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KONAUT 发表于 2010-7-14 10:49

电脑里的资料:德国潜艇鱼雷资料

德国潜艇鱼雷资料

  关于德国潜艇鱼雷装备术语的说明

  一战和二战期间的鱼雷

  德国鱼雷以其直径、长度和推进器命名,其各种改进型很多,通常都以“T”字表示。

  直径: ‘F‘ = 45 cm, ‘G‘ = 50 或53.3 cm, ‘H‘ = 60 cm , ‘J‘ = 70 cm

  长度: 以最接近的米数计

  推进方式: ‘a‘ = 蒸汽, ‘e‘ = 电动, ‘u‘ = 过氧化氢

  例如,G7e T2型鱼雷即指该鱼雷直径为53.3 cm (21‘),约7 米长,以电动机推进且为原型的第二种改型。

  鱼雷发动机

  二战期间,潜艇多使用电动机推进的鱼雷,因为这种鱼雷噪音很小而且基本上不受干扰。而水面舰艇则不采用电动鱼雷,种种迹象表明鱼雷入水时的冲击力会造成电池装置的破裂,故而多使用以萘烷(十氢化萘)而非煤油为燃料的蒸汽推进的鱼雷。 二战期间人们对过氧化氢燃料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并未投入作战使用。

  鱼雷战斗部

  一战期间的鱼雷

  其标准装药为60%的TNT和40%的六硝基二苯胺混合块状填装,这种极抗冲击的装药为德国人于1907年首创,其爆炸威力比100%的TNT装药要强7%。

  二战时期的鱼雷

  SW18: 50% TNT, 24% HND, 15%铝

  SW36: 67% TNT, 8% HND, 25%铝

  SW39: 45% TNT, 5% HND, 30%硝酸铝, 20%铝

  SW39a: 50% TNT, 10% HND, 5%硝酸铝, 35 %铝

  HND = 六硝基二苯胺

  战斗部引信

  二战时期的鱼雷

  德国鱼雷上的磁性引信和备用击发装置的问题世人皆知,磁性引信于1940年被停止使用,直到1943年才再次投入使用,但意大利的一种航空用磁性引信鱼雷却在整个大战期间得到了广泛使用。德国鱼雷中表现最好的是T-5鱼雷上的TZ5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装有两个环绕装置的金属探测器。一种经过改进的TZ6引信则可安装到任何直径为21‘(53.3cm)的鱼雷上,但直到战争结束这种鱼雷引信都未得到使用。

  多数鱼雷使用的是须状撞击引信,但这种引信不能在自导鱼雷上使用,对于自导鱼雷,其引信装置为安装在鱼雷战斗部尾部的惯性引信。

  53.3 cm (21‘) G7a T1型鱼雷 使用平台 水面舰艇或潜艇

  设计定型 1933年

  投入使用 1938年

  全重 3,369磅(1,528kg)

  全长 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 661磅(320 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6,560码(6,000m)/44节

  8,750码(8,000m)/40节

  15,300码(14,000m)/30节

  推进方式 萘烷(十氢化萘)蒸汽推进

  备注:由于发现会使鱼雷引擎负荷过大,在战争初期鱼雷很少使用44节的航速,1939年使用的早期的型号则比上述鱼雷航程短约20%。

  53.3 cm (21‘) G7e T2 及T3型鱼雷

  使用平台 潜艇及鱼雷艇

  设计定型 1935年

  投入使用 1939年

  全重 3,534磅(1,603kg)

  全长 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 440磅(200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5,470码(5,000m)/30节

  推进方式 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T2: 两个电池组,每组26个93安培/小时电池。

  T3: 同T2,但装有电磁感应引信。

  T3a: 同T2,但电池容量更大(125安培/小时)。

  T3b: Marder潜艇的推进部分,最大航速2.5节。

  T3c: 为Marder潜艇设计的鱼雷,取消了前段电池组.。

  全重: 2,937磅(1,332kg)

  射程/航速: 4,370码(4,000m)/18.5节。

  T3d: 一种超远程/低航速的型号,仅在海港或海湾水域使用。可预设为在直线航线的末段进行曲线或环行运动。

  全长: 36英尺(11m)

  全重: 4,885磅(2,216kg)

  射程/航速: 62,300码(57,000m)/9节。

  T3e: 另一种微型潜艇使用的鱼雷。

  全重: 2,961磅(1,343kg)

  射程/航速: 8,200码(7,500m)/20节。

  自导型53.3 cm (21‘) G7e T4, T5, T10及T11型鱼雷 使用平台 潜艇

  设计定型 1940年

  投入使用 1943年

  全重 T4: 3,080磅(1,937kg)

  T5,T5a及T5b: N/A

  T10: 3,571磅(1,620kg)

  T11: N/A

  全长 23英尺 7英寸 (7.186 m)

  装药 440磅 (200 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 T4: 8,200码(7,500m)/20节

  T5: 6,230码(5,700m)/24-25节

  T5a及T5b: 8,750码(8,000m)/22节

  T10: 5,470码(5,000m)/30节

  T11: 6,230码(5,700m)/24-25节

  推进方式 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因为担心落在苏联人手中,德国哥坦哈芬试验基地里许多关于这几种鱼雷的记录资料都因此不复存在,而关于自导鱼雷的研究早在1936年就已经开始。

  T4 Falke: 第一种被动自导鱼雷,由一种简易的噪音探测装置导引寻的。这种鱼雷是针对攻击商船而设计的,故而其较低的航速仍然可以被接受。

  T5 Zaunkonig 1: 英国称之为GNAT鱼雷,用于攻击护航船队中的护航舰只。

  T5a: T-5型鱼雷的一种改进型,用于鱼雷艇上。

  T5b: 与T-5a射程相同,但用于潜艇上。

  T10 Spinne: 由标准鱼雷改装的一种线导鱼雷,其概念于1944年首次提出,但结果无法令人满意。

  T11 Zaunkonig 2: T-5型鱼雷的改进型,其噪音更小。

--------------------------------------------

德国潜艇甲板炮资料


德国潜艇中的I型、VII型、IX型以及X型都装备了威力强大的附属武器,即甲板炮。每艘潜艇都在指挥塔围壳前安装有这种火炮,同时还有一批技术熟练的操作手可以以每分钟15-18发的速度进行射击。这种火炮通常由副警戒官(IIWO)指挥下的3到5人操作,攻击目标是那些已受重创或吨位较小的船只。
使用甲板炮时,潜艇必须处于附近无空中威胁的正常水面航行状态,同时还需要3名艇员在甲板上排成一排从控制舱下方的主锁柜中将炮弹传送到火炮处。潜艇的甲板上有一个小型的水密弹药锁柜,这样在命令下达后火炮可快速反应并及时开炮射击。
较小的II型海岸潜艇则未装备甲板炮。
1937年,德国海军计划建造XI型巡洋潜艇,这种潜艇计划在2个彼此独立的炮塔上装备4门12.7毫米机枪,但后来并未建造。


88毫米炮

VII型潜艇装备有88毫米甲板炮,这种火炮与大战期间最著名的武器——德国陆军88毫米防空/反坦克炮完全不同,它们甚至彼此使用完全不同的弹药。88毫米甲板炮发射的弹药为12-14千克的炮弹(弹头重9千克),艇上储备250发。自1943年6月起离开基地的大西洋艇群均未携带这种火炮,只有部署在地中海和北海的潜艇仅在几个月里使用了该甲板炮。1944年7月,为进击苏联而前往波罗的海巡逻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第八舰队的部分VIIC型艇则重新安装上了这种甲板炮。
由于最大仰角只有30度,88毫米甲板炮并不适用于对空射击。


U-124号艇艇员正在进行甲板炮操作训练


105毫米甲板炮

具备更宽甲板的I型、IX型及X型潜艇得以安装威力更为巨大的105毫米火炮而非VII型艇上的88毫米炮,因为后者的甲板较窄。这些排水量较大的潜艇通常备弹110发,但也有例外:IXD型潜艇备弹150发,U-196号潜艇则更是备弹240发之多。

使用战例
在使用过甲板火炮进行攻击的指挥官中,很少有人能取得比U-123号艇艇长雷恩哈德.哈德根(Reinhard Hardegen)更高的战绩,当时正是1942年初,他正在美国海岸执行他最初的2次巡逻任务。他指挥的潜艇即为装备有105毫米甲板炮的IXB型潜艇。



U-123号潜艇艇员正操作甲板炮向一艘商船射击
艇上艇员在操作甲板炮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炮管数次爆炸,造成部分艇员伤亡。由于艇员们总是忘记取下火炮上的防护罩,这种问题便经常发生。
有时甲板炮也用来炮击岸基目标。在加勒比海的作战中,甲板炮就常用来炮击一些类似于油库的设施;在北海,潜艇上的火炮甚至击毁了部分雷达站。最令人惊讶的是,U-242号艇甚至于1944年10月10日用艇上的88毫米甲板炮精确地击落一架苏联飞机!
1942年4月19日,位于加勒比海上恩斯特.卡尔斯(Ernst Kals)指挥的U-130号艇用105毫米甲板炮成功地击毁了位于克罗素的炼油厂和仓库。
1943年9月18日,位于北海的朗格(Hans-Günther Lange)指挥的U-711号艇用88毫米甲板炮击毁了地处北纬68度、东经49度的苏联“普拉伏契”雷达站。
1943年9月24日,同一艘潜艇于数天后再次用火炮击毁地处北纬70度、东经60度维尔加斯群岛以东的“布拉格波恩茨加”雷达站。
由于1942年至1943年间日益强大的盟军反潜兵力的组建,几乎所有潜艇的甲板炮都于1943至1944年相继被拆除。只有部分潜艇被允许保留,包括在印度洋作战的部分潜艇。实际上自1943年起,对于大部分潜艇而言,甲板炮已经是过去的回忆了。

3DM丶JB 发表于 2010-7-14 10:58

沙发

huangjuncat 发表于 2010-7-14 12:01

板凳

huangjuncat 发表于 2010-7-14 12:01

lz整理得很专业嘛

wyxm06 发表于 2010-7-14 16:14

前来支持。。

sailor7 发表于 2010-7-14 20:12

学习了.

Karlthor 发表于 2013-1-3 22:42

感谢楼主赐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脑里的资料:德国潜艇鱼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