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航嘉,及其电源爆炸事件前因后果。(非常长,超级长,要有耐心,没耐心的也不用回贴告诉我了)
本帖最后由 woshikecao 于 2011-3-2 12:39 编辑航嘉(Huntkey)
国内的PC电源龙头就是航嘉了,航嘉最近开始宣称自己是“世界第六大电源厂商”,很是不把那些美资日资台资的电源模块厂放在眼里。撇开航嘉样样不少的小把戏不谈,航嘉的东西和产品线算是国内数一数二。航嘉目前针对家庭应用的冷静王系列,定位大众化的百盛BS系列,针对玩家的多核系列,“服务器级”的磐石系列(早些时候在磐石系列之上还有极能系列),还有一些特殊命名的网飚、宽幅小子、绿盾等产品,还有为数众多的出口型号。
航嘉最近开始在300W以下普及2.3版(2.3版对300W以下产品不要求双路12V,廉价啊。不光航嘉,最近好多的国内的其他牌子都有不少产品借此机会升级到2.3版了),猛打效率牌(声称效率高于83%,除了通过80plus的三个型号之外都不靠谱),开始装模做样的提出航嘉自己的电源标准。
航嘉的东西在内资品牌当中还算比较厚道,中高端产品的低压输出滤波电容采用了相对安全的台湾智宝(不过5Vsb的电容还不大成),扇子用得也相对不差。整体工艺一般,高端产品的散热片习惯于在小散热片上打更小的“补丁”,而不会另花钱去独立开模。300W及以上的产品(例如冷钻Vista,也算是国内零售渠道300W中比较厚道的产品)都还算可以,没啥亮点,但足够厚道,在国内厂商里面已经算难得了。至于300W以下的形形色色的航嘉产品(长城也一样),设计比较老,内部很简陋,用得料也不咋地,这些都明显得很。不过实在在意预算的话,倒也可以信任,毕竟航嘉的售后渠道还算不错,绝大部分配件也没有敏感到跟专业的测试仪器相当的程度。当然,放得这么低的评价尺度只限于内资品牌范围。
但如果按照玩家的角度来看,航嘉的表现可以说两极分化。高端产品磐石800(600W)的水准还不错,有源钳位。号称采用了美国大厂Ti的软开关技术,效率虽然远达不到宣称的85plus,但还算能勉强80plus,上下两块PCB板,用料还算扎实,也加上了几颗固态电容赶时髦。只是价格确有点奔着800W电源去的感觉(估计卖场里不少是被JS当作800W的东西忽悠给买家的)。几个待国内发布的更大功率的产品倒是令人刮目相看,英文名称Cable Master系列,一举拿下80plus一银(900W的HK1000-11PEP)一铜(800W的HK901-11PEP),算是给内资厂商争了口气。让人不免对这些产品在国内上市有些期待。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2.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3.jpg
而08年航嘉的中端低端产品则比较沉闷。自用了同步整流技术的300W的R80、600W的F1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可喜的产品。几乎一直是在“新瓶装旧酒”。把磐石355U(上图右)换个壳子,加上14cm的扇子就叫“冷静王超静音版2.31”(上图左);“冷钻1.3版”直接改标成“冷钻2.3”,差点让人和稍微强一点的“冷静王钻石版Vista 2.3版”分不开;“新品”多核X2几乎就新在比“多核DH6”多缩水50W。而航嘉号称要推出大批正激型号的产品,但总是感觉雷声大雨点小。采用“磐石II代技术”的270W正激型号“磐石315”一直货况和价格都不理想,现在“磐石II代技术”的第三个型号,400W的“磐石500II代”终于卷土重来,目前还没有评测,品质方面无从知晓,但凭借与前代磐石500极为一致的价格,应该会延续前辈磐石500的辉煌(磐石500虽然东西不咋地,但名头很响,“服务器”用的“500W”,最关键的是价格在400W电源中还相对便宜,很适合“国情”)。不过可怜这“磐石第II代”技术,像一张膏药,被航嘉随意贴了。从“磐石315”到“磐石800”再到“磐石500II”,经历了“正激拓扑”到“有源钳位”,再到磐石500II代航嘉回避谈“正激”还是“有源”。看来这“磐石II代技术”是航嘉想啥就是啥了。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4.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5.jpg
其实这些年航嘉的进步也还是有的。在冷尊、宽幅王II的时候,航嘉还懒得重新设计,简单的把主动PFC通过额外的小板硬塞进去,替换至被动PFC型号的大电感的位置(上图左)。而到了多核R80和多核F1这两个产品这,航嘉总算能把电源内部设计得顺眼一些,但还没有散热片一体化,在散热片上还用的小板(上图右,R80局部)。不过R80的市场定位算是相当的失败。确实,R80这个东西成本并不比市面上相当一部分的400W的产品低,但额定300W的电源卖到400W的价格,却在一些别的细节上粗糙处理。没有全包网,也没有超静音的噪音水平,光是狠吹那个趴在80PLUS线上的效率表现。这是在当海韵安钛克康舒之类的这个级别的对手不存在么?还是说期待消费者和商家把他们统统当成杂牌?另外航嘉近期在中端产品中会推出“满足80plus的铜牌标准”的450W R85,有源钳位+交错式CRM主动PFC,倒是很让人期待内部的拆解和实际的表现。也不知道会不会重蹈R80市场定位失败的覆辙。
航嘉还有个二线品牌百盛(Belson)。百盛这个品牌的定位经历了几次变化。体现在电源上,最开始航嘉的BS系列的编号“BS”就来自“百盛”的拼音。BS系列定位于大众化的产品。功率范围200W至270W。定位和冷静王标准版(220W)和冷静王加强版(250W)是相近的。这个系列最大的失败就是名称混乱。一般消费者单独凭借名称根本无法了解这个系列产品的高低新旧关系。BS2000(200W,1.3版)、BS2006(200W,2.3版)、BS3000(220W,2.31版)、BS3200(220W,1.3版)、BS3500 2.3版(270W)、BS3600(270W,2.31版)以及一些停产了的型号BS2000+等等。这些产品有8CM风扇的,也有12CM风扇的,功率和型号之间的关系也相当令人头疼。BS系列的产品型号多,版本更新得往往比冷静王系列快,价格相对冷静王系列略低,但东西本身其实和冷静王系列差不多。而现在BS系列归入航嘉,百盛单独开辟了自己的系列,例如百盛绿盾。和航嘉的那些也没大区别。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就是百盛牌子下的产品的铭牌上直接标“峰值功率”、“最大功率”,压根就不提额定功率,额定功率那是靠用户去猜的。
航嘉电源现在出口、给国外通路商贴牌也相当的猛。之前曾经有航嘉OEM的型号在扶桑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新闻,淘宝上也时不时冒出航嘉的出口韩国匈牙利波兰之类地方的型号出口转内销,在法国在巴西也有业务。近些年,终于看到航嘉和美国著名的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合做,凭“性价比”开拓IT产品非常成熟的北美市场了,宣传得有声有势,在米国群众中影响颇大。于是我们终于有机会看到航嘉在国外专业媒体上和那些国际品牌同场竞技了。例如Hardwaresecrets这个很专业的网站前后做了几次航嘉的电源评测,被测试的都是航嘉中端的外销型号。其结果如何呢?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6.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7.jpg
第一个测试的是Green Star系列的450W(LW-6450SG),如上图左所示。航嘉官方在这个Green Star外销型号中宣称转换效率85%。电源铭牌上赫然写着:“OUTPUT WATTS:450W(输出功率:450W)”。上图右是国内卖的额定功率400W的多核DH6。结构大致一样,差异上主要有:左边的这个没有PFC,右边的DH6是多了个被动PFC的电感。不过去掉PFC还能减少损耗;左边的两颗大电容都是1000uF,右边DH6的是两颗820uF的;左边的EMI部分、整流桥等稍微好于右边的DH6。看来航嘉的这个450W外销货就是个无PFC版的略作加强的多核DH6,按说额定功率450W也差不多。测试开始,在90W、180W、270W这三个功率点上转换效率表现神勇,一个老式的半桥结构的电源,110V的输入最高都达到过84.4%。尽管是最高的效率数据才如此,还算航嘉总算摸到的自己宣称的效率值。看来航嘉真舍得在外销型号上下料,用的都是好管子,绝非是国内卖的那种。不过在结果在41.5度的环境,450W左右的功率点上,2分钟不到电源炸了。不仅如此,备份的第二颗也炸了。在360W这个功率点,效率从270W时候的83%暴跌至73.6%,看来这东西严格说也就是个300W出头的水平。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8.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09.jpg
第二个测试的型号,上图左,是航嘉当时压箱底的东西,航嘉英文网站列为服务器电源的Titan 650W(HK650-52PEP),只不过是被Best Buy的子品牌Rocketfish拿去贴了个700W的牌。买这电源花了这网站$165。和国内卖的多核F1(上图右)那是相当的像。输入端整流桥上加了散热片。5V/3.3V输出采用同步整流技术,50度5W小时MTBF,相当高的指标,这等于宣称了50度的额定功率标定。测试结果是这个Rocketfish 700W 完成了50度下700W的输出考验。各组电压非常稳。纹波水平很一般,满载时12V 92.6mV(Hardwaresecrets这个站点的纹波测试在外媒中并不是最严格的,真正要看“厉害”的纹波测试去X-bit labs看)。效率在500以内能保持在80%以上。在极限的过负载测试中通过了770W的直流输出。航嘉扳回一局。
第三个测试的型号,是航嘉给Best Buy另一个子品牌Dynex贴牌的400W,和第一个450W结构是一样的。差异是两颗主电容和主变压器相应缩水,缩到DH6之下了。一次侧没有变化,二次侧的管子有所变化,但管子指标还是一样的。测试结果,航嘉再次过关。45度下通过满载测试。就是纹波难看了点,满载时12V1达到113.2mV,恰好“还算合格”(这个结果换到X-bit labs的测试肯定就不合格了)。不过这个表现相对于当时$80的售价,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第四个型号,航嘉的自有品牌V-Power系列550 W (LW-6550SG,不过实际上是Green Power系列,原文已经订正,航嘉在这里两个系列对应了同一个型号),英文官网宣称>80%的转换效率。内部和第一个测试的LW-6450SG十分相似。只是整流桥和PWM的管子有所加强,和Rocketfish 700W一致,只不过是整流桥上没有散热片。二次侧和LW-6450SG相比12V管子一致,5V的管子有加强,3.3V的管子有减弱,总体上来说在一个水准。铭牌上写着“OUTPUT WATTS:550W”。测试结果,和第一个型号非常接近,325W输出的时候的效率非常好,最高85.3%,电源在挑战550W的时候华丽的炸了。而在前一个测试点,输出427.3W的时候,各路的纹波已经很不成样子了,转换效率也快速跌倒了77%。也就是说这个电源实际的水准不超过400W,在350W以内还算好电源。一般来说一个电源炸机,主要是一次侧高压区的PWM管子出问题。二次侧的管子电压低,出问题的时候没啥动静。这次航嘉加强了PWM侧的管子,实际上也确实比第一个型号LW-6450SG “能扛”了一点。不过最后PWM管还是炸了,而且就算没炸的时候,输出那边早就一塌糊涂了。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10.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11.jpg
第五个型号,上图左,航嘉自有品牌Green Star系列的350W (LW-6350HG)。输入侧整流桥和V-Power 550W完全一致;PWM管和第一个Green Star 450W以及第三个Dynex 400W型号一致,但封装小,散热稍微不容易处理。二次侧相比Green Star 450W在12V的管子指标上缩减到80%,而3.3V和5V则保持一致。“OUTPUT WATTS:350W”。航嘉在内地市场与之最接近的产品是上图右所示的350W的磐石400。二者相似度较大,例如在低压输出侧的结构和用料二者相似。有些地方相比磐石400相比稍弱,例如35mm主变压器尺寸小于磐石400的39mm;例如两个主电容仅470uF,而磐石400两个主电容820uF,但考虑到国内国外电压输入的差异,前者在110V时的容值470uF还比磐石400在220V输入时的容值410uF高。而根据和Green Power 450W的功率管的纵向比较,我认为LW-6350HG的功率水准和350W的磐石400还是可以比较的。测试结果,279.5W以前还非常的好。效率80%以上,最高测到84.2%,算是不辜负Green Power系列85%转换效率的广告词。纹波表现还好,12V不超过34mV。电压也比较稳,还保持在3%以内。但是在350W的测试点,电源再次炸了。虽然没有550W那次劲爆,但PWM管子也短路了。
相关测试链接: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527/7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556/7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557/7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668/7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672/7
Hardwaresecrets测试了航嘉的5个型号,3个炸机,2个幸免。三个航嘉自有品牌的倒是都炸了。看来这全球第六大电源厂看来在这块还挺一致。不过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另外国外一个知名电源测试网站Hardocp,简写作,恰好测试了剩下的两个没有炸的型号。让我们接着来看。
先测试了Dynex 400W,温度保持在45度左右。因为的负载点取的5V和3.3V的比例相比Hardwaresecrets高了一点,结果总效率均掉到了80%以下。在输出300W测试点的时候,电源炸机,还打坏了他们的限流电阻。更换了第二台重新测试,每次在输出200W的时候就自动断电,几个小时后才能恢复,然后再测再断电。这次航嘉的保护是不是太灵敏了?
接着测试了Rocketfish 700W,温度45度,效率依然不超过80%。在120V输入条件下顺利通过所有测试。但在100V输入条件下,在满载测试点,第一台电源无法持续输出超过2-3分钟。而第二台电源会在满载时几分钟后发出“pop”的响声后,继续运行一分钟内关机。不过Rocketfish 700W的这个表现也在意料之中,航嘉在国内宣传的“三段式PFC”实际上是为一个并不成功的技术方案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非要用主动PFC搭配老式的半桥结构,对电压的适应性并不好。在接下来的动态性能测试中,Rocketfish 700W表现一般。在输出质量的测试中,在535W输出时纹波表现很好,但在满载时纹波质量恶化得十分严重,5V纹波90mV,3.3V纹波80mV。最后的结论:Rocketfish 700W勉强算是个550W的电源,真是不给航嘉面子。
相关测试链接:
http://enthusiast.hardocp.com/article.html?art=MTQ5MSwxLCxoZW50aHVzaWFzdA
补充花絮:航嘉曾经以在Hardwaresecrets做广告为诱惑,让Hardwaresecrets撤销最先出来的那则炸机评测。看来航嘉不打算自己改头换面,实标产品,把用在国内媒体上的封口费招数拿来对付国外媒体了,以为Hardwaresecrets在索要灰色收入呢。结果被Gabriel毫不犹豫的在网站blog上公布了出来,航嘉再次闹了笑话。不知道Hardwaresecrets日后接着又测试了四款航嘉,是不是因为Gabriel觉得航嘉玩这种小动作玷污了自己的人格,跟航嘉卯上了。更麻烦的是,这事不再像以前知者寥寥,被众多国内媒体转载,算是航嘉的一次公关危机了。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blog/113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航嘉中低端的都炸了,而且也暴露了其他一些问题。700W的得意型号在100V输入的时候也有缺陷。其原因是什么呢?恐怕是方方面面的。
第一点,是航嘉自己在产品命名时候的混乱。航嘉把在国内惯用的型号、产品名称比实际额定功率高50甚至200的这种小伎俩拿到国外去了。一般来说,航嘉的实际额定功率比其型号低100。电源业界对额定功率(Rated Output Power)的英文标法并不统一,“Max. Power/Output”有的厂家指额定功率,有的厂家指峰值功率(Peak Power)。但如果厂商只标了“Max. Power/Output”的时候,一般是指额定功率,这个和国内的风气恰好是相反的。但航嘉就把这风气直接搬到了外销型号去,例如目前航嘉英文网站上的80MASTER系列,所有的型号的功率都是照着型号数字标的。其中的HK701-11PEP(对应内销的磐石800),80PLUS记录的额定功率600W,但网站上仅标出“Max. Output Capacity: 700W”,我想是个老外都会理解为700W。这就不单是小动作,而是彻头彻尾的虚标了。我不怀疑磐石800能输出700W,但输出700W的时候就达不到80PLUS要求了。像第四个型号,所谓的“V-Power 550W”或者说实际上的“Green Power 550W”,绝对有这个成分,至少虚标了100W。
第二点,对于测试的两只Green Star系列,问题就不这么简单了。前面我们分析过,Green Star系列的两个型号和我们已经熟知额定功率的内销型号相比,并没有关键性的缩水迹象,就算是缩水,也绝对不超过50W,何况有些地方还有所加强。而且Hardwaresecrets测试的几个样品也表现出了内销型号所达不到的高转换效率。这个系列很可能是实标的。问题出在航嘉的功率标定方式上。航嘉这个档次的电源的功率标定都是在220V输入,25度室温下的。而Hardwaresecrets和这些北美网站的测试一般是在110V左右输入,45-50度的环境下考验电源的,而且要运行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绝对不是拉上去随便截个图就了事。这时对25度标定额定功率的电源,就要考验电源设计的合理性,和用料的厚道程度了。比如Rocketfish 700W,虽然极有可能虚标了100W,但用料相对足,而且号称额定功率是在50度下标定的,也基本上安然无恙。但Green Star系列就没这么幸运了,至于航嘉DH6,X2之类的内销型号就更不要指望了。
航嘉在220V环境下积累的“经验”,拿到110V环境下就可能出问题。举个例子,整流桥在工作的时候是很热的,尤其是110V输出下,输入电流两倍于220V时的电流,发热量就是四倍了。很多大厂电源都会在这里加个散热片,或者把整流桥直接贴在大散热片上。Rocketfish 700W在这里就加了个散热片。但Green Power系列就啥都没有。就一个小散热片,航嘉在多核F1舍得用,多核R80舍得用。在什么冷尊、DH6,最“新”的多核X2都不舍得,还都非要把整流桥贴着主电容摆。这些航嘉目前的市场主打型号类似的缺陷还有很多。有些缺陷在220V环境下不是啥大问题,但拿到110V环境中就比较严重了。这也是本文一直更看重航嘉新设计的产品,而对原有的,或者是新瓶装旧酒的东西非常不感冒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点,即使是25度标定的功率,设计得完善、合理的话还是可以通过测试的,至少不会轻易的炸机。Hardwaresecrets测试过的产品中,也有很多25度标定额定功率,但通过了所有测试,有的还能完成过负载的测试。而有些产品即使是无法通过,但也启动了保护措施。即使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因启动保护而关机,也没有像航嘉那样出现效率暴跌的现象。航嘉产品本身的缺陷是少不了的。炸机的几台样品的过温保护似乎过于迟钝。而在站测试的第二台Dynex 400W,过温保护又过于神经质。航嘉的这几个电源的炸机,很可能跟温敏电阻无法正确的测定电源内部的温度,导致散热风扇的温控和过温保护失灵有很大关系。不管最终是不是这个原因,航嘉在这个地方处理的细节和一些台系厂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下面的三幅图,最左边的是航嘉的热敏电阻位置,PCB正面贴近二次侧散热片的一个位置,但工艺上无法保证会靠上散热片,更无法保证能“贴”在散热片上。这种温控做法的在内资厂中非常常见,远不止航嘉一个。而中图和右图给出的是一些处理得比较好的方式。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12.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13.jpg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14.jpg
索性扯远一点。航嘉这样的国内龙头尚且如此,可见内地市场的平均水准咋样。那些实力还不如航嘉的其他内地品牌,那些更山寨的品牌如何。航嘉至少没搞出纸糊PFC,没搞出两百多瓦的电源标到500来瓦的事情,也没出过那种内部空得从散热孔看进去几乎看不到元件的空气电源。也不都是厂商的责任。比如媒体这边,一方面是很少有媒体有实力去用自己的独立平台去严格的测试国内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国内媒体的文章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以广告费为导向的软文,不管实际的东西缩水多厉害,大家都是100分,都是用料精良、做工优秀,让消费者很难详细的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质量到底如何。另外消费者本身也有责任,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一百出头甚至不足一百的廉价电源更感兴趣,或者是对电源的要求也只满足于功率上、甚至仅仅是型号上的数字。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是内地电源市场整体山寨化,劣币驱逐良币。不仅国内市场如此,而在越南的一个DIY网站上的“黑名单”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国内市场的品牌和型号光荣上榜。看来越南兄弟们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啊。
花絮二:航嘉在“贿赂门”后在YouTube上放出回应,先说航嘉的V-Power标签不同(本来Hardwaresecrets测的就是完全同型号的Green Power系列)。然后在上负载仪拉到了550W(注意,220V输入,室温环境,电源敞开摆放,温度未知,反正演示的人穿着外衣)接着就是吹嘘550W下“只有”95mV的纹波多么优秀。满载测试时间长度未知,反正整个视频算上前面一大堆废话和中间的过场一共3分35秒。航嘉的回应的水平简直就是把各位看官当小白骗。接着Gabe放话,他还会自己掏钱买贴着V-Power标签的550W来测试的。唉……航嘉的回应好歹高明一点啊。
花絮三:截稿日的新闻,航嘉相关负责人出来表示大致三个观点:“航嘉相信自己的产品品质,没必要屈从于报道负面的媒体”,也就是说我就这样了,不会屈从你的;“该网站第一次测试的产品不是航嘉产品”,小样,换了马甲以为我就不认识你了?Hardwaresecrets网站的内部图可是连你用的啥管子都拆出来了;“那家网站获得的结果,也可能是在非正常测试环境下获得的。”原来只有航嘉那种室温下把电源摆在外面测的那种才叫正常测试环境。我们的“世界第六大电源企业”能不能不要越来越幽默?[此处删去fq语一句,Travis临时注]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73602.htm
补充:
航嘉在欧洲的影响力也相当的大。法国专业测试站点CanardPC在08年2月的时候也测试了航嘉的两款电源,分别是LC6550G(和咱国内的磐石500内部结构是一样的),高效率版本的Green Power系列的LC6550GP。
这回航嘉没有任何迟疑的在铭牌上,标注了12V/5V/3.3V联合输出功率550W,按照一般厂家的标称方式,这就意味着额定功率大约570W。可旁边的“Peak Load”峰值功率一栏也写着550W,自相矛盾,另外+5V和+3.3V联合输出功率达到史无前例的315W(用电流乘电压再相加,算一下看看),这又不知道是唱的哪一出了。
http://www.itocp.com/html/psu/domestic_psu/image021.jpg
但实际上,两款电源均在550W负载的时候炸机。LC6550GP甚至在400W的负载下,也没能坚持5分钟。(这次是220V室温条件,航嘉是炸机专业户?)
效率上LC6550G大致在75%至80%之间;结构新一点、高效率的LC6550GP大致在80%至85%之间。航嘉在这点倒是没口胡。LC6550G的待机效率(+5Vsb效率)非常之低。
虽然配备了被动PFC,但两款电源的输入电流谐波都超出了欧盟准入条件IEC61000-2-3的标准,实际上达不到在欧洲销售的要求。
纹波测试,5V输出刚刚满足不超过50mV;动态测试,12V会过冲到14V,严重超标。对后面的设备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危险。
因电源无法长时间负荷400W的负载,这两台电源未能完成余下项目的测试。
总结:CanardPC用一系列豪华的检测设备,再次判给航嘉一个“不及格”。
链接:
http://www.canardpc.com/dossier-46-LC_Power_LC6550G_P__2_0_550_Watt.html
06年前的航嘉还是不错的 这只能说航嘉的电源设计的12V输出能力不怎样...甚至还不如康舒IP之流:lol 这只能说航嘉的电源设计的12V输出能力不怎样...甚至还不如康舒IP之流
luciferdd 发表于 2011-3-2 12:09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
康叔是排名第三的台系厂商,虽然IP系列一般
但是康舒总体水平,是狩猎钥匙跳着脚也够不到的
而且IP系列比很多狩钥匙的产品不知要好多少了 不知道长城怎么样。
印象里长城猫腻比较少。 不知道长城怎么样。
印象里长城猫腻比较少。
chenhehehehe 发表于 2011-3-2 12:31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这里看吧
http://bbs.3dmgame.com/thread-1801879-1-1.html 之前航嘉额定400W用了2年!现在用康舒550W目前用7个月了! 老实说,航嘉的300W连金河田的300W都不如 e73+98gtx+ 。。宽幅2代。。不知道会不会爆炸。 航嘉本来就是个笑话.... 回复 13# 1234567890abc
这位哥们,你先搞清V和W的区别再说吧 13楼是比较囧啊! 其实我一直对ABC(13楼)的性别有所疑问....
要真是女的,肯定说的都有道理....要是个人妖....脱出去枪毙算了....
PS:求ABC的真人照片(有重谢) 220W和110W。。。。。。。汗。。。。
测试的都是在国外销售的型号
剩下的我觉得我不需要说什么了。 他都不修改就拿到国外销售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老牌的电源测试网站,都想用国内那套放广告贿赂,最后自己闹个灰头土脸 这个是很多年前的老文了..现在的航嘉加强很多了.
旗舰的X7 两个都很不错. 本帖最后由 woshikecao 于 2011-3-2 19:37 编辑
在多说一句没有电源测试还要经过电压转换的
现在的80P电源都是110V-240V的宽V电源,更有严格的厂商是90V-240V的
在国内销售的80P白牌以上的电源,经过的都是110V测试,安钛克的ECO系列,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内部结构完全一样,没有经过任何改动
电脑电源本身的作用就是适应不稳定的电压,输出稳定的电流,本身连电压都适应不了,还谈什么合格电源? 这个是很多年前的老文了..现在的航嘉加强很多了.
旗舰的X7 两个都很不错. ...
emeil 发表于 2011-3-2 19:30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航嘉和长城,有好东西,毕竟是国内大厂
就是价格特别浮云,和同品质台系比起来,没有优势,甚至还贵。。。。。 {:3_160:}~本人用-BTX-400SEL-P4。包装上标有:中国航天专用产品!我立马买了
好在到而家还未爆炸(一年了),我睇过里面既电容也有防爆条~{:3_182:}不知什么会爆呢?
估计航嘉送测既样品喺忘记打上防爆条啦{:3_94:}
我就唔明白!而家主板、显卡都全固态啦,唯有电源还是液态既,难道电容大咗~没有厂商能够研制出来咪??? ~本人用-BTX-400SEL-P4。包装上标有:中国航天专用产品!我立马买了
好在到而家还未 ...
dna9394 发表于 2011-3-2 19:44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
电源不能使用固态电容
现在电源都是液态电解电容,固态电容不能满足电源的需求
在电容里并不是固态的就一定比液态的好
这只是商家炒作罢了
不过主板和显卡这些uF比较小的电容用固态确实比小uF的液态要好 电源不能使用固态电容
现在电源都是液态电解电容,固态电容不能满足电源的需求
在电容里并不是固态的就 ...
woshikecao 发表于 2011-3-2 19:54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
{:3_160:} ~只不过喺容量、成本问题~多放几颗不就得啦~起码唔会爆炸 哎,航嘉还有这种苏州史啊{:3_155:} 不看不知道啊
孤陋寡闻了啊 ~只不过喺容量、成本问题~多放几颗不就得啦~起码唔会爆炸
dna9394 发表于 2011-3-2 20:04 http://bbs.3dmgame.com/images/common/back.gif
啥时候能能攻克 高耐压电容的固态化这个难题,什么时候就有全固态电源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