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yu_huang 发表于 2010-1-16 00:26

[2009-01-13]PC PowerPlay杂志《黑山:起源》试玩报告

  2010年1月13日发行的《PC PowerPlay》杂志1月号中,编辑Andrew Gray在第一时间拿到了万众翘首期待的半条命重制版 - Black Mesa Source可玩版本,并撰写了前瞻文。该文内有对制作组的独家访谈和游戏试玩报告,以及一些尚未公开过的游戏实际截图。

详细阅读请见:
http://www.playhl.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77787

2010年1月13日发行的《PC PowerPlay》杂志1月号中,
编辑Andrew Gray在第一时间拿到了万众翘首期待的Black Mesa Source可玩版本并撰写了前瞻文。
PlayHL.Com在第一时间为您献上该文!

本文出自PlayHL.Com(http://www.playhl.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77787),转载请注明出处
译者有诸多不足之处,望指正。


http://i50.tinypic.com/ehirrd.jpg
PC PowerPlay 2010年1月份第174期封面


“戈登,他们在等你。”
文 / Andrew Gray
翻译 / Tenyu Huang

http://i49.tinypic.com/29b12rd.jpg

  编者按:
  如果你还在等待《半条命2:第三章》,那么我奉劝你现在还是暂时忘了它。倘若半条命是一个现实故事,那么第三章的剧情早就该结束了。我们的编辑Andrew Gray将带领各位返回黑山,体验战栗。


http://i50.tinypic.com/15qaqur.jpg

  现在,我再一次登上了十年前我所登上的那班电车。电车刚启动的时候,脚下强烈的振颤让我差点没站稳摔倒。随着电车慢慢在研究所内向前开动,那熟悉的轨道声让我找回了十年前的感觉。我靠着窗子看外面的风景,确保自己没让任何东西漏过自己的双眼。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重返黑山研究所。2004年的时候,托《半条命:起源》(以下简称HL:S)的福,我得以再一次乘上那班电车。HL:S是Valve使用Source引擎移植的第一款游戏,当时随特别版《半条命2》发售。Valve发售它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让MOD玩家明白从《半条命》的Goldsource引擎向Source引擎移植内容和自己的经验技术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HL:S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于想看到用Source引擎从头到脚重新制作的《半条命》的人们来说,还是有一点点遗憾和失望。除了使用全新的技术和一些改进,HL:S和《半条命》相比几乎没有一点变化之处。

  所以有些人就想,尽管HL:S达成了它的目的,但是作为《半条命》的现代移植版则是完全不行。于是这些人就着手于制作一款全新的MOD,希望动用Source引擎的全部潜力,使用全新的代码功能,利用Source引擎更大的关卡空间、更加精密的细节,去重现《半条命》的世界。这款MOD,就是《黑山:起源》(以下简称BMS)。



“列车到站了。”

  我思考着十年后的这一次重访能给我带来多少不同的感受。经过如此大幅度的翻新,我还能认出来前两次来黑山时去过的那些地方吗?我向车窗外遥望试图找到一些既视感的时候,我想起来了和我同乡的总关卡设计师Daniel Junek告诉我的话。“我们经常去挑战Source引擎的极限,因此有些地图就显得‘岌岌可危’,离出错只有一线之隔。”

  “我们往游戏里面塞了非常多的细节。对于半条命的艺术风格来说,过多追求真实是多余的,而且也会让游戏和原来的设计大不相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力求创造一个能让玩家沉浸其中的、栩栩如生的世界。”

  图像方面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是玩家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关卡设计的问题。直白地说,关键问题不是看上去怎样,而是玩起来怎样。对于这个问题,Junek和他的团队表示并没有打算太细究。Junek表示,“一个对半条命熟悉的玩家,只要一眼就能看出来BMS中的关卡布局以及任务目标。在大多数关卡中,老地方还是老地方,老任务还是老任务。”

  尽管要保持与半条命原作的基本一致,开发小组仍旧觉得原作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将它们逐一改进:“十年间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意见,我们可以砍掉或者重做那些玩家们抱怨不好玩的地方,也可以拓展玩家们喜欢的部分。”

  对于原作的死忠来说这样的话可能会激起民愤,但是仔细想想,大多数的玩家都会同意半条命原作中有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嗯,说的就是你,Xen。

  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也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而是“Valve会做的事情”。Junek说,“我们尝试着将半条命开发成换做现在,给定所需的技术,Valve可能开发成的样子。半条命是一个以故事为主线的游戏,Source引擎的改善能够使我们更轻松地、更明确地讲半条命原有的故事呈现在玩家面前。”

  接下来Junek讲到了使用Source引擎开发游戏的优势和不足:“Source使得重新制作半条命的过程更简单,同时也更困难。通过Source引擎我们可以制作更大的地图,给人更好的空间感;但是同时这也意味着工作负担加重了。我举个例子,BMS里的水坝地图足足能装下原版二三十个水坝地图。”听上去BMS里有些地方肯定会变得非常我妈的爽!(主编:要不是我需要你写完稿子我肯定炒你鱿鱼了……)

  作为一部出色的重制版,除了画面上的革新必然也有其他改进的地方。主程序员Paul Peloski是一位硬汉,他负责开发游戏的AI。当被问到使用新引擎重制老游戏中有什么困难之处时,他回答:“我们所做的事情和这年头开发绝大多数FPS游戏所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工作量是相同的。要是说有什么困难,那就是要挤时间去做这种得不到金钱利益的工作。”Peloski在说这些的话的时候就像戈登·弗里曼本人一样坚定。

http://i45.tinypic.com/3tph2.jpg

  这也就是说,开发的过程中一定是有困难的。“尤其是Xen藤怪,为了能让它的行为看上去没有脚本的生硬感,我们纠结了好半天到底怎么能让它的动作看起来更真实,怎么才能栩栩如生地将它模拟出来。Xen藤怪大概是游戏中最难以用程序实现的怪物了。然而总体上来说给武器、NPC和环境物体写代码却没遇到多少麻烦。”

  Peloski甚至曾经尝试将Valve当初由于技术、时间和其他多方面的限制从原作中去掉的内容加入到BMS中。“我们试着将原作中没有出现的游戏内容加进去,包括原作砍掉的内容、玩家建议加入的内容以及我们自己想要加入的内容。很难说这些内容那些会出现在最终游戏里。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些,正在测试它们是否合适、是否忠实于半条命原作。”

  其中一个最开始被否定掉但是也不会重新加入到BMS的想法就是戈登在游戏中的某个地方丢掉了眼镜,迫使他透过模糊的视线和“好朋友先生”交战。显然开发组不是白痴。

  BMS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新功能,比如合作模式,可以让你和朋友一起玩单人模式。死亡竞赛部份也使用Source引擎重新制作,对于那些想用高画质版酣畅淋漓体验死亡竞赛的玩家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

  故事是半条命原作的核心;在故事方面BMS也做出了改进。负责剧本的Ben Truman计划用微妙的方法将故事和角色变得充实起来。

  “我们不会加入改变半条命主架构的内容。写剧本的时候我非常小心,以免无意中篡改黑山事件的细节。所以从第一章开始游戏中的每段剧情都严格约束在原作框架之内。除了巴尼、伊莱和克莱纳的简短出场,BM中不会出现半条命2中的人物。另外,游戏中没有只会站着不说话的NPC。每个角色和玩家对话的时候都至少有一种新反应。”

  “我们增加了科学家和保安的种类。原本提到两种角色马上就能想到半条命2中的巴尼和克莱纳,所以我决定区分不同人的不同性格,让NPC的对话能给人真实的感觉。”

  Truman选择不对故事进行大幅度的更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半条命的粉丝们有千千万万,如果BMS里出了茬子,肯定会有一群玩家挥起撬棒去砸Truman的门。

  开发组人员的回答让人感觉到他们有激情。他们把BMS看得很重要,把它当作一款商业游戏开发,并且从不赶工。比如,当我问到Truman是如何写剧本并把它应用到游戏中的时候,Truman说了一下大致的步骤。

  “首先,我将原作彻头彻尾玩一遍,借此抓住每一个章节的气氛,同时根据主观感受判断玩家在剧本进行时所处的位置。接下来我把剧本写下来,在里面注明角色的手势、表情和舞台位置。”

http://i48.tinypic.com/a4wj1w.jpg

  “然后配音演员就会录制台词。我们挑选多次录制中最好的一次,载入进面部编辑器制作自定义动画,然后把它放到游戏里面去。”显然他们没有偷工减料。

  有些人好像因为数次延期就认为他们对这样大的一个工程的工作量毫无概念。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几年来除了最开始一章他们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度。我知道实际上他们有比那多得多的东西可以展示给玩家,因为接下来我就要见证这一点。我走下了电车,向实验室走去。大家都在等着我。
  

被选中的人,出现在错误的场所

  我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实验室的地面上。黑山研究所已经是一片狼藉,四处燃烧着的火焰将地面和墙烤成焦炭。四处响起的警笛仿佛厉鬼一样哭嚎着。站起身来走出实验室,左边就是一具尸体,左边有位科学家正在给昏死的保安做心肺复苏,嘴里骂着:“妈的,喘气啊!”
  没错,这还是黑山研究所。
  我拖着负伤的身子向实验室控制室走去,差点被一道横扫墙面的激光束烧成烤肉。激光束切开墙面,瓦砾和碎片掉落在地面上,栩栩如生地弹跳着。小心躲过光线,又有一道激光束擦身而过,沿着墙灼刻一条烧痕,把一台机器切成了两半。

http://i49.tinypic.com/15i2q9j.jpg

  我听到了从头顶的大厅上传来的呼救。好像有人被困在摇摇欲坠的电梯中,希望有人去救他们。我又听到一个女人哭喊着说她不想死。是的,现在黑山研究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机会均等雇佣机构”。在意外地送那些人上路之后,我捡起了我的第一把武器:撬棒。打死几只头蟹,我捡到了一把手枪。途中我见到了几位保安和科学家,每张脸都长得不一样。
  终于,我遭遇了第一只狗眼怪。当它发出冲击波的时候,周围的物体都被震飞了。那之后不久就在铁门后遭遇了一只传送出来的弗地冈。
  BMS中黑山研究所的变化是微妙的,但是带来的总体冲击是实实在在的。尽管细节变得丰富了许多,部分区域扩大以便带来更好的感受,关卡的布局依然能让人辨识得出来。比起原作中枯燥空荡的走廊,BMS中区域内贯通着带标牌管道这样的细节给人更好的空间感。
  得益于Joel Nielson的音乐和遍布研究所角落的环境噪音,BMS中的音效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无论是风吹过的声音、警笛嚎叫的声音还是机器轰鸣的声音,周边环境总是有非常好的融入感。

  最令人感到清爽的就是作为续作的半条命2中被去掉的东西在BMS中回来了。你可以无限奔跑,根本不用在意电池的问题;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会破口大骂;只要力度足够大敌人会变成血肉模糊的一片;散弹枪打起来感觉像在喷射飓风,特别有武器的感觉;身边永远不缺乱子。游戏的感觉是黑暗的,是逼真的。
  
  这是半条命。这的确是半条命,但是它看上去、听上去——还有玩起来——战翻原作。看起来BMS的开发小组确确实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游戏之后会是冰镇啤酒么?

  在座的读者有些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我们会对一款MOD给予如此高度的关注。答案很简单明了:BMS将PC游戏的一切都纳入囊中。它是一款MOD;它体现了PC玩家对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以及制作的项目是多么的专注;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款PC游戏的重制;它是一部FPS——即使渐渐开始登陆家用机,实际上却永远都属于PC的游戏类型。BMS——是PC游戏的代表。

  它像我们展示了我们作为PC玩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做到的一切:拥有一款游戏,处于对它的爱以这它为基础建立庞大的、专门的社区。当我们问到项目总管Paul Peloski为什么一群如此有天赋的人选择去重制一款游戏而不是开发一款全新的游戏时,他说:

  “我们对半条命这款游戏和这个系列都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激情。重制半条命从很多意义上来讲是对这个系列做出的贡献。BMS可以通过半条命2一般的质量为玩家忠实还原原作的神韵。我们迫切希望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另外,据Paul所说,是BM社区在五年来一直使得工程得以存活和进行下去。“我们的团队和社区是最令我自豪的东西。在社区里我得到了挚交好友,得到了令人惊奇的公众支持,这些使得我们的付出充满意义。”

  BM小组可能会在BMS完工后继续开发其他项目。“我敢保证有一定数目的成员会继续呆在一起,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和需要做出的选择。如果一两个小队从我们的团队中分离出去去做自己的东西,我想我是不会感到惊讶的。”

  出于让BMS能够发挥出所有潜力的想法,开发小组原定2009年年末发布的这款MOD显然已经延期了。考虑到开发已经持续了5年还没有结束,很多人可能感到沮丧。然而我们现在可以确认说这款MOD死了的人可以洗洗睡了,开发进程也很顺利。当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

http://i47.tinypic.com/f1i8b8.jpg


附:开发人员档案和访谈

姓名 Daniel Junek
职业 GC/MS分析员
参与时间 4年
位置 主关卡设计

问:第一次玩到半条命的时候有什么反应?作为游戏来讲它对你有什么意义?

答:通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摆弄关卡编辑器——所以你差不多可以说它对我有重大影响。我对环境的融入感印象尤为深刻,所以想用自己的办法将它模拟出来。


姓名 Paul Peloski
职业 软件开发
参与时间 3年
位置 主程序员

问:第一次玩到半条命的时候有什么反应?作为游戏来讲它对你有什么意义?

答:在半条命之前我不是单机游戏爱好者。那时候我玩很多像《雷神世界》这样的多人游戏。有几个朋友和我推荐半条命的时候我还抱有怀疑态度。半条命告诉我一件事,单机游戏只要制作方法正确,就能变得物有所值。


姓名 Ben Truman
职业 漫画作家
参与时间 4年
位置 剧本撰写

问:是什么使得你想参与这个项目?

答:匹兹堡艺术学院里的一堆朋友都参加了这个项目,我经常问他们幕后的事情。同时我认为我在班里不断布教半条命的名声使得我最后被征召了……


姓名 Carlos Montero
职业 职业游戏艺术家
参与时间 4年
位置 项目总管

问:第一次玩到半条命的时候有什么反应?作为游戏来讲它对你有什么意义?

答:半条命对于作为开发者的我产生了极大冲击。犹如电影一般的质量彻底震撼了我,让我明白游戏不仅仅是狂奔乱射。这也是我选择游戏开发作为职业的一大原因。

(全文完)

最后,尽管我翻译得应该也不好,我有必要抱怨一下这个作者水平很一般……重点应该放在游戏试玩报告上的口牙!
——tenyu_huang

see365 发表于 2010-1-22 20:06

哇 很不错

zhangnuttkp 发表于 2012-6-4 09:56

我们几时才有得玩??????????

supercslover 发表于 2012-6-6 11:56

支持~~~~~~~~~~~~ CS是个好游戏啊~~~~~~~~~~~~~

xmb123 发表于 2012-7-4 07:43

路过的帮顶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9-01-13]PC PowerPlay杂志《黑山:起源》试玩报告