑到商用的需要,区分了单打和双打,投币开始游戏的设置,这些必要的实用设计全部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后世街机的标准设置。虽然《Computer Space》使用的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不过《Computer Space》刚刚走向市场,离家庭还有点距离。
Nolan Bushnell把《Computer Space》摆在一家弹子房里,可惜当时《星球大战》还未出世,那家弹子房的客人明显对星球、飞船、战争等游戏内容兴趣不大,《Computer Space》并未获得成功。《Computer Space》没有成为成功的典范,但作为游戏专用机先河我们铭记在心。
Nolan Bushnell并没有因为《Computer Space》的失败而放弃商用游戏这个想法,他在1972年6月27日和他的朋友Ted Dabney用500美元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公司,这个公司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游戏公司——Atari(雅达利)。

huanghuooo 发表于 2011-4-3 20:10

双核土豆 发表于 2011-4-3 20:22

我第一个游戏是战斧~~~难得我还记着名字..........

emeil 发表于 2011-4-3 20:25

雅达利乒乓球

寒夜至远 发表于 2012-11-2 18:56

真的是好长的历史啊

CensingDrake50 发表于 2012-11-2 19:14

以前玩游戏没人会去注意画质,现在人们要求开始高了

wzzwzzz2 发表于 2012-11-2 20:02

CensingDrake50 发表于 2012-11-2 1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玩游戏没人会去注意画质,现在人们要求开始高了

不是不注意,而是技术的局限导致大家觉得“真实”的画面还只存在科幻电影中,20年前谁也不敢想象电脑能够做出今天这样的画面。





记得2000年看过一篇预测未来CPU发展的文章,那时候好像是刚突破1GHZ大关,人们正狂热的去提升频率,所以,搞预测只能就是机械的按着摩尔定律,去加频率堆晶体管,完全想不到还有双核这种东西。

然后没有然后丶 发表于 2012-11-2 21:40

围观群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C和游戏机软硬件50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