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WEYX】☆☆万众期待——【视频】解析运动战电梯球 攻略☆☆
电梯球作为本作实况中新加入的元素,不仅仅体现于定位球中,运动战中我们同样可以踢出飘忽不定的电梯球,令门将难以判断其落点,最终只能忘球兴叹。
电梯球很好鉴别,通常具有如下特点:球速快,无旋转,飘忽不定的S型轨迹路线,有明显的下坠感。正因为
这样,门将对于这种球的扑救很无奈。掌握电梯球射门方式,是PES2011破门的一大***。比起定位球,运动
战中踢出电梯球难度更大,因为还要摆脱防守球员的围追堵截,要迅速的出脚,还要自己纠正射门的方向。
进入正题,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向大家传授一下自己运动战电梯的心得,本章只作操作方法讲解,至于怎么进
球不做解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yMTY0MTc2.html 首先想说的是,不仅仅是C罗,皮尔洛,小儒尼尼奥,本作实况里任何人都可以踢出电梯球,包括门将。既
然是射门的话,当然是射门精度和力量高的人越容易进球,至于其他属性是否影响,本人没有研究,有兴趣的
童鞋可以具体去探讨一下。
操作方法:射门键连按两次,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具体的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运动战
中,早一下晚一下都会导致操作的失败。是否踢出电梯球的关键在于第二次按下射门键的时机。发动射门前最
好R1向前趟出一步,使球和队员拉开小小的距离。
按射门键,力量槽开始蓄力,球员出现射门动作,支撑脚踏地,右脚摆起,OK,就是这里了,
再按下射门键不要松开,发现力量槽没有再次增加,你就成功了。你会发现球会以高速S型轨迹重重砸向对方大
门。第二次射门键就在于支撑脚踏地即射门脚摆腿的一瞬间,初期练习者可能把握有些难度,这个可以先去训
练模式无人逼抢模式下多练练,熟悉了之后再去实战中使用。下面给大家讲解下各种距离下的蓄力情况(本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 进距离射程(一般30M以内吧)
这种距离比较近,蓄力应谨慎,如果蓄力过大,即使电梯球的下坠作用也不足以在射程之内下坠进入球门。
所以25—30M之内本人建议蓄力为彩虹条长度的1/4吧(汗,不知道怎么表述好,只好这样说,大家知道这个意
思就好),差不多刚刚点下射门键就放开速度要快,然后按下第二次门键不要放开,OK,就是这样。 二 中距离射程
这个距离比起那种短距离来说蓄力相对容易些,而且这个距离也最容易发挥出电梯球那种快速运行飘忽不
定的优势,令门将无法判断其真正的落点。这种距离本人一般蓄力至彩虹条1/2大小吧,当然稍微多一点点也
是可以的。中程的距离使用电梯球射门是个不错的选择,常规的射门在这个距离确实不容易压住,尤其本作
实况经常飞机满天飞,大家参照下面几个进球自己慢慢体会下。
三 超远程射门(45M后直到中线区域)
超远程的距离使用电梯球射门,如果成功,观赏性就一定很强悍。球会以高速呼啸飞向球门,然后重重砸在
对方的球门线里面。欣赏如此进球,真的是种很惬意的事情。这种距离蓄力直接就按满了吧,球在中场时对方
门将一般都会站位靠前,这样为进球又增加了一定的几率,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得拼下RP的,呵呵。
以上情况多适用于中路正面面对球门时,边路突进时需要向中路小小内切一下纠正方向,使拿
球球员正面面对球门方向。如果不纠正方向,球会顺着边路球员进攻方向直接飞向底线. 注:①运动战中瞬息万变,把握射门机会也只是电光火石之间的事情,所以想练好电梯球,有时也需要其他技
巧的配合。比如射门前是用倒脚拉出射门空档还是用熟练的假动作闪开对手,这都需要自己慢慢练习,这些很
重要,后方球员的拉扯及前方球员的封堵关系着电梯球的成败。
②手感的训练需要付出一定的汗水,多去训练模式练习如何在射门前第二次迅速的按下射门键,时间久了你
会发现形成一种奇特的韵律,不需要刻意再去计算,两次射门可以轻松把握间隔的时间,那时你会发现,真
的,That is so easy!
③看过一些其他玩家写过的教程,里面有的写到射门时要按住↑或者→等等方向键什么的,我射门时从来没
有按过这些方向键,电梯球一样可以顺利踢出,本人不知道射门时按方向键有没有什么辅助作用,但是只按射
门就能踢出电梯那是毋庸置疑的。既然简简单单可以实现,我们何必绕那么多弯呢,是吧,各位。
小结:本章的主旨在于指导大家在运动战中恰当的时机发动电梯球射门,以及如何提高名中率。至于如上说
过的蓄力也只是本人实战里的经验之谈,因为每个人所用球员的属性相差比较大,请大家不要教条,要根据自
己常用的球员本身的能力值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手感。OK,关于运动战电梯球就先说到这里吧,勤加练习,你
就是下一个电梯球高手。OK ,Have a goodtime!
注释:因为3DM论坛有限制等级上传图片的规定,所以本人有很多GIF图片未能上传,有需要的我可以发原帖供大家参考... LZ很强大啊,膜拜一下 的确强大
努力学习,这个强大的技能 只要是技巧都先学了再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