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军人分析《战地3》第二段演示中的秘密
ODG组织全称——OFF DUTY GAMERS,是由美国退役军人所组成的游戏社区团体。他们专门针对设计军事内容的游戏作品,意在为玩家提供权威详尽的分析,让玩家真正了解到游戏作品在军事相关内容的还原是否到位和真实。 他们不想成为“权威喷子”,也并非为了挑刺儿而不择手段甚至吹毛求疵。ODG想从权威的角度为游戏开发商提供建议性的意见,以此进一步提高游戏品质。DICE的现代战争大作《战地3》在上市之前,通过游戏视频已让我们深切感觉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即将来临。ODG对于第二部“Good Effect On Target”的全方位分析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请BF粉和军迷们准备好,ODG权威评述即刻呈现!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UxNjYxOTUy/v.swf
称赞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作品被喷,所以首先,下面将列出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要素: 1、留意海军陆战队士兵离开房顶房间之后的动作,他们谨慎的对周围环境进行排查,寻找可疑或潜在的威胁。 2、队员出门的时候脚下掀起的尘土让人印象深刻。 3、远处狙击手首次开枪之后,队员出门集体贴在墙上待命。注意右边的那位手持M240的“健忘”下士(他将自己名字写在全身各处,似乎担心名字被忘记,所以我们这样称呼他),他负责留意队伍的后方情况,保证队伍安全。
4、在移动掩体的过程中,不断窥视前方情况。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07.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08.jpg
(小心窥视敌人方位,保证自己安全) 5、从头到尾不论直立前进还是匍匐爬行,队员的动作都十分真实地还原了他们携带装备的负重情况。 6、主角和队员NPC的匍匐动作真实了不少,在前一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爬行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滑动,而混凝土材料的屋顶上时则没有出现滑动。 7、破坏效果让人满意,特别是敌方狙击手射击到周围物体上时。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3.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4.jpg8、环境音效十分饱满,不仅表现自然而且我们足以捕捉到周围直升机的存在。这为玩家提供了颇为出色的代入感。
9、画面操控的主角在发射了AT4火箭弹之后,立即移位!这样的做法非常科学,而且符合常理。要知道,在起身面对对方狙击手的情况下,站立时间太久是十分危险的!
建议 根据我们的判断和研究,下面列出来一些需要商榷的细节。我们认为在游戏发售之前指出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武器装备问题 1、M240机枪的弹夹:在视频19秒处,我们注意到队员手持的M240机枪配备了和M249机枪一样的弹夹。我们没有找到资料表明M240机枪可以这样混搭弹夹。对于这个较为明显的部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提出来。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17.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18.jpg
(挂着M249弹夹的M240机枪) 2、AT4反坦克火箭筒:该武器在视频中无疑是主角。首先,在与队员和主角身体比例进行比较之后,我们认为视频中的AT4体长似乎有“缩水”。同时,我们断定该武器为AT4 CS版,即“Confined Space”。(这种版本适合在城市作战行动中使用,限制了尾焰的AT4允许士兵在房间内发射火箭弹)这个版本的AT4增加了一个握把,不过在视频中出现了偶尔消失的情况。除此之外,这把AT4在视频中还有一些问题: 1、请注意开门之后,首当其冲的队友背后只背了一把AT4(只有他在整个视频中装备了AT4)。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8h_191/01.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8h_191/02.jpg
(背上一把AT4)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7.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8.jpg
(背上又有一把AT4?) 2、到队友交给你火箭筒的时候,他背上有多了另外一把。另外,由于尾部较大的开口呈八边形,所以滚动AT4的结果,理论上它会转圈圈。还有,对于这种反坦克火箭桶,我们非常不建议任何人去滚动它。正因如此,队友将AT4开口对着二号队员的屁股就这么滚过来,明显有些欠考虑。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25.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26.jpg
(注意AT4尾部喷口,八边形的大于前开口,稍微有常识的朋友都应该能想象出滚动这样形状的物体的运动轨迹) 3、抛开AT4能否直线滚动的问题不谈,在滚动的时候,把手跑哪里去了? 4、RPG和AT4明显是有区别的。而当我们主角刚刚拿到AT4时,屏幕左上角的任务提示要求玩家“捡起RPG。我们相信能在游戏检测的时候被发现,所以问题不大。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27.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28.jpg
(Pick uo the RPG)
5、AT4是一种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无法重复使用的武器。这个价值1500美元的一次性产品,在发射完成之后即可扔掉。但在视频2分03秒出,当主角发射AT4之后,不论是他的动作还是右下角的显示,都预示着玩家将更换弹药。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39.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40.jpg
(换子弹?)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29.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h_188/30.jpg
(RELOAD 提示)
6、寒霜2引擎带来的爆炸效果我们非常喜欢,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可能在没有确定建筑物没有任何平民的情况下允许这种可能摧毁整栋建筑物的进攻方式,这还可能给周围带来潜在威胁。
二、行动步骤问题1、“Moving,Moving,Going”???——当3名队友在进行掩体转换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现实中对于“健忘”下士这样垫后的队员,我们会轻轻拍打他提示他小队需要马上前进。而在视频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拍打”动作。接着,(视频41秒开始)当他们开始转移掩体的时候,前两名队员说的“Moving”,而垫后的队员却说的“Going”。这个问题不是特别严重,不过我们还是提出来为妙。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19.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0.jpg
2、环境认识:在周围有威胁的情况下,队员需要立刻观察四周,寻找最好的躲避地点。在视频后半段,我们明显认为队员1、2对于狙击手并不太重视—— 1号队员不但半跪姿态,还有抬头远望的动作;2号队员则非常有才的让自己暴露在墙的洞后面。除非我们非常确定对面的狙击手是个白痴,所有人都应该躲避在非常安全的掩体后面。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29.jpg]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1/03/20110317_1/30.jpg
(队友很勇敢) 总结 还是要说,请大家不要误会我们。DICE明显做的很棒,弊端肯定数量少于优秀部分的数量。而且在游戏还没有上架之前,我们相信DICE的制作人或多或少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我们会依然继续关注《战地3》的相关情况,如果有新视频和相关资料发布,我们会继续我们的工作!
对于有这样权威的“吐槽”组织,如果我是DICE的制作人,我会非常非常欢迎。他们的建议对于游戏品质提升有巨大帮助,这简直比花钱请所谓的“军事顾问”来的划算! {:3_153:}这个ODG的很多提议是不错的,不过,他们别忘了,这BF3毕竟不是FP3。。。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1 不愧是专业人士!!!!!!!!!!!!!!! 战地一都还没玩过。。。 不懂英语- -但是还是傻呵呵的看了一边视频……随后才发现下面居然有汉语解释……啊……又看了一遍- -才发现- -ODG真的是很强悍啊- -我都没发现- -虽然感觉后半段那些士兵在找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